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陕西:将绿色向北推进400公里

2018-09-27 14:38:56    中国绿色时报

朱珠和王旺一家住在沙漠边上,为了治沙,他们开始植树。一家人冒风沙、抗烈日,肩扛人拉运树苗,一桶一桶挑水灌溉,每天往返数十里。他们持之以恒数十年,辛劳初见成效。然而不幸的是,王旺患上了骨癌,不久就去世了。朱珠面对如此打击并没有屈服,继续带领一家老小植树治沙,凭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将万亩不毛之地变成了绿色的海洋。

这是电影《一棵树》讲述的故事,素材取自陕西省榆林市治沙实践。毫不夸张地说,《一棵树》再现了不畏艰难、敢于斗争、矢志不渝、开拓创新的榆林治沙精神,再现了陕西省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初衷。

自1978年三北工程实施以来,陕西省委、省政府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强化管理,带领工程区广大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持续推进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12.9%提高到32.9%,为陕西绿色向北推进400公里作出了巨大贡献。

40年来,陕西三北工程建设思路从最初的“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到“谁造谁有,允许继承和转让”,再到“四荒”拍卖、“企业+基地+农户”模式,不断创新机制,鼓励和引导不同经济成分的单位和个人获取荒山(沙)使用权,进行治理开发,取得了项目与资金、质量与效益的有机统一。同时,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地形,工程区所在地政府秉承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分类指导、科学实施的原则,坚持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区域治理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坚持把依靠科技贯穿工程建设始终,构建了稳固的、以林草植被为主体的生态安全体系。此外,陕西省不断总结经验,站在更高起点上谋划工程建设,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实施封山禁牧的命令》,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了《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办法》,省林业厅组织编制了《陕西省治沙造林(草)技术规范》和《陕西省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等地方技术标准,提升了工程建设质量,巩固了工程建设成果。

统计显示,通过40年持续建设,陕西省三北工程区累计完成营造林1128万亩,加之区域内退耕还林等国家重点林业工程的实施,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速近1个百分点。逶迤连绵的峰峦,像奔腾不息的江河,为三秦大地注入无限生机。

随着森林资源的增加,陕西风沙危害持续减轻。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显示,全省沙化土地面积比2009年净减少88.9万亩,沙化土地年均减少17.8万亩,是第四次监测期年均减少6.4万亩的2.8倍;沙区植被平均盖度为60%,比2009年提高了22个百分点。截至2016年底,沙化土地面积由2600万亩减少到2030万亩,流动沙地面积由860万亩减少到5.3万亩,沙区林木覆盖率由1977年的1.8%提高到33%,沙化土地治理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人进沙固”的历史性转变。水土流失明显减少,三北工程区实现了由过去“整体恶化”向“整体好转”转变,入黄泥沙逐年减少。其中,1980-1989年、1990-1999年、2000-2005年依次为3.6亿吨、4.5亿吨、2.2亿吨,现在基本稳定在2亿吨左右。林业产业不断壮大,三北工程区林业年产值由不足1亿元增长到128亿元,其中花椒、核桃、红枣面积和产量、产值,分别列全国第一位、第二位、第五位,特色经济林产业已成为建设区广大林农增收的重要来源。

正如电影《一棵树》结尾那样,朱珠开的竹编厂欣欣向荣,她也被国务院推荐代表国家出席世界妇女大会。在现实中,陕西省三北工程区的农民通过育苗、投劳等参与工程建设,人均纯收入已由1977年的193元增加到5000多元,增长了25倍多。其中,韩城市2016年花椒产量达2400万公斤,约占全国花椒产量的1/6,总产值22亿元,椒区人均花椒收入1.4万元。与此同时,也涌现出了治沙英雄石光银、牛玉琴,治沙标兵杜芳秀、王志兰、张应龙,治沙大户李守林、李长明等一批治沙模范人物,以他们治沙故事为原型的电视连续剧《五月花开》、电影《一棵树》深入人心。

(作者: 段增社 康华 李战刚) 

相关热词搜索:向北 陕西 绿色

上一篇:绿色保险:将资源资本引向绿色经济
下一篇:为唤桑干碧波来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