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贵州西江镇:民俗文化旅游打开脱贫致富通道

张兆福 季盈盈    2018-11-23 16:45:37    央广网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贵州省雷山县西江镇千户苗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保留着千百年来的苗族原生态文化。从以前照明“靠月亮”、出门翻山岭,到现在“千户灯火亮”、高速通家门;从原来家家外出打工、勉强温饱,到如今人人家门口就业、脱贫致富;十年之间,依靠民族文化旅游发展,西江镇千户苗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下,雷山县西江镇以苗族特色文化资源为载体,以旅游开发作为发展导向,走出了一条发展民族文化的“西江模式”。
一件件靓丽的民族服饰,一阵阵清澈的芦笙响,一碗碗香甜的拦门酒,一声声神秘的古歌吟唱...这些都是从苗族同胞身上感受到的热情,也是游客们来到黔东南凯里市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的第一印象。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黔东南州凯里市的东南面,由水寨、平寨、乌嘎、东引、也蒿、也通、羊排、也东8个自然村寨组成,寨寨相连、户户紧靠、错落有致。寨内有1432户6000多人,苗族人口占总人数的99.5%,故有“千户苗寨”之称,是世界第一大苗族村寨。西江苗寨地处雷公山深处,人多地少、生产生活资源匮乏、交通不便,在成功发展旅游前,是一个偏远而贫穷的苗寨。村民们都是自给自足,吃饭靠种地,衣服靠纺线,生产生活都依赖于自然经济。80多岁的宋志明,是西江千户苗寨的“寨老”,作为土生土长的苗寨人,他对早些年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深有体会。
西江千户苗寨“寨老”宋志明:过去在这个深山老林里面,都是自给自足,自己种棉花,自己纺线,自己做的衣服。自己喂(养)猪自己吃,自己找好梯田,种这个菜啊、稻谷啊,自给自足。
但在90年代初,由于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苗寨村民们连吃饭都成了大问题,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被打破,当地很多人不得不选择外出打工。由于常年生活在苗寨,和外界交流也很少,语言成了当地人外出务工的一大难题,苗寨村民的生活也并未得到大的改善。唐守成,是苗寨的“鼓藏头”,打理民俗事务,是苗寨人的精神领袖。据他的回忆,苗寨村民生活的巨大改变,是从打开旅游这扇大门开始的,从2008年第三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之后,西江千户苗寨以其悠久的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西江千户苗寨“鼓藏头”唐守成:那么接着后来的话,苗寨的大发生(改变),就是搞旅游开发,这块是苗寨里面的一个大改变。省政府看到了苗寨这边的的确确有价值,所以呢就一夜之间决定,在苗寨举行旅游发展大会。
2008年以前,西江苗寨有超过1500位村民外出打工,背井离乡,远离故土。2008年以后,在国家和政府的旅游政策指引下,乡村旅游的发展成为了西江苗寨村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村民们凭借临近的就业机会、得天独厚的创业条件,足不出户就能把钱挣到口袋,彻底解决了村民们“没钱花”的问题。漂泊在外的苗寨游子,看到家乡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也都重返家乡,贡献力量。阿才,就是当年返乡青年中的一员,现如今,他已经是西江苗寨一家农家乐的老板。10年间,苗寨旅游的发展不仅仅改变了他的物质生活,更是满足了他对父母的陪伴。
西江千户苗寨侯家庄创始人阿才:因为当时在外面看到自己家乡发展旅游业,特别是交通,特别的惊喜。家乡的发展变化也让自己产生一种念头,回家看到自己父母满头白发,自己也含着眼泪。在外面漂泊那么久,也没有赚到钱给父母,还是挺寒心的。想想自己父母在这里,就做个农家乐,顺便照顾父母。
随着西江苗寨在旅游产业的全力发展,加之苗族古歌、芦笙舞、吊脚楼、苗绣、蜡染、银饰锻制等一项项苗族传统文化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探寻和感受这些神秘而又美丽的苗族文化。除了让游客欣赏这些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西江苗寨更是增加了沉浸式的体验与学习,还纷纷与各地建立了教学培训基地。麻料村的苗银锻造技术,就是其中一项,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徒主动来到这儿苦练本领,传承技艺。
江西景德镇大学生杨雅静:我觉得这个是一定要保留的,机械的永远代替不了手工的,我们说的handmake的质感,它是代替不了的,手工的会有一点拙的感觉在里面,但是机械的可能非常精美精巧,但是我们手工作的还是更有韵味,所以国家也一直在做非遗文化的保护,也是一种趋势。
十年之间,旅游扶贫助发展,旅游发展助脱贫,西江苗寨已从一个经济落后、贫困面广、文化保护乏力的传统村落,一跃成为产业兴、百姓富,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动力强劲的美丽村寨。据西江千户苗寨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李正华介绍,在2008年以前,当地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不到2000元,但如今,人均年收入已达到2万,增长了10倍。
西江千户苗寨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李正华:现在提“保住绿水青山就是(保住)金山银山”,民族文化和生态是我们的两个宝贝,把它们传承好、保护好,以乡村旅游业作为龙头,带动我们全县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还要做电商扶贫,把农产品放在淘宝上,去年就为我们农户销售达到150多万。
李正华说,未来,西江镇旅游发展这扇大门将会越开越大,以开发促保护,以保护促开发,产业链条的逐步完善、电商平台的融入会为当地注入新的活力,持续让千户苗寨崭新颜、焕新生。

相关热词搜索:贵州西江镇 民俗文化旅游

上一篇: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召开“三农”工作对口协商座谈会
下一篇:一镇有一品 小城故事多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