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地方 > 正文

山西大同市云州区发展黄花产业,农民人均增收5000元——

黄花变成致富花

胡 健    2020-07-03 15:45:48    人民日报

山西大同市云州区,是全国黄花主要生产基地。全区种植17万亩黄花,9万亩进入盛产期,年产值达7亿元,农民人均增收5000元。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州区考察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为啥云州黄花让总书记都惦念着?

云州区黄花种植户杨旗对记者娓娓道来:

都说“种黄花就像种黄金”,为啥?种1亩黄花等于种10亩玉米。你说这满地黄花可不就是满地金针?

俺们云州光照足、温差大,火山岩土壤富锌富硒,适合种黄花。可多少年来种黄花的并不多,大部分农户还是种点玉米、打打零工,一年到头也就刨闹个吃穿,住的还是土窑洞。

土里有“黄金”,俺们为啥不敢挖?五怕呀:一怕天旱,二怕虫害,三怕头三年没收成,四怕雨涝晒不干,五怕缺劳力采摘难。

黄花是一年种、二年管、三年见效,第四年开始盛产,可头两年一点收成都没有,一家人的生计等不及呀。8年前村里有人试着种黄花,一亩300元流转了村民的地,第三年头上实在出不起流转费了,村民们就把地要回了。眼看再有两个月就到收获季了,黄花都被拔光种了玉米。结果那年,一斤黄花卖到二十九块五。

不是俺们胆子小,实在是输不起。光是摘黄花,就能愁死人。黄花得趁还没开时就赶紧摘,就靠夜里那几个钟头,太阳出来花一开,就卖不上好价钱了,所以特别耗人工,家里一两口人的根本不敢种。再一个,俺们这儿一进7月常是连阴雨,摘下的黄花全烂,就算有大晴天,也没那么多场地去晾晒。

从2016年开始,大同市开始动员有基础和条件的村发展黄花产业,村村都依托支部建合作社,村干部带头领着大伙儿种黄花。

市里还出台10项扶持政策,每项都是对症去病的“金针”。怕天旱,打机井、搞喷灌;怕虫灾,帮俺们上保险;周期长见效慢,一亩地补贴500元,贫困户还多补500元;采摘期缺劳力,帮着联系采摘工,动员全市机关干部帮忙;怕没地方晾晒,扩建硬化场地、建冷库、田间地头安装烘干设备,到了集中晾晒期,还把学校操场、机关单位的停车场都给腾了出来。还帮拓市场、建产业链。俺们现在是“不愁种、不愁摘、不愁晒、不愁卖,天灾来了也不怕”。

这几年,种黄花的农户越来越多。俺带着108户村民流转了500多亩土地,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收购,平均每户一年能收入两三万块。以前是蹬着三轮走村串户收黄花,现在三轮换成了面包车,光俺们村就有30多台呢。

最让人激动的是5月11日那天,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黄花地里,嘱咐大家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做成大产业,做成全国知名品牌,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现在,乡亲们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更足啦!


《 人民日报 》( 2020年07月03日 01 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同心聚星火 “七一”颂党恩
下一篇:北京:疫情趋稳 防控工作要更加科学精准有效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