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电商法》将实施,代购会消失?

代小佩    2018-10-31 15:51:25    科技日报

第二看台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T2航站楼,所有人排队开箱等待过机审查。其中一航班查出了近百名代购人员,这些人被迫深夜排队缴纳税款。近来“海关严查代购”成了不少人肉代购的惨痛回忆。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以下简称《电商法》)将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面临越来越严格的监管,海外代购将何去何从?对消费者而言又将会带来哪些影响?

海外代购失去价格优势

“海外代购实际上是一种购买行为,严格意义上来讲不属于《电商法》所规定的‘跨境电商’范畴。”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法律委员会副主任阿拉木斯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电商法》中有四条规定直接涉及到“跨境电商”,但没有相关规定明确提到“代购”。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评论员、上海亿达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毅智认为,《电商法》规定海外代购满足“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从事销售、提供服务”“经营”的要件。“并不是说去国外帮朋友带东西就会被认为属于此范畴,而在于其行为是否会被认定为‘经营活动’。在这一点的认定上,可能需要参考盈利数额、活动次数、时间长短等。”

不过,这并不代表海外代购不会受到《电商法》影响。阿拉木斯称,《电商法》对卖家和平台的义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意味着,平台对代购审查将更加严格,不再允许缺乏资质的代购开店,尤其会打击不规范的代购行为。当然,这不单纯是针对代购,所有的电子商务活动都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

电商分析师李成东说,《电商法》的出台肯定会对代购产生影响,“代购的价格优势会下降,利润空间会被挤压。如果法律执行实施,相当一部分代购会因为难以为继或不合规定而倒下”。

据《2018年(上)中国跨境电商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底,我国经常进行跨境网购的用户达7500万人,预计到2018年底用户数量将达8800万人。

有人说,《电商法》会导致代购群体步履维艰进而消失,李成东并不认同。在他看来,纵然代购群体存在不合规做法,但并不会因《电商法》的出台而随之消失。

海外代购存不可控风险

“个人通过朋友进行海外代购,二者之间形成的是一种委托合同关系,而非消费合同关系,不受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浙江腾智律师事务所律师麻策说。这意味海外代购存在不可控的风险。李成东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不少海外代购卖给消费者的并不是正品,假冒伪劣货物大量存在。

麻策提醒道,通过朋友圈这类“熟人生意”去购买商品或服务时,购买人对商品或服务品质的认知,主要依靠于朋友的“信任背书”而非商品或服务本身。

很明显的是,《电商法》加强了对平台的监管,它要求跨境电子商务从业者依法注册登记并缴纳税款。这意味着,代购在大型跨境电商平台上开店会受到更多限制,对消费者来说,“海淘”的商品价格可能会随之上涨,但其正常权益将受到保护。

麻策表示,在实践中,海外代购的商业模式多种多样,主要可以分为保税进口、跨境直邮,以及纯个人海淘代购等几类。在跨境电商法律关系下,国内消费者和海外卖家之间直接形成商品买卖关系,而各类跨境平台主要提供的是技术信息服务。

代购不该处在一个法外之地

《电商法》第七十一条明确指出,国家支持小型微型企业从事跨境电子商务。阿拉木斯说,一方面是因为找代购进行“海淘”的需求还很大;另一方面,只要代购行为合乎规定就受到法律保护。

从长远来看,监管有利于大型跨境电商平台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人肉代购可以着眼于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继续交易活动。此外,还要积极开拓市场,最好是卖大型跨境电商平台上没有卖的商品。”李成东建议。

董毅智表示,从电商法出台到现在,微商、代购一直是舆论的焦点,也能看出这一行其实已经渗透在每个人的生活中。从税收角度来说,每个人的工作、消费都需要纳税,微商、代购也没有例外。“无论如何,微商、代购都不应该处在一个法外之地。”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从长远发展来看,法律的出台将使现阶段处于法律盲区的海外代购有章可循,代购的违法成本将增加。对于消费者而言利大于弊,在购买商品时不仅质量可以得到保障,同时,在售后维权等环节的权益也会得到保护。“相信海外代购市场不仅不会没落,相反会更加良性有序地发展。”曹磊说。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北京互金协会:机构不得以接受合规检查为由停止经营
下一篇:人民日报海外版:“房住不炒”不动摇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