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家风 > 正文

忠孝一生千载遇

——观专题教育系列片《书礼传家清风扬》

徐旭 古迪    2019-03-06 12:55:05    中国纪检监察报 

“幼则束以礼让,长则教以诗书。”在四川绵阳,这则古训已经流传了一千余年。这则古训,源起于宋代盐泉(今绵阳市游仙区)苏氏家族。

公元980年,一位名叫苏易简的年轻人,成为了新科状元。宋太宗赵光义召见了苏易简,“诏升殿,问乡族”。在了解苏易简的家庭背景后,宋太宗赞誉道:“古称秦蜀才子可抗山东将,宜其败诸生也。”历史简洁的记述,透露着一个意味深长的信息:在当时,苏易简的家世,已经名声在外。

苏易简(四川绵阳人),生于后周世宗显德五年(公元958年)。苏易简在朝为官十七载,官至参知政事,位极人臣,却始终正直清廉、不徇私情,以“忠孝一生”永载史册,苏氏家族的家风家训也被后世效仿、千古流传。

苏家唐末避乱由关中来到蜀中,扎根绵州盐泉,到苏易简已历五代。对于苏氏家族的家风,历史上留下了几则极具说服力的小故事:苏易简曾祖苏振,曾任铜山令,死于任上,“贫不能归葬长安,负骨旅殡成都”。易简的父亲苏协,因为官清廉爱民,深得人心,以至于揭竿而起的盗匪攻入官府后,都敬重他的人品,主动保护他的人身安全。

苏易简的母亲薛氏出生于官宦家庭。苏协各地为官,但她不贪恋浮华和虚荣、跟随丈夫安享清福,反而携带幼子苏易简,回到盐泉乡下祖居,专注教子,清心上进。十岁时,易简已能“诵五经,属诗词”。

《宋史》记载,易简成名后,宋太宗赵光义曾向薛氏讨教教育子女的秘诀。薛氏的回答只有短短十二字:“幼则束以礼让,长则教以诗书。”听到这,太宗称赞道:“真孟母也。”

日前,由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中共绵阳市委、市政府指导,绵阳市纪委监委、市委宣传部监制的《书礼传家清风扬》与公众见面。

该片以苏氏家族历史发展为脉络,开篇巧用苏氏家训对现世社会的影响,以今溯古、穿越时空,引出苏氏一族传承几代的清正家风。从易简受教到高中状元、从行忠尽孝到宦海浮沉,将苏氏家族朴实清廉、一心为公的人物形象全景描绘。片中再现了苏母薛氏“为子易居,束以诗礼”;儿媳王氏“亲侍汤药,不解衣带”;孙媳刘氏“笃于教也,轻财乐施”等场景。借此告诉观者,正是在这样的美德与才学氛围的熏陶下,苏家为世人所推重。自苏易简后,苏氏一门诗礼传家、人才辈出,步入仕途者均以刚正不阿的作风和清廉守节的品德成为国家栋梁,被朝廷委以重任。

正如导演所说,在那个时代,苏家虽高官频出,但家境始终清贫。以至于苏易简的曾祖父苏振“贫不能归葬长安”,其本人迁居也得到宋太宗“可见清节”的称道,甚至在其孙苏舜钦、苏舜元死后,其合葬的墓地成为家族留给后世的全部产业。这与当时其他靠为官起家,朱门绣户、荣华富贵的名门望族有着天壤之别。这正是苏家世代奉行“为官不贪财、治家不蓄财”的家风使然。

据记载,苏易简为官清廉、大公无私。他在主持国家科举考试时,发现其父好友何光逢替人代考,在旧谊和公正面前,苏易简毅然选择大义灭亲,命人将“何伯父”轰出了考场,并依法查办。之后苏易简又敢于触碰朝廷权贵的核心利益,顶住来自各方压力和挑战,创新运用“糊名制”,并让其最终落地扎根,为国家选拔青年才俊提供了公平保障(“糊名制”又叫“弥封”,就是把试卷卷首的考生姓名等信息封住,以防评卷官徇私舞弊)。正因为他的铁面无私,朝廷三次将主持科举考试的重任交给他,这在古代科举考试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史载,苏易简任职地方时,被皇帝召回京城为官,一般大户人家迁居,总免不了金银细软,资财之巨,车载斗量;然而众人却发现,赴京上任的苏易简一家,“唯载怪石、瘤木器,可见清节”。宋太宗曾赐上联“君臣千载遇”,苏易简则对以“忠孝一生心”。纵观苏易简的一生,“忠”字当之无愧。

苏易简英年早逝,但苏氏一门,自他之后,进士及第者达十一人之多。这其中有北宋文坛巨匠苏舜钦、苏舜元。尤其为人称道的是,苏氏后人,为官正直清廉,治家仁孝友爱,赢得了同时代人“平生风义”“子于穷达,始终仁义”这样的高度评价。

如该片所描写,在苏氏门庭中,那些朴实无华的苏门女性,也同样保持着淡泊名利的胸襟和清俭持家的风范,默默无闻、相夫教子,绽放出了耀眼的人性光芒。片中巧借采访嘉宾之口,点题优秀家规家风的强大力量,延伸出家规家风的现实意义,让人感受和领会到加强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该片时长虽短,但浓缩精华,叙事脉络清晰、有条不紊,时空层次性强。镜头精心自然,画面引人入胜。无论是演员的衣着、道具的制作,还是场景的布置,均经过严谨深入的历史考究,力求细节完美、尽力还原历史。片中刻画的一个个人物形象既有正面共性,也有鲜明个性,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观赏性。

在历史长河中,以苏易简为代表的苏氏一门只是细小繁星,转瞬即逝,但他们留下的清风气节、留下的家规家训,却永远铭刻在后人心中,永垂不朽。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时光如何流转,好家风永远如春风化雨、感动人心。(徐旭 古迪)

 

相关热词搜索:忠孝 书礼 传家 系列片

上一篇:客家人的家规家训
下一篇:印在毛毛道上的家风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