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以智慧城市 构建绿色城市

李健    2019-01-15 15:57:40    中国建设报

绿色是发达国家实践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思想,包括采取集中紧凑的城市形态,实现减少能耗、管理高效、以人为本,都是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表现。智慧城市运用信息和网络技术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经济活动等多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当前,绿色城市和智慧城市都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导向和目标,但由于管理部门分割、建设内容差异,两者尚属于平行并无过多交集的概念范畴。我国已经进入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据此前公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目标,至2020年,将有超过1亿的农村转移人口落户城镇,规模扩张使城市环境压力增大、污染问题频发。智慧城市和绿色城市建设理应成为必然选择。

 

“智慧城市项目”之绿色发展背景

欧洲许多城市都有悠久的历史,伴随着其基础设施逐步老化和社会管理日趋复杂。信息社会的到来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欧洲城市的再次复兴和崛起提供了新机遇。2012年7月10日,欧盟委员会启动“智能城市和社区欧洲创新伙伴行动(Smart Cities and Communities European Innovation Partnership)”。这一行动集成了欧洲在新能源、智能交通、通信(如物联网)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在特定城市开展示范项目,包括高效供热(冷)系统、智能仪表、实时能源管理、零排放建筑、智能交通等,以促进绿色经济和知识经济发展,推动城市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型,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奥地利维也纳入选示范城市行列。早在2011年12月,“智慧城市维也纳”项目就入围了第一届世界智能城市奖,反映出当地在智慧城市概念、项目和解决方案等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就。维也纳希望借助“智慧城市维也纳”项目,将城市定位为欧洲智能研究和技术领域的领导者,包括城市智慧发展道路、提高能源效率和保护环境气候、最终建成绿色城市三个目标;具体任务包括城市能源系统的宏观管理、高效率的生产和供应技术、智能网络和热能供应、低能源需求的活力建筑以及发展“环保、高效节能、低碳排放”的活动系统等。从维也纳的智慧城市发展经验看,绿色城市发展与提升能源效率、保护环境气候联系在一起,并在城市规划层面得以实施,从而与智慧城市框架和绿色城市建设的目标相融合。

 

“智慧城市项目”之绿色规划与实践

在过去几十年中,维也纳已快速成长为国际城市中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突出的先导城市。在美世咨询公司关于全球城市生活质量排名研究(2016年)中,维也纳位列顶级城市之中,其中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尤为突出。“智慧城市维也纳”旨在推进维也纳成为智能研究和技术方面的领先城市,其中气候和能源问题是诸多“智慧”解决项目的重中之重。

在城市规划方面,推进空间规划和基础设施的智慧、绿色结合。“智慧城市维也纳”项目关注空间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与正在制订的城市总体规划无缝对接,约束城市快速扩张,实现能源节约和零碳排放进程。首先,关注城市人口高速增长对住房和基础设施提出的多样化要求,引导未来城市规划必须先关注能源利用效率,保证城市能充分满足更多人口的生产和生活需求。其次,在能源利用增加的基础上,对气候保护和城市环境质量提出新要求,并在城市总体规划评估报告中提出相应目标和行动,包括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有吸引力的城市设计、绿色开放空间等。最后,确定两种发展路径,以推进“智慧与绿色”融合,一方面,对现有的能源设施、交通设施等进行智慧改造,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水平;另一方面,在新城开发新的示范项目,如阿斯本(Aspern)湖畔地区建设能源利用和提升效率的重点应用示范工程,已成为欧洲最大的气候保护示范工程之一。

在环境保护方面,推进多个领域智慧应用和改造。“气候保护计划”是维也纳推出的最全面的环保计划。第一期计划自1999年至2010年,城市成功实现年度减排310万吨二氧化碳的目标。根据第一阶段经验,维也纳市议会在2009年12月更新气候保护计划,以充分与“智慧城市维也纳”项目融合。通过高新科技的智慧改造,新一期计划至2020年,涵盖37个领域、385项措施,包括能源、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废物管理、农业和林业、自然保护和公共关系等。维也纳市议会还颁布了“维也纳市政能源效率计划(SEP)”,为消费者提供依据能源政策的消费导向,解决所有重要的消费领域问题。

在建筑物改造方面,以智慧项目提升排放与节能标准。维也纳有94万套住房,其中城市政府拥有22万套,非营利性住房企业拥有18万套,剩下的为社区住房。数量庞大的社区和非营利性存量住房,是实现基于生态导向的可持续发展住房政策的先决条件。“智慧城市维也纳”项目推出一系列改造措施,通过智慧建设提升建造和翻新建筑环境标准;保持热电联产的优良选择,实现工业余热和生物质能等热废物回收利用;制订全球顶级的新住宅建筑用地总体能效标准;城市更新改造着力推进节能改造、平屋顶绿色改造等工作。

在经济生产方面,以鼓励生态购买支持环境友好生产。维也纳代表着奥地利最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在欧洲也处于领先地位,受聘于第三产业的员工超过八成。由于缺少大型工业项目和大型生产基地,维也纳能源消耗比重相对较低,仅为全国的12%。由于奥地利为市场经济国家,在“智慧城市维也纳”项目中,维也纳更多倾向于支持面向生态的政府采购,通过“维也纳生态购买”计划,鼓励企业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支持环境友好型企业发展,采用更加生态环保的生产手段。

在交通设施方面,以智慧改造项目提升公共交通系统。维也纳拥有全球最高密度的公共交通网络。“维也纳Linien”为当地提供快速、安全和环境友好的城市公共交通。通过智慧交通改造,包括对地铁、有轨电车、城市轻轨及公共机车的实时信息查询和社交联系、区域能源消耗测量、环境数据收集、实时交通需求管理等功能升级,维也纳拥有了更好的基于城市需求的强大的公共交通产品(系统)。此外,城市交通总体规划也体现出维也纳战略型的交通理念,制定明确的交通运输政策,充分考虑地方、区域和全球发展优先次序,特别是城市交通面向“新欧洲”开放、管理和处理长距离交通运输且不影响维也纳居民生活质量,都是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需要更为智慧的高科技手段解决。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随着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交通拥堵、雾霾等问题日益突出,绿色城市建设已成为我国目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但部分突出困难需要通过强化创新性思维和突破性工作予以克服,才能真正地实现推进。

在“智慧城市维也纳”项目中,特别成立了维也纳公共规划局,主要负责和保障城市绿色长远的发展过程,不仅关注能源效率和技术导向,更涉及可持续发展、多元化、资源利用效率、合理空间布局及经济发展等方面主要工作,统筹绿色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城市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等。

推进绿色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同城市总体规划融合,实现理念、技术和平台统一。在维也纳看来,绿色城市是理念,气候保护和能源利用是具体工作,智慧城市则是最好的工具框架。参考“智慧城市维也纳”项目的经验,绿色城市与智慧城市结合应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推行新技术改造项目,提升城市既有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和排放标准;二是在新城区开发新的绿色智慧示范项目,注重新技术应用(包括生产和排放)、污染监测、节能改造、废物管理等方面,最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水平。其中,智慧技术应体现在城市各领域的系统性绿色改造中。

此外,绿色城市作为一个新的宏伟理念或技术范式,需要城市总体规划作为支撑平台。“智慧城市维也纳”项目特别关注能源效率目标与未来城市发展规划空间相结合,其愿景、路线图和行动计划也与2014年制定的城市总体规划密切相关。推进绿色城市建设需要充分考虑与城市总体规划对接,才能克服其领域与能力局限,在环境保护、建筑物改造、经济生产、交通设施等各领域,都形成相应的智慧改造和绿色标准,最终形成长期的绿色城市发展道路。

以智慧、绿色技术提升经济产业,改善节能减排状况,顺应新一轮工业革命发展趋势。在“智慧城市维也纳”项目中,鼓励企业以智慧技术推进生产转型与制造升级,包括对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支持。政府通过采购利用智慧技术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环境友好型企业的产品等措施,很好地实现了智慧、绿色技术与产业升级相结合。智慧城市和绿色城市建设不该单纯在某个领域发展,而应全面带动社会各领域转型和升级,带新能源、新材料、自动化控制、节能减排等技术全面崛起,开发出相应的市场,并从经济产业升级中实现反哺。

以智慧技术提升城市基础设施运行效率,推进公共服务水平。针对城市能源、公共交通、医疗服务、行政办公等公共服务需求动态变化较强的特点,通过智慧技术实时监测和信息发布,调节社会需求,实现与社会公众有效沟通,将更好地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效率,深化绿色城市建设的内涵。

相关热词搜索: 智慧城市 绿色城市

上一篇: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驱动外资结构的调整优化
下一篇:在留住乡愁记忆中延续历史文脉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