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绿色打底城市,生态优化增长

张江舟    2019-08-01 16:12:53    陕西日报

从污水横流、垃圾成山、满目疮痍,到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级生态区、首个国家级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从产业基础薄弱,经济基础几乎为零,到2015年以来地区生产年均增速17.6%,2018 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40亿元,201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70%,5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等大型企业争相入驻;

从群众不爱去,出租车绕道走,到西安人居环境最好、发展潜力最大的城市新区,人才的高地,兴业的热土,幸福的家园,并吸引大量外来人口前来工作、生活……

从沧海到桑田,西安浐灞生态区只用了15年。

 

A 理念决定路径, 坚定“生态立区”信念

15年来,浐灞生态区坚持“生态立区”、坚决不发展工业,坚定保持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

2004年,西安浐灞生态区设立。

要治理污染、要改善环境、要发展经济、要幸福群众,哪一条发展路径最适合浐灞?

不能急于求成、大干快上,不能急功近利先污染、再治理。经过多方调研、反复论证,浐灞的建设者们决定走一条先生态建设、后跨越式发展的道路。这与其确立的“生态立区”理念有十分重要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相对长期、容易出现反复的过程。在当时的中国,这是一条少有人走过的路。能否走通,当时大家的心里都捏着一把汗。

15年后的今天,浐灞生态区用完美的答卷回答了所有的质疑,并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例证和成功实践。

“自然生态是有价值的,尤其是在城市,优美生态环境的稀缺性更高,价值也就越高。我们坚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就会得到合理回报和经济补偿。”浐灞生态区党工委书记杨六齐说。

15年来,浐灞生态区坚持“生态立区”、坚决不发展工业,深刻地践行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浐灞生态区毅然摒弃急功近利的短视发展模式,坚决不走“开发—破坏—修复”的老路,转而先行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培育和塑造生态优势,再开展城市建设,引入现代服务业发展,最大程度地实现城市的价值。

综治两河,生态实践跃入“国家级”。秉持着“让河流休养生息,让生态流入城市”的发展思路,浐灞生态区从设立之初,就持续进行了一系列生态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一点一滴、切切实实地改变着浐河、灞河的流域状况。2008年10月,浐灞生态区被原水利部正式批准为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级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区域。从那时起,浐灞生态区依次进行了水系统整治与修复、污染治理与污水回用、湿地保护与修复、生态景观建设和生物工程、雨水利用试点建设、生态监测系统建设等六大治理工程。到2012年,浐河、灞河水环境恢复到地表三类水平,浐河、灞河水域累计新增湿地面积607公顷,浐、灞河河道恢复植被30万平方米。罕见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黑鹳等鸟类,成为浐灞生态区的“常客”。如今,浐灞生态区已成为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级生态区、首个国家级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示范区。

浐灞的生态建设不仅在治水,更是围绕“蓝天、碧水、净土”,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方位生态建设。如今,走进浐灞,如同走进一个会呼吸的生态大公园。坐落在此的西安世博园、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桃花潭公园、滋水公园、雁鸣湖休闲公园等生态公园,累计形成水面景观1.8万余亩,已经成为中外游客休闲旅游的热门之地。

在浐灞生态区,河流湿地覆盖率达15%,河岸植被线长达68公里,植被面积超过70万平方米;林地覆盖率达18%;有鸟类213种、植物201种,生物多样性指数逐年提升;区域内大气负氧离子含量最高达6700个单位,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城市清新空气标准(1000个单位)……这些充分展示了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如诗画卷。浐灞生态区也因此成为我国内陆半干旱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特色样板。

 

B 生态助推发展,牢记“追赶超越”嘱托

浐灞生态区的发展历程生动表明: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不是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关键看人,关键看思路。

灞柳飞雪,百舸争流。15年来,在“河流治理带动区域发展,新区开发支撑生态建设”的战略规划下,浐灞生态区已实现由“环境换取增长”向“环境优化增长”转变,形成了生态治理与城市建设统筹兼顾、良性互动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是浐灞生态区发展的真实写照。经过常抓不懈的生态治理,浐灞生态区已开始收获良好生态环境带来的“红利”,区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被不断夯实。

没有工业就不能实现跨越发展?浐灞生态区的建设者们再次用亮眼的成绩单给出了有力的回应:2015年以来地区生产年均增速17.6%,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40亿元,201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70%,5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等大型企业争相入驻……

从15年前零经济基础起步,到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再到大规模聚集高端产业,大量吸引外来人口,浐灞生态区走出了一条修复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双赢道路,其生态优势正持续不断地转变为经济优势。浐灞生态区的发展历程生动表明: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不是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关键看人,关键看思路。

生态兴则文明兴。

为打造现代化生态新城,浐灞从优化国土空间、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发力,将生态资源与当地优质要素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特定的竞争优势:融合居住功能定位,实施“生态+宜居”,打造高品质的绿色宜居之城,融合历史文化,发展“生态+文旅”产业,2018年接待游客2900万人次;融合对外展示定位,发展“生态+对外展示”产业,打造集“会议+展览+节庆+赛事+奖励旅游”等于一体的总部经济聚集区;融合金融区功能定位,发展“绿色+金融”,有机结合自然资本和金融资本,着力建设绿色金融示范区,完成100亿元的绿色母基金注册设立。

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浐灞生态区结合自身优势和定位,建立起“三支柱+三主导+两特色”产业体系。2015年以来,支柱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0%;主导产业发展势头持续增强,西安—亚马逊AWS联合创新中心、腾讯大数据特色小镇等重大项目入区;特色产业品牌效应愈发明显。欧亚创意设计产业园基本建成,灞柳基金小镇入驻企业200余家,产业低碳化、融合化、集聚化效应已经显现,发展后劲充足。

为了帮助企业发展,营造更好的创业、投资环境,浐灞生态区出台了大量助力产业发展的政策,构建了产业扶持体系。通过制定详细的产业指导目录,明确和细化立足于本地基础又符合市场需求的产业,浐灞生态区从自身定位出发,结合评价指标体系,细化八大行业,按照上中下游产业链完整、配套服务企业紧密联系的原则,确立了共 120 个类别的项目,作为指导当地产业发展的基本依据。根据行业特性和自身财力制定有市场吸引力的扶持政策,浐灞生态区制定了包括绿色金融在内的13个类别的行业支持政策。

15年来,浐灞生态区坚持“生态立区,产业兴城”的发展战略,构建了“河流治理带动区域发展,新区开发支撑生态建设”的发展模式,打造了“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大美景象和“中部兴业、南北秀美”的城市格局,探索出了一条统筹兼顾生态治理、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发展之路。

 

C 人与自然共生,不忘“服务人民”初心

生态环境的改善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浐灞生态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批群众纷至沓来,安家落户。

党的十九大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浐灞生态区更是如此。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公共产品。

垃圾围城、污水横流的景象一去不复返,如今的浐灞生态区处处呈现“城在水绿间,花在窗内外”的美丽动人画面。浐灞持续不断的生态环境治理惠及全西安人民。浐灞国家湿地公园位于西安市上风口,丰富的水汽蒸发涵养全市气候、调节全市气温,提升了全市生态环境容量,浐灞已成为西安市的“城市绿肺”。

春江水暖鸭先知。生态环境的改善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浐灞生态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批群众纷至沓来,安家落户。

据统计,2018年西安市常住人口比2015年增加了120万人,突破1000万人。其中近三分之一的新增常住人口集中在浐灞生态区。为做好人口快速增长的配套工作,浐灞生态区不断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把生态建设和文化、交通、智慧城市等方面的建设结合起来,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形成层次分明、各具特色的区域绿色发展板块。绿色交通出行分担率逐年提高,慢行系统进一步完善,6条微循环公交线正式开通,实现公交网络向社区延伸,“最后一公里接驳”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方便了 60万群众的出行。

2012年以来,浐灞生态区实现了一年开放一座生态公园的“绿色接力”,已建成的西安世博园、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桃花潭公园、滋水公园、雁鸣湖休闲公园等5座生态公园,为区内居民建起了“生态后花园”,让全民共享区域生态建设成果。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浐灞生态区重点围绕住宅聚集地打造绿色园林,使有限的资金投入能够惠及更多的群众。推窗见绿,出门看景,已经成为当地群众的日常生活。

为了进一步提升区内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浐灞生态区深入推进铁腕治霾、黑臭水体治理等污染防治工作,着力打造水绿交融、蓝天碧水的优美生态环境。近年浐灞生态区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2018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2016年增加43天,浐、灞两河地表水水质基本控制在四类水以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实现百分之百。生态修复和生态保育工作成效显著。浐灞生态区已建成以河流、城市林带为依托的生态连通网络,正在加快推动全域旅游化、全域景观化、重点区域花园化。

“大开大合、大疏大密、水绿相间、错落有致”的景观格局和“人、城、水、绿”和谐共生的美丽城市画卷,共同组成了浐灞如今的生态名片。陆续建成的大量生态基础设施,再现了浐灞千年前的波光粼粼、杨柳依依、绿草如茵、百花齐放的如诗美景。西安市东翼健康休闲生活圈已然形成。

杨六齐说:“作为一个未来城市的探索者,浐灞生态区的目标,就是探索出以人为本,生产生活生态完美融合,我们叫它‘三生融合’的城市发展形态,以知识经济社会为构想,以网络时代为基础,以新经济形态为产业方向,努力打造一个创新之城、智慧之城、未来之城。”

先治理,后发展;先生态,后产城。浐灞生态区以河流治理带动区域发展,以新区开发支撑生态建设,走出了一条“先塑绿水青山,后享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之路、跨越发展之路、创新发展之路。

展望未来,一个“产业兴、人宜居、生态佳、国际范”的浐灞生态区正阔步而来。

相关热词搜索:绿色 打底 城市 生态 优化

上一篇:臭水变清水催生一批生态产业
下一篇:乌兰察布:“绿色”在这里“生长”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