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艺术 > 正文

马力:用绘画艺术留住时代“亮点”

记者 张配豪    2019-11-04 17:50:14    人民周刊网

虽然不是一直活跃在画坛的视野之中,一直过着闲云野鹤生活的马力却从未停止过创作。他不仅继承了父辈的美术天赋,也遗传了母辈的文学才能,善于把文字中的诗意带入画中。他所创造开辟大写意“能量艺术”新理念,也充分表现了他创造“刀笔法”的艺术笔法,迅疾畅美,意蕴抽象,传达着一种哲理理念与宇宙永恒的精神。他提出“大意载道、正能善世”的艺术思想,他用自己的思想和绘画技法对新的审美价值重新开发,浑然一体,有笔有墨,有情有意。

共和国建国70周年之际,马力抑制不住自己的创作激情,挥毫创作了一幅建国70周年《璀魅图》的画作,为新中国生日献礼。该画作尺寸长为16.7米,高为 0.7米。画中一共画有七十匹神骏,神态各异,用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的手法,充分体现马力艺术上的全新理念。用奔腾的骏马象征着新中国峥嵘岁月七十载璀璨东方的精神,体现了一个时代的辉煌。近日,记者来到马力先生位于大连瓦房店的画室,听他讲述了丰富的人生经历、生活态度以及对艺术创作的执着与热爱。

 

画家马力

 

大写意”风格的形成

马力认为中国的文化实力是中国软实力的重要标志,而当代中国的艺术又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要素。当代中国艺术家的创作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综合体现,是促进国际社会认识和理解当代中国的最佳载体。因此,他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向大自然学习。把创作好作品作为立身之本,精益求精,用笔触歌颂、记录时代的“真善美”。

如果要说马力的成就,历史会说:马力的马是中国这几个时期的马。新中国建立以后,他记录了新中国奋发图强的这种精神、这种奋勇向前的精神,这是当代人们精神的集中体现。

随着改革开放国家的经济腾飞,看到了改革开放春天的大潮到来,他激动创造了国画《春潮》,用群马表现这华夏民族正在崛起的时代精神。

2007年申奥成功,他用几年的时间创造了英姿图画作长卷,把华夏民族压抑百年的耻辱华夏民族正在崛起的心情迸发出来;上海世博会也创造了《世博英华》作品,他用红色表现了中国马,展示着中华民族的大气,和谐,大容的胸怀,表现了五千年文明的精神,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一种心情与愿望;建国六十周年创造过《雄起》,表现华夏民族崛起的决心。

他画的马,博大、宏伟、气韵生动,以大写意的手法,以神写意。体现了大气、大美、大神的中国马的大境界。他的国画马,风格独特,在传统的基础上,开拓了具有现代抽象大写意的新领域。

墨块泼染与线条书写是马力艺术语言:抽象性创作则是他艺术创作的语法系统,追求动态和谐是他的哲学思考。著名美学理论学者许宏泉说:马力作品的内容和笔墨“极其丰富,极其开放”。

他画的马有两种基本写法,一是墨块泼染,二是线条书写。造型极其抽象。着墨简明,留白大胆。墨色温润,浓淡有致,过渡平和,光点分明。马力笔下,由线条书写的作品,更具有大美的形式感。用笔简洁明快,笔趣洒脱,线质充满弹性,肆意放纵、酣畅淋漓、妙成天趣的走笔之间,章法如书的大写意之马携着千古雄风和当下的体温,与我们民族同行。独具风格和艺术魅力的马!一个前无古人的大胆创新,他的艺术仿佛激起了我们民族数千年来关于马的一切审美积淀,一个崭新的形式表现,一个崭新的关于马的艺术审美高度,一个更为广阔的审美空间。

 

璀魅图》局部

 

保持一份乐观和纯真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这句话形容马力也是合适的,他虽经历过苦难却仍然以一颗童心面对岁月与艺术。在马力看来,面对人生的坎坷,他并不是一个十分坚强的人,实际上他能从困境中走出来归功于他天生的乐观与纯真。

马力早年的生活并不富裕,1962年-1971年学生时代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小时买纸笔都没有。十八岁毕业后分配到物资局木材公司,检尺员工作,但不久又下岗。此后从事过17年的装修设计工作,去过内蒙北京等地,十几年苦累仅仅维持了生计。对民生疾苦,感同身受。有时候工钱很难要,他感慨成诗:“白烟坡木斜,晕日簇荧雪,讨薪又腊月,叹注寒巢鹊”,看到打工人离乡背井,写道:“逆江远去何时归,母孙岸上送双配,燕过几声空云愁,滴便天下辛苦泪”。最难时自做一诗曰:“奔波人生难谁知,男儿欲诉无泪泣,水无断流愁怎断,逆风走浪等良机”。

在艺术范畴中,文学和绘画一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人爱画,也是一个不明文的雅趣。马力说:“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生命中有高潮也有低谷,也有重复的曲线。虽然我的生命曲线变化幅度比别人更大,但反过来想我也占了很大便宜,别人没有机会体验这样极端的感受。人生是一个不断告别的过程,在告别的时候你能记住的一定是你希望记住的事,那些印象中美好的世界。如今,虽然我的眼神、听力都不如当年,但我仍可以使用画面和文学语言继续地沉浸在纯净世界中。”

正是这份内心的纯真和对艺术的纯粹,让马力的画显得特别。“因为我不带任何目的去做这件事。现在很多画家会为了迎合市场、官方去创作,去考虑如何被别人所欣赏,但我不一样,我根本不在乎别人的眼光,绘画、写作都是为了让自己开心。”他有意识地进行绘画与文学创作,目的就是为了回归赤子之心,走向唯美,为艺术而艺术。

 

牢记艺术创作的“发心”

马力平时喜欢看书,不论是中国美术史还是世界美术史,相关书籍已被他翻了无数遍,包括《论语》,直到今天,他每周都会翻阅,并对其中的道理和思想进行追问,并形诸笔下。比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深意,延展于他的创作转型中,就成为“艺术创作,中西和而不同”,中国思维毫无隔阂地融入到他的创作中。

作为艺术品的生产者,市场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在艺术品市场化的今天,艺术工作者如何寻找合适的发展道路,值得人们深思。

“我想,真正的艺术工作者首先应树立起正确的理想目标,是为了名利钱途、追求流芳百世的艺术成就、成为名垂史册的伟大艺术家,还是兼而有之。艺术品的艺术价值不等于市场价值,这就决定了艺术品需要市场化。艺术家品牌化的前提是艺术作品本身要过关,当下艺术品市场能够承载得下艺术家品牌化的体量、质量以及梦想。”马力说,“人多半都有种种私欲私意,要这个,要那个;本来我们的心量已经十分渺小,这么一来就更危险,怕更没有力量来干我们的事业了。”

至于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马力认为最关键还是看发心。“问问自己,你的发心是什么?所谓发心,不但是悲,且是智慧的;他是超过一切,是对众生机械的生命,能有深厚的了解原谅与悲悯,而要求一个不机械的生命,追求一个自由的、活泼泼的、有大力量的生命。我们都是力量不够的人,要去可怜旁人,先须可怜自己。如何可怜自己?就是须培养开发自己的愿力。惟有愿力才有大勇气,才有真精神,才有真事业。不论佛家儒家皆可,但须认取其能开发我们培养增长我们力量的那一点。我们只有努力自勉,才能完成我们伟大的使命!”

“中国绘画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是具有包容性,它可以包容新的观念、思想、创作激情,甚至包容很多新的探索。”在马力看来,在包容新鲜事物的同时,又将其沉淀、发酵,最终呈现出更加优秀的艺术形态。也正是这些新的艺术风格、艺术样式和艺术作品保证了中国画的未来。

 

璀魅图

 

步履不停,笔耕不辍

马力的朋友甚至家人都评价他是一个随风而飘,游走型的人,他形容自己是行吟诗人。同时,他兴趣十分广泛,除喜爱看书之外,他是古典音乐黑胶唱片发烧友,平常画画、写作时都会同步播放古典音乐。马力认为,这些爱好并不互相矛盾,与他的艺术创作也都有契合的地方。“但我逐渐发现时间的宝贵,会尽量减少无意义的应酬。我喜欢与自己相处,觉得生活十分丰富和愉快”。

对于未来的艺术创作规划,马力的原则是要不停地画下去、写下去。登游天下名山,每去一山,就留诗一处。他遍走祖国名山,每处都留下他的足迹。通过写生、观察、感受、思考从真实的山水中找到山水文化的内涵,并从山之不同间,找到不同文化的特点和特征。

用诗句传达祖国山水的生动气运,予山之情意,写山水之大灵,他感呼,“中华山水之大美,是天地无私赐予人类之美。大自然之美可医人”,在他的《画伦》中言,天地自然,可医人呼,可世人祛疾德养。他大呼:“自然天地天医耳,如同道、释、乾坤赐美,无私育人养,悦人其神,境于其情,赏美,可精神焕生、滞化趋畅、去苦得悦,吾言,天医耳。人类自史、道心法明、若无山川河曲。何言真文章可记,谈何圣贤文化,又何其文明,天地自然之大美,育养人类,真、美至善。天德斯人,文心至明,人类世界方和平。亦盖唯画者心法耳。善美坤世,唯而德善人美乎,何醒不恩、不受、不寻乎,何不同天地之美而同悦乎”。

从马力先生的言文中体会到,丰富多彩的山水审美文化,是引领“人类走向美善,是人类共同都能接受的信仰。言定文化德于山水,德于自然”,因而马力先生坚持不弃走去山水,扬明名山,以集诗章,予世于悦,责福于后人,把善美赋于时代。

虽然这是一件呕心沥血的事,但他一直在坚持着。他说,“即使自己现在已不再年轻、精力有限,但我不能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一方面,作为一个中国的文艺工作者,有必要也有责任有使命给自己树立“高峰”这么一个目标,为之而努力。我会让自己笔耕不辍,无论是画笔还是钢笔。另一方面,我也不会强撑、不会逼自己画,一定要自己真正有灵感才会继续创作,一切悠然自得才行。”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鱼鸟之争——仰韶文化彩陶
下一篇:王兴家的书法篆刻之境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