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发展乡村游切莫丢失原生态

2019-07-17 16:25:52    人民网

南方某县为了发展县域旅游,计划对辖区内旅游干线两侧进行规范管理,除了广告牌摘除、空心房取缔、农业大棚整改退出外,还计划对周边的自然环境进行规模化、系统化的改造。人们担心会造成新的生态环境破坏。所幸当地政府及时明确表态,对黄土植绿、沟壑河坡等原始生态地貌不进行“一刀切”式的强制改造。

应当说规范管理的初衷,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乡村旅游亟待提档升级的发展现实,但其具体做法却值得商榷。笔者认为,发展“乡村游”既要提档升级,实现精致化,又要注重保护山水原貌,保留“原生态”。切莫发展了乡村游,丢失了原生态。

近年来,不少地方的乡村旅游产业逐步提速。发展乡村旅游,生态环境保护就是一个必须直面的问题。因为不少地区经济发展虽慢了一拍,但保留了优美的自然风光,生态环境几乎没有受到太大破坏,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民俗文化构成,构成了一方独有的乡村旅游比较优势,也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破坏了生态环境,也就失去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最大潜力。

发展乡村旅游,要真正贯彻实践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最大限度发挥自然生态比较优势及其价值。为此,要在统筹谋划乡村旅游发展的同时,立足地方的生态自然资源,从“数量导向”转向“效率导向”,优化乡村旅游的生态要素配置,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空间开发从外延扩张转向优化结构,提升乡村旅游的生态品牌产业效率。

发展乡村旅游,应当实行生态资源开发的全过程保护。一方面,实行生态敏感景区范围内的旅游生态开发、生态旅游活动和游客容量的长远规划、总量控制和适度规模开发,严格限制重点生态旅游功能区的无序开发和扩张;另一方面,要加大乡村旅游生态载体的建设和保护力度,精心布局乡村生态旅游示范区试点,让乡村旅游建设始终顺着正确轨道,理性、科学、健康和创造性发展。

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要科学规划、综合考虑当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不能一窝蜂地开发,而要做到保护性开发利用。说到底,乡村旅游游的是“绿水青山”,寻的是“快乐老家”,忆的是“游子乡愁”。无论何时都不能忘记原始的、生态的本土味与原生态,是我们祖上遗留下来的宝贵财产,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依托,是乡村最普惠的公共产品。保护好、传承好并利用好本土味与原生态,是我们当代人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射阳生态环境局

(魏列伟 吴建中)

相关热词搜索:发展 乡村游 原生态

上一篇:黑龙江首家“生活垃圾分类少儿互动体验馆”落成
下一篇:山西开展城市人居环境改善攻坚行动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