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徐林收和松兴屯的美丽乡村梦

夏风艳    2019-04-23 15:37:49    人民周刊

初见徐林收的第一印象会有股亲切感,黝黑的国字脸上总是挂着淡淡的微笑,说起话来一口山东高密腔,有着山东人特有的质朴与热情。他身上有着众多荣誉称号:“中国好人”“山东省劳动模范”“潍坊市优秀人大代表”等,在高密市人民群众最满意基层干部颁奖典礼上,徐林收被授予“追梦人”的称号,正是这样一个人在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后,带领着自己的家乡松兴屯不断地开启新的梦想。

徐林收是1968年生人,那时候的松兴屯还是一个位于高密城区西部的小山村,全村272户,736人,乡亲们长期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徐林收幼年家境贫困,家中兄妹五人,初中没毕业就前往青岛打工,贩过粮食、收过破烂。改革开放后,徐林收凭借敏锐的眼光与做事的魄力,牢牢抓住每一个机会,成为资产雄厚的商界能人。

史学家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扶义倜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以此来表明自己撰写史书的雄心壮志。徐林收在自己成功后同样有“志在富民”的宏愿,目睹了城乡的贫富差距后,他认为自己有能力也有义务去帮助家乡人。他说:“自己富有了空守着财富没有意义,不如去做一些对家乡有好处的事情。”2011年5月,村“两委”换届,他以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之后就付诸全部精力在松兴屯的发展上。

 

攻坚克难  共筑乡村致富梦

常年在外打拼的徐林收看到贫穷是阻碍家乡发展的最大问题,如何帮助村民摆脱一穷二白的局面,实现致富是摆在徐林收面前的难题。2012年,徐林收紧跟形势、因地制宜,决定带领村民全面盘活土地资源、流转土地、发展大棚农业。

2012年10月村里整体流转了1200亩土地,为了赢得村民对大棚种植更多的认可,徐林收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个人投资2200万元,建起了900亩葡萄大棚。后来他又带动村民进行了第二次土地流转,如今的松兴屯葡萄大棚、蔬菜大棚连成一片,成立了合作社后产品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打造属于松兴屯的果蔬品牌,价格较以往高出好几倍,种植的圣女果运到北上广等大城市可以高达三十多块钱一斤。徐林收说:“要争取做到每户一棚,每年收入十万”,村民的收入发生了质的改变。徐林收深知老百姓囊中羞涩,自己承担了肥料、种苗、技术指导等费用。近几年徐林收又从寿光引进最先进的无土栽培技术,使得大棚种植省工、省力、省水、省肥又环保。有人问他:“如此慷慨地帮助家乡人,会不会觉得自己吃亏?”徐林收淡然一笑,朴实地说:“我也算是为自己积德了。”

曾经的松兴屯村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居住在旧式的农村房屋中,家家户户几间屋子,一个庭院,牲畜与人共处一个空间,那时的村民已经开始羡慕城市人的楼房居住环境。2014年徐林收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筹资1.2亿元建设了新型集中居住区,2015年全村整体搬迁至新村。老百姓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住楼梦”,松兴屯的面貌焕然一新,犹如春风拂过,一切焕发出新的力量。

 

松兴屯党支部书记徐林收亲自为村民分发年货松兴屯党支部书记徐林收亲自为村民分发年货

 

不忘初心  重塑乡土文化梦

早年离开学校的经历让徐林收对文化有种渴望,所以事业有成后他重拾少年时期未竟的梦想,资助更多学生完成读书梦。2012年,徐林收个人投资2100万元,在村里建设了集小学及幼儿园于一体的阚兴小学,周围8个村庄的孩子可以就近上学。徐林收说:“我有一个乡土情结,不论走多远,都忘不了养育我的松兴屯。”徐林收个人对于自己子女的教育也颇为重视,费心培养,现年18岁的儿子马上就要前往日本早稻田大学继续大学学业。谈及家乡的文学大师莫言,徐林收颇为自豪,是高密这片土地激发了莫言的创作思绪,徐林收深切希望自己家乡的文化名人层出不穷,在这里开出更为璀璨的花朵。

2018年,徐林收为了发展乡村文化做了更多有意义的事情。茂腔是当地著名的戏曲剧种,松兴屯的老一辈人尚且保存着这份民间艺术,村民对茂腔有着特殊的情感,有着“宁舍一餐饭,不舍一场戏”的说法。松兴屯原来有个茂腔剧团,后来解散了,徐林收觉得老一辈的艺术不能断送在下一代人手里,理应将其永久地传承下去,于是带领大家将剧团重新建立起来。剧团经常在村里演出,老百姓乐此不疲地与之互动,尽享其中。后来又带领大家完善了图书阅览室、文化广场、文化长廊、农家书屋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陆续举办庆“七一”“八一”文化汇演等大型演出活动,极大丰富了乡村的文化生活。在徐林收看来,农村人没有多少文化知识,但是仍旧要有属于自己的乡土文化生活。

 

紧跟潮流  追随农家生态梦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着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对此,徐林收也有自己的见解,他说:“村民们不能富了口袋,穷了环境,要留住曾经的绿树与蓝天”,认为松兴屯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坚持生态振兴家园美、生态文化旅游促长远发展的理念。

徐林收投资1600多万元,建设了一个绿色公园,园内栽植朴树、海棠、桂花等多种树木,徐林收说:“种树跟打造村子是一样的,要从小树苗开始,一点一滴地改变。”如今公园大面积被绿荫覆盖,空气格外清新,置身其中,仿佛处在一个绿色森林中。村中男女老少都喜欢来这里谈天说地,“生态”不再是空洞的口号,已融入老百姓的生活中。

如今城市拥挤的交通、灰蒙蒙的雾霾迫使人纷纷逃离都市,奔向乡村的山野风光。徐林收由此看到乡村旅游发展的机遇,立即在本村开展起来。他鼓励村民依托本村特有的圣女果、葡萄等瓜果资源,大力发展田园采摘、农家生活体验等乡村旅游项目,并建设葡萄文化长廊、生态园、农家乐,连续两年举办葡萄文化节,累计吸引1万余名游客在村里观光、吃住。如此一来大大地活跃了本村的农业经济结构,以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促进村民增收,既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又实现了村子的生态梦。在交谈中,徐林收说:“最近正在打算在村中建一个动物园,进一步丰富村子的旅游资源,吸引更多外地游客来观光旅游。”

人类因梦想而伟大,徐林收正是一个不断追梦的人,在这个能人书记的带领下,松兴屯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逐步实现了致富梦、文化梦、生态梦,成功变身为美丽乡村。松兴屯的巨大改变与发展是新时代乡镇振兴实践中的典范,也是中国土地上千千万万乡村学习的榜样。在与记者的交谈中,徐林收讲了一个他曾读后触动很深的故事:胡耀邦去世后,他在老家农村种地的亲哥哥赶往北京奔丧,没有买到坐票蹲在车厢接口处,想起亲弟弟不禁抽泣,列车员经过问何故,他大哭道:“我弟弟胡耀邦去世了。”列车长大惊,赶忙安排卧铺,结果被胡耀邦的哥哥一口拒绝,他说:“我弟弟会不高兴的。”徐林收说自己看后深受感动,并认为党员干部要有这般不搞特殊化、不以权谋私、甘心做事的精神,相信徐林收会带领着松兴屯走得更远,也相信会有更多如徐林收一样的好干部,创造出更多美丽乡村。

相关热词搜索:徐林收 松兴屯 美丽乡村

上一篇:2019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在京召开
下一篇:聊城·贵澳江北水城农旅小镇项目正式启动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