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用新发展理念塑造城市之魂

周跃辉    2019-06-20 16:10:21    成都日报

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来的,他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把握世界历史脉络和发展大势、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基础上提出来的,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开启了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思想解放和理念变革。

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鲜明提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目标,在全国率先把新发展理念镌刻在城市的旗帜上,探索形成了“系统学习新思想、分类研究新思想、对表贯彻新思想”的工作范式,推动全市形成尊崇新思想、对表新思想、践行新思想的广泛共识和高度自觉。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四川时,以宽广视野、深刻洞察和战略远见为成都把脉定向,深切期许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纵观中国,成都是第一个得到习近平总书记首肯并明确提出支持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对我国这么大体量的经济体来讲,如果动力问题解决不好,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难以做到的。从成都的实践看,成都具有良好的科技创新基础,新经济蓬勃发展,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都是重要的创新源。统计数据表明,2018年成都的科技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全社会R&D经费支出超过350亿元,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可以说,失去了创新,就失去了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的“魂”。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是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一个行业在其特定发展时期既有发展优势,也存在制约因素。在发展思路上既要着力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又要考虑巩固和厚植原有优势,两方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才能实现高水平发展。成都作为四川省会城市,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带动周边地区致富等方面,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在新时代,成都需带头落实“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省内区域发展战略,理应在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工农城乡关系,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等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成都在实现绿色发展方面具有天然的基础优势,要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提高“天府绿道”的质量,为市民带来更多可感知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唤起市民心中最深处的幸福感。同时,加快发展生态环境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为绿色发展腾出空间。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经济全球化是我们谋划发展所要面对的时代潮流。我国40多年来的发展成就得益于对外开放。一个国家能不能富强,一个民族能不能振兴,最重要的就是看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能不能顺应时代潮流,掌握历史前进的主动权。新时代,成都发展最大的外部变量就是“一带一路”和西部开发开放引领成都由内陆腹地跃升为开放前沿。“一带一路”极大强化了成都在国家开放全局中的门户地位和枢纽功能,以成都为枢纽的国际通道串联起西部12省(区市)4亿人口的广袤腹地和泛欧泛亚44亿人口的广阔市场,理应在开放发展中大显身手。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成都在建设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进程中,应顺应时代的进步和人本的需求,饱含人文情怀重新审视城市规划设计建设营造的是非功过,以正确可持续的方式建造城市,保持城市的休闲特质、生活品质。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也就跟着好定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成都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学习新思想作为自觉追求,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上下功夫,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在建设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征程中,更加步稳蹄疾、行稳致远。(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

相关热词搜索: 新发展 理念 城市

上一篇: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
下一篇:绘制“一带一路”精谨细腻的“工笔画”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