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人文交流让开放发展行稳致远

2018-10-30 14:38:39    人民日报

当前,个别国家推行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对国际多边贸易体制和全球治理体系造成严重冲击,也对不同发展程度、不同文化背景的各国人民加深理解、增进共识造成不利影响,世界正处在是选择保守倒退还是走向开放发展的十字路口。习近平同志指出:“人类的历史就是在开放中发展的。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都不能只靠本民族的力量。只有处于开放交流之中,经常与外界保持经济文化的吐纳关系,才能得到发展,这是历史的规律。”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开放发展的丰富内涵以及人类社会走向开放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为我们扫除国际阴霾、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指引。去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中外人文交流是夯实中外关系社会民意基础、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途径。在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革、国际战略互信和经贸合作不确定性增强的背景下,我国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发展开放型经济,必须加强和改进与各国各地区的人文交流。

人文交流使开放发展更有温度和韧性。中外人文交流应注重当下、着眼长远,增信释疑、精准施策,减少中外认知差异,使开放发展更有温度和韧性。一方面,面对国际社会对中国道路、中国制度的关切,积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形成能够充分解释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发展的系统理论,开展更有深度的思想交流和学术对话,以思想和学理的魅力回击“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论调。另一方面,针对国外一些民众对新时代的中国缺乏科学全面的认知,不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根据不同国家民众的认知习惯,主动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人文交流使开放发展更具建设性和稳定性。建立人文交流机制,有利于增进互信、巩固合作,使开放发展基础更加厚实,更具建设性和稳定性。目前,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合作机制日益成熟。多边框架下的人文交流机制应促进人民相互理解,重视文化交流和文化多样性对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在多元共享基础上培育共同价值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还与许多国家建立了双边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人文交流层次不断提升,人文交流已与经贸合作、政治互信一起成为双边关系的三大支柱。应打造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影响的人文交流品牌,充分发挥青年等群体在中外人文交流中的潜力和作用,将人文交流寓于中外民众日常交往中,形成以人文交流促政经合作的生动局面。

人文交流增强开放发展的思想共识和民意基础。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使新时代的中外人文交流有了灵魂和依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是中国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的重要体现,它立足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是指导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思想,有助于消除文明之间的误解进而化解“文明的冲突”,塑造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合作共赢的国际形象。还要看到,中外人文交流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应注重在人文交流领域精耕细作,推动形成文明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格局,为“一带一路”建设顺利推进提供良好的民意基础,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下良好社会根基。

(执笔:王宇航)  

相关热词搜索:人文交流 开放发展 行稳致远

上一篇:紫禁城开启“智慧故宫”新玩法
下一篇:以普惠和绿色为目标推进技术创新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