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文化之美: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维度

2019-06-13 17:03:24    中国教育报

  观点提示

  在品味文化之美、传承文化之美、创新文化之美中,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党的十九大强调美丽中国建设,并将“美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限定词,为美丽中国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要求。

  美丽中国建设既是国家治理与发展的宏观战略,又是事关百姓生活与民生的实事;既是提纲挈领的重大理论构思,又是具体鲜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既是源于中华文化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又是属于全球的“世界药方”。美丽中国建设内涵丰富、属性多样,并不局限于生态领域,其或显性或隐性、或有形或无形中包含着文化之美这一维度。要在品味文化之美、传承文化之美、创新文化之美中,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在推动美丽中国建设中,净化文化之美、提升文化之美、丰富文化之美,实现美丽中国建设与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充盈美丽中国建设的文化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突出优势,也是美丽中国的“根”与“魂”。要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伦理美德、思维方式、精神气质等,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对话与熏陶中,突出“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的生态追求之美,彰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和谐之美,弘扬“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精神气节之美,流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真善之美,从而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厚重依托和强大助推力。新时代要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使传统文化“活”起来和“火”起来,使其与美丽中国建设的现代化背景相衔接,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

  批驳错误思潮,消解危害美丽中国建设的文化杂音。当前,世界格局正处于激烈变动之中,国内改革发展也出现许多新情况,各种声音日益交汇、交融、交锋,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等错误思潮成为干扰美丽中国建设的文化杂音,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面对错误思潮的干扰,要毫不手软、毫不松懈地抵制和批判文化虚无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增强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信心;反对“西方中心主义”,坚定理想信念与文化自信;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从而确保美丽中国建设的道路与制度不走样、不变形。

  要立破并举,既要驱除错误思潮的阴霾、净化文化空间与文化生活,更要建设有自身风格与特色的文化,构建与发展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话语体系,保障公众基本文化权益,丰富公众文化生活,提升公众文化境界,以文化人,不断满足民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减少美丽中国建设的文化杂音,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

  培育健康社会心态,营造美丽中国建设的文化氛围。建设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的滋养与支持,要着力培育积极健康社会心态,使“生态”与“心态”相连相通,为美丽中国建设营造优良氛围。

  健康社会心态既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手段与途径,又是美丽中国建设所追求的结果与目标。要积极谋划、主动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及时化解心理矛盾与心理问题。聚合心理疏导、舆论引导、宣传教育、道德建设、文化传承、核心价值观践行等多重途径,培育国民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激发自信昂扬、豪迈欢快的精神气质,促就“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包容力,提升整个社会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从而更好地协调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增强美丽中国建设的人文关怀,凸显美丽中国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编织美丽中国的多彩画卷。

(作者: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孟可强、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农分中心 方琴)

相关热词搜索:文化 之美 美丽 中国 维度

上一篇:发展滨海生态旅游 实现生态产品价值
下一篇:汽车消费政策要把握好力度与节奏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