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艺术 > 正文

余江:雕虫小技 闻名于世

2017-11-20 13:54:33    人民周刊网

11月15日,以“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为主题的2017年全国雕刻职业技能竞赛在余江县落下帷幕。决赛现场,或一截树根、或一块木材、或一料玉石,在参赛雕刻者的手中化腐朽为神奇,摇身一变成为精美的艺术品……

余江,江西省鹰潭市下辖的一个县,地域面积只有区区的936.93平方公里,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地域面积中,不到其中的万分之一,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县城,在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年间,却成为闻名中国的“雕刻之乡”。虽然余江的雕刻有着近千年的历史,但在三十多年前,相比起早已名声在外的“中国四大木雕”之称的东阳等地,却没有什么名气,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早已被历史湮没的余江雕刻重新焕起勃勃生机,成为远近驰名的雕刻之乡呢?带着诸多疑问,记者来到了余江县。

 

2017年全国雕刻职业技能竞赛比赛现场

 

余江雕刻 追根溯源    

走进余江的巷里人家,从当地人的口中了解余江雕刻的历史渊源。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雕刻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原来,早在汉唐时期,古余江已有中原木雕技艺传入,至明清两朝,余江雕刻形成了以佛龛、造像等紧密附载于佛教文化的特色,奠定了余江雕刻鲜明而深厚的文化特点。而余江雕刻虽历史久远,但却在最近这短短几十年间一跃成为“雕刻之乡”,真正成为余江一个产业的肇始,这其中不能不提到一个代表人物——张果喜。

上世纪70年代,张果喜将一家濒临倒闭的木器社“重组”,打出了“工艺雕刻”的旗号,成立了余江雕刻厂,自此,余江雕刻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从一家小小的工艺雕刻厂,到全国最大的私营木雕企业,由张果喜而重新焕发生机的余江雕刻被日本人誉为“天下雕刻第一家”,这家雕刻厂不仅给余江带来了新的机遇,而且培养了一大批雕刻技艺人才。

80年代末,张果喜创办了雕刻培训学校,经过多期培养下来的学员总数超过8000人。这些经过培训的学员迅速成为雕刻厂的骨干,后来,他们中的许多人又分散到全国各地,创办了自己的雕刻企业。据统计,目前仅余江县内雕刻从业人员就有3万余人,大小作坊遍布全县,真可谓“无刀不立,满城作雕”。余江雕刻从起步到发展壮大,竟是源于一家小小的雕刻厂,余江却从中走出了一片灿烂的天地。

挖掘文化 弘扬品牌

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来自文化,只有传承性的文化才能赋予地域经济不竭的活跃动力。而有着千年历史的余江雕刻一直是余江文化的代表,牢牢根植于余江人的血脉中代代传承。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依托当地的区域文化结合产业特色来推动经济似乎已经成为当下打造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方法之一。余江县在继承和挖掘传统雕刻文化的道路上找到了适合自己创新发展的方向,将与现代化看似无关的传统雕刻进行着力培养,悉心打造成为余江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余江雕刻”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余江人的把雕刻产业做成了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亿元的大产业,先后获得“中国根艺之乡”“江西省雕刻产业基地”等称号。

从雕花樟木箱、雕佛檀(龛)、雕佛具到雕铜、雕玉、雕工艺品,余江人的刻刀从木头移到了更多的材质上,形成了木雕、玉雕、铜雕、根雕、石雕5大种类,形成了从工业产品到艺术品的多元化发展,政府也加大力度推广余江的传统雕刻文化,打造雕刻创业示范街、雕刻创业园等产业平台,吸引在外创业的成功人士回乡创业,举办根博会、雕刻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组织雕刻大师参加文博会、产品展销会等,推动余江雕刻大师与国内同行相互交流学习,进一步提升雕刻技艺,令“余江雕刻”的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宋智勇在参赛现场雕刻他的作品《慈母》

 

精英荟萃 人才倍出

越来越多从事雕刻的人才汇聚余江,推动了余江雕刻产业的发展和壮大,也使得雕刻人才不断涌现,宋智勇就是其中颇为引人瞩目的代表人物。

宋智勇,今年51岁,从事雕刻行业已经33年,从年少学艺时的一无所有到成为中国根艺美术大师,在他雕刻事业的生涯中经历了经历了太多太多的艰辛,但心中从未有一刻放弃的念头,用他的话来说:“雕刻已经真正的融入到了我的生活中,成为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曾有着在果喜雕刻厂工作经历的宋智勇,因为能吃苦,肯干肯钻,先后辗转全国各地实践研究雕刻技术,将各派雕刻手法(福建圆雕、浙江浮雕、安徽的徽派雕刻,广东的潮州雕法及根艺制作)融会贯通,自成一系,将自己的雕刻心得转入于作品中。

2015年,宋智勇创办了江西省学智工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百行万善孝为首,当知孝字是根源。”宋智勇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把孝道文化和地方特色元素相融合,完美地植入雕刻工艺中,“我计划用五年的时间设计创作以“孝”为主题的系列工艺作品,打造‘学智工艺’的文化品牌。”

2017年全国雕刻职业技能竞赛的特等奖《慈母》就是宋智勇的精心雕琢之作。走进宋智勇的工作室,一张张证书呈现在眼前,见证了他33年来对雕刻事业的付出,也回馈着他的汗水,当谈及未来发展的时候,宋智勇满怀信心的说到:“我要做出一批精品根雕,把余江的雕刻文化发扬光大。”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余江雕刻”,承载着每一个余江人的期望,承载着将余江建设成为中国第五大雕刻城市的愿景,正昂首阔步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相关热词搜索:余江 闻名于世 雕刻

上一篇:翰墨芬芳妩国色——记著名新派牡丹画家宋秋馨女士
下一篇:“全国第二届大字书法艺术展”在镇江拉开序幕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