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教育 > 正文

璀璨的明珠

——读《傈僳密码 中华民族视野下的傈僳族历史与文化》

李少军    2019-12-25 17:59:30   

2019年结束之际,读到一本好书——《傈僳密码 中华民族视野下的傈僳族历史与文化》,欧光明著。

 

(作者李少军 摄)

 

中国有一座高山,叫高黎贡山;中国有一座雪山,叫碧罗雪山;中国有一条大江,叫怒江;中国有一条峡谷,叫怒江峡谷;中国有一处世界自然遗产,叫三江并流;中国有一个民族自治州,叫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中国有一个民族,叫傈僳族,千百年来,这片高山峡谷就是傈僳族的栖居之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因交通不便,这片土地充满神秘,大众对它的认识处于一知半解。欧光明的著作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全方位展现这片土地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傈僳族的历史与文化。对于我来说,此书让我对傈僳族和怒江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也勾起我许多美好的回忆。 

 

来自《傈僳密码》插图

 

我对傈僳族和怒江的认识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我在昆明读高中和大学。我的高中同学有来自怒江州的傈僳族同学、怒族同学、独龙族同学,假期他们很少回家,因为路途艰险,交通不便,也有大雪封山缘故,在共同学习生活中、在日常交流中,对怒江有一鳞半爪的认识。高中期间,我任班级团支部书记,重大节日诸如国庆、五一节等都要出黑板报,我负责黑板报的内容,自己也写诗,黑板报的抄手是书法好的同学,他们是傈僳族欧银华、彝族张中凯、普德功等。记得有一次出黑板报,错过午饭时间,下午饥肠辘辘,不见欧银华,不久他从宿舍回来,把自己珍藏的饼干分给大家充饥,至今,我还清晰记得,他手上带有粉笔灰把饼干送给我的情景,他的真诚和热情让你无法拒绝。高中三年,我养成早锻炼的习惯,每天6点起床跑步练武,欧银华也有早锻炼的习惯,在云南民族学院(现在的云南民族大学)致公楼前杉树下一起练武,我练的是体育课上老师教的青年拳,欧银华练的是自己的拳术,攻如狮虎般凶猛,退入猿猴般敏捷,一招一式如他的书法一笔一划般严谨。今天,读了欧光明的著作,我明白了欧银华练的武术是傈僳族传统的武术。可惜的是欧银华从云南民族大学毕业,回到怒江州政府部门工作不久,在一次意外中英年早逝,才华未能展现。但是在他身上体现出来的傈僳族人的刚正不阿、真诚热情、勤劳勇敢、严谨踏实的精神至今难忘。

1984年,我从云南民族学院预科部高中班考入云南大学政治系哲学专业学习。求学期间,1985年,旁听过一次盛况空前的博士答辩会——林超民博士论文答辩,参加的人员有答辩委员,云南省委老领导、校领导、各系师生和兄弟院校的师生,人数有三四百人,三十多年过去了,现在,我指导培养的博士生超过两位数,还未遇见如此盛况的博士答辩。林老师博士毕业,今天是著作等身的著名学者。在欧光明的书中读到林超民老师的序,倍感亲切,答辩时感受的严谨依旧不变。

我读大学期间,云南大学政治系非常重视社会调查,把社会调查作为培养人才重要环节。八三级学生的社会调查是到怒江州,调查的主题是宗教问题。师生从怒江调查归来,写出调研报告,在全系师生大会上汇报,我参加了这次汇报会,对怒江州的宗教情况有了初步认识,尤其是基督教在傈僳族中的传播,印象深刻,知道傈僳族群众的圣歌唱得非常好听。学习和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社会调查十分重要,缺少这个环节,仅仅依靠书本知识构建自己的理论,这样的理论缺乏生命力,这样的学问,对问题的解答,总是隔靴搔痒。

欧光明的著作是在长期社会调查基础上写成的书,读他的书十分解渴,田野气息扑面而来,傈僳族的历史与文化就像一棵大树,活生生的生长在读者面前。

我与作者欧光明相识二十余年,长期合作,与他打交道,他的厚道给人安全感。1997年,在时任红河州副州长杨洪同胞的支持帮助下,在北大哲学系读博士的我与中央民族大学的李泽然、陈丁昆、傅永寿、李勇翔等哈尼同胞,在中央民族大学申请成立了哈尼学研究所,1998年,我们的研究成果《中国哈尼学研究》第一辑在民族出版社出版,万事开头难,在我们的哈尼学研究起步之初,欧光明同志给予了兄弟般的帮助,后来的第二辑、第三辑的出版,欧光明也给予同样的支持和帮助。我个人的著作大多在民族出版社出版,其中欧光明任责任编辑的《诗性的智慧 哈尼族传统哲学思想研究》获得国家民委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著作奖,其中包括欧光明的辛勤劳动。作为一名资深编辑,欧光明工作认真,他尊重作者,有意见也是用商量的语言与作者沟通交流,作者改变自己的观点也乐意,这样合作提高书的质量。

从事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我的体会是:首先,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其次,是要脚勤、手勤和脑勤,开展深入的田野调查;第三,是要善于与人打交道,乐于交朋友,这样才能获得真实可靠的资料。在此基础才能写出有分量的著作。读欧光明的《傈僳密码》,这个优点十分显著。三十多年来,他走遍傈僳族居住的山山水水,访问傈僳族各个阶层的人士,参与傈僳族各种传统活动(仪式),这是一本厚积薄发的书。 

 

来自《傈僳密码》插图

 

《傈僳密码》全书八章,第一章探讨傈僳族迁徙历史;第二、三章探讨傈僳族开疆拓土,安边、戍边和治边的历史;第四章从生产生活探讨傈僳族如何保持和建设美丽生态家园;第五章从文字入手探讨傈僳族的文化;第六章以实证和个案研究方式进一步探讨傈僳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第七、八章以人物传记的方式进一步探讨傈僳族的历史,对傈僳族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贡献作出评价。该书对傈僳族作了全面研究,是关于傈僳族的百科全书,一书在手,傈僳族的历史与文化尽在眼前,是认识了解傈僳族的一本可靠的好书。

作者把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际、仪式的神圣性与世俗性紧密结合起来,探讨和回答了傈僳族从哪里来?傈僳族的现状及其成因,傈僳族如何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傈僳族如何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傈僳族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傈僳族如何处理人与自身的关系?傈僳族在处理这三重关系时充满智慧,这不仅仅是傈僳族的精神财富,也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我希望傈僳族的青年和知识分子都来读读此书,与作者一起思考傈僳族的前途命运。也希望关心人类命运的人们读读此书,汲取傈僳族的智慧,开阔自己的视野。 

 

来自《傈僳密码》插图

 

我读《傈僳密码》,首先感受到作者有扎实的史学功底,他对中国古代史、云南史、中国民族史十分熟悉,掌握的史料丰富;其次是作者深入进行田野调查,掌握丰富的材料;第三是作者具有独到的眼光,对资料的驾驭和分辨能力强;第四作者表达能力强,会讲故事,对人和事娓娓道来,作者很好地继承了司马迁以来我国优秀的史学传统,使该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另外,作者写作方式新颖,书中插入大量珍贵图片资料,使得该书不仅有理论深度、政治高度,还有第三温度,读者仿佛能听到怒江的咆哮、滇金丝猴的啼鸣和傈僳人的歌唱,还有历史文物的倾述。作者除了使用传统的注释以外,大胆使用插入网络上的链接这一写作方式,链接进入正文,可深化讨论主题,可补充主题相关的知识,感兴趣的读者借此可增加知识。 

 

来自《傈僳密码》插图

 

此书不仅理论上有创新,说了许多新话,写作方式也有创新,具有互联网的时代特征,是一本创新之作。

傈僳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在漫长的迁徙过程,逐渐定居在滇西,成为三江并流地区的主人之一,傈僳族对这一地区的开发保护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今天的三江并流地区被称为世界生物基因库,这一地区占中国面积近0.4%,拥有全国20%以上的高等植物,包括200余科、1200余属、6000种以上,哺乳动物173种,占全国总数的25%以上,这里是欧亚大陆生物群落最富集的地区。傈僳族地区生态良好,拥有绿水青山,成为世界生物基因库,傈僳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傈僳族的传统宗教文化习俗发挥了根本性的作用。因此,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对傈僳族文化的保护同等重要。傈僳族的文化是傈僳族人民对自己生存的自然条件和改造自然的经验总结,是对自己历史实践经验的总结,它像三江并流这颗绿色明珠镶嵌在中华大地一样,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桂冠上一颗璀璨明珠。 

 

来自《傈僳密码》插图

 

傈僳族是一个跨境而居的民族,国内人口有70多万,境外人口近70万,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历史上的迁徙,迁徙使傈僳族从北走向南,从东走向西,成为白天追赶太阳,夜晚思念石月亮的民族,更为不幸的是近代以来,傈僳族的迁徙从国内走向国外,饱尝思乡之苦(中国境内的石月亮是所有傈僳人认同的精神家园)。迁徙是一件痛苦的事。明代傈僳族英雄括木必带领族人从今天维西县出发,翻越碧罗雪山,迁徙到怒江地区。傈僳族古歌在唱到这一历史过程时,歌词写到:

房子被烧毁,

家园被破坏。

走了,

会走路的牛羊一起走了,

不会走路的庄稼留在地里,

何时才能回来看你!

读到这样的诗句,我心头一热,泪水涌出。作为他者的我如此,有过迁徙历史的族人又如何不悲痛呢!

 

 来自《傈僳密码》插图

 

傈僳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面对困难、面对强手、面对压迫,他们敢于斗争、敢于反抗、勇于牺牲。在漫长迁徙过程中,面对挫折困难,他们一次又一次开拓创新,建设起新的家园。面对压迫,为了尊严,他们明知失败,也要抗争。《傈僳密码》对刀杆节的解读,对上刀山、下火海仪式的解读,对于傈僳族的勇敢有着准确的把握,我自己参加傈僳族刀杆节,也能切身体会到。 

 

 

来自《傈僳密码》插图

 

新中国成立,傈僳族人民获得了解放,结束了漫长的迁徙历史。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了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傈僳族人民真正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他们与全国人民一道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成为新中国的主人。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傈僳族是56朵鲜花之一,绽放在中华大地上。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形成的中华民族,有着多元一体的格局,傈僳族是多元中的一元,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傈僳族人民与其他兄弟们紧密联系,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密关系。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傈僳族的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镶嵌在中华文化桂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这就是我读欧光明的《傈僳密码 中华民族视野下的傈僳族历史与文化》的感受,这是一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的好书。

 

来自《傈僳密码》插图

 

再过几天,傈僳族传统节日“阔时节”就到了。在此,献上2018年我参加阔时节后写的一首诗,祝福傈僳族!祝福傈僳族人民幸福安康!

万里迁徙寻乐土,

放下刀剑端酒碗。

大江横流飞索过,

驱虎逐豹开疆域。

纵身一跃穿火海,

赤手空拳攀刀山。

高山峡谷建家园,

白云飘过歌声起。

青山绿水人欢笑,

世世代代傈僳旺。

(作者系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长篇小说《高铁作证》研讨会在京举行
下一篇:中国首部奥尔夫音乐童话集历时四年全网首发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