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地方 > 正文

“合力重拳”治理未成年人网络环境

本刊记者 屈一平    2020-09-23 10:31:16    《人民周刊》

健全网络监管,完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减少网络对未成年人的不良影响,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8月27日,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央网信办等六部门下发《关于联合开展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全国展开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这次行动预计在12月底前完成自查总结并上报。

未成年人网络“防沉迷”该如何升级?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有哪些重点难点需要破解?网络监管方、教育界、家长如何构建绿色网络,还孩子们一个纯净童年,给未成年人筑牢网络围栏?

 

 

“防沉迷”加速前行

“饭圈”,即粉丝圈子的简称。近来,“饭圈”煽动粉丝,打榜做数据、追捧现场活动……形成恶性循环。“饭圈女孩”成了“戾气重”“没有原则”等代言,其不和谐现象已久,但一直都没有得到严格的管理。

“祖安”源自某网游同名服务区,该区玩家多为未成年人,行为表现是爱说脏话。“祖安文化”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根据《通知》精神,加大对“饭圈”“黑界”“祖安文化”等涉及未成年人不良网络社交行为和现象的治理力度,首先被点名的就是“饭圈”。

“在经常联系的几十个微信群中,反应十分强烈,《通知》做到了急群众之所急。”北京市关心青少年协会副会长冉乃彦告诉记者,疫情期间,家长和教师都体会到网络是把“双刃剑”,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同学玩网络游戏有蔓延趋势,所以和之前相比,此次治理措施更加全面、具体。

在福建幼专教师王先达看来,目前对未成年人最大的诱惑,就是手机游戏或网络游戏。贵州家长彭霞告诉记者:“某些网络游戏毫无底线,在各种QQ群、微信群里出现,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有影响,这次监管很及时。”

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了解到,此次整顿重点是:1. 未落实网络游戏用户账号要实施实名注册制度;2. 治理未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长的平台;3. 规范向未成年人提供付费和打赏服务的游戏企业或平台;4. 查处未经审批违法违规运营的网络游戏;5. 对未采取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措施的予以限期整改。针对目前较火热的网络直播和视频平台,六部门也要求,开发商要使用青少年网络防沉迷模式,推行未成年人上网监护软件。

其实,针对未成年人网游沉迷的“战争”一直在路上。

20世纪90年代末,早在PC端游戏火爆的时候,国家就规定不允许未成年人进入游戏厅、网吧等场所。然而随着智能手机的推广,手游代替电脑网络游戏,针对网吧的监管方式渐渐无法监管网游沉迷。

2005年10月,根据新闻出版总署《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要求,当时国内最火的7家网游运营商11款游戏中首次试运行了防沉迷系统,《传奇》《魔兽世界》《梦幻西游》等都在其中。从2007年开始,新闻出版署等八部委发布《关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实施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通知》,要求在所有网络游戏中试行防沉迷系统。2009年,工信部下发通知,当年7月1日之后在中国境内生产的电脑,都要预装特定软件以保护未成年人健康上网。2020年5月底,腾讯在新增的30款游戏产品,实施账号实名制度和未成年人游戏时段时长、消费金额控制。2020年8月4日,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冯士新表示,中国正在加快推进国家层面实名认证系统建设,初步计划9月前上线,届时将组织企业分批接入。

 

 

“防沉迷”的薄弱环节

尽管“监管”已成为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治理的共识,但不同行业和企业的认识、执行方面仍存在差异。

首先,行业之间存在执行上的差异。北京大学社会调查中心首席心理专家梁钦元告诉记者,网络游戏的未成年规范主要是实名认证,然而,短视频并没有采取实名认证的办法观看。疫情期间,宅家的孩子使用手机和iPad,接触到不良短视频的话,将给健康成长带来不良影响。对此,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各个视频平台技术研发能力存在差异,当前在利用大数据分析、人脸识别等技术发现未成年用户方面,覆盖面有待加强,内容池建设需不断强化更新。

其次,行业内部也存在标准不一的情况。记者调查60款电子游戏后发现,只有27款游戏在登录时强制用户实名验证,有些游戏不强制用户验证或者在消费时才会实名验证。同样是实名制管理,各个企业的执行标准也不同。例如,腾讯平台规定,12岁以下的孩子每天限玩1小时,13岁至17岁的孩子限玩2小时;网易的14款游戏设置了防沉迷系统,12岁以下的孩子工作日内每天限玩1小时,13岁至18岁的孩子工作日每天限玩2小时,节假日3小时。

“有的游戏无法登录,可以打别的游戏,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13岁的中学生小祺(化名)告诉记者。而这些“适合自己”的电子游戏平台,无疑是“隐形杀手”,影响着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梁钦元给记者举例沉迷电子游戏的危害:7月28日下午,湖北省监利市15岁男孩龙龙(化名),中考结束后宅在家里玩手机,一局手游后,突然头部剧烈疼痛,并伴随呕吐。医生对龙龙进行了介入取栓术+球囊扩张手术,并将静脉窦血栓完全拉出。8月初,重庆14岁的小杰(化名)暑期宅在家里玩手机,在一则小视频的评论中发现一条“破解××游戏bug,解除“防沉迷程序”……于是添加对方为QQ好友,先后将4600元打给对方,然后找不到人,发现被骗。

“虽然都是个案,然而代表了未成年人面对网络的无助和局限性,需要身边成年人的合力帮助防止成瘾。”梁钦元说。

 

 

家庭和学校的合力

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已经成为全社会需要面对的问题。显然,企业技术无法解决全部问题,监管落地需要家长、教师配合,全社会合力出击,才能打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行为。

记者与28位家长沟通后发现,家长普遍把游戏视为洪水猛兽:“对待较年幼的孩子,只有一个办法——‘禁止’。”贵州儿童王小燕的妈妈告诉记者,未成年人缺乏分辨能力、自控能力,做家长的只能切断电源。然而,这种“粗暴”制止反而将孩子越推越远。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主动与孩子谈论游戏的家长仅占32.4%。

伊琳娜是一名15岁男孩的妈妈,2019年底在国外上中学的儿子假期回国,给她总结了近年来主流的网络游戏,包括MOBA(Multiplayer Online Battle Arena)、沙盒游戏(Sandbox Games),以及Role-playing Games的特点,分析如何引起沉迷的设计类型。她认为:“给孩子健康发展的环境,并非回避电子产品,要顺应和支持孩子的成长,满足他们运动、交往、学习的各种社会需求。”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显然一味禁止并不是解决之道。梁钦元回忆早年自己的孩子打游戏时,他并没有完全禁止,而是参与其中分析原因。他表示,对“90后”“00后”而言,网络是生活方式之一,电子游戏娱乐的时间长短不是关键,接触的方式很重要,玩游戏是否引起了有益的思考?要想让孩子不会沉迷游戏不能自拔,教育者和家庭的正确引导尤为重要。

冉乃彦与12位教育工作者组建调查小组,对某小学的30名学生进行为期六年的跟踪研究,今年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他认为,防止孩子沉迷网络游戏,首先教师应该了解网络游戏的运行规则、原理,他曾经接触过一位优秀校长,后者感触:“我还没有去看一下网络游戏,怎么能够抓好教育工作?”家庭中,家长的榜样作用与教育工作一样重要,通过跟踪调研发现,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和家庭教育缺失密切相关:一是家庭缺少亲密的亲子关系,孩子到网络世界去寻求心灵抚慰;二是家长只是在作业上强压孩子,缺少体育活动、亲子共读、参观游览等日常活动。

令调查小组意外的是,调查结果发现,幼儿、小学低年级阶段受网络影响更大。“真正阻碍孩子发展的,是成人把手机、iPad当作‘电子保姆’陪伴孩子。”伊琳娜表示,这类孩子上学之后会表现出各方面能力的落后。

北京房山区良乡小学优秀教师杨宏霞告诉记者,初、高中学生一般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可以掌握玩电子游戏的时间,而沉迷网络游戏的学生,普遍中考成绩不理想。

冉乃彦建议,要有一个高水平的创作队伍开发具有中国特色、气质的网络游戏,代替目前那些错误价值观的网络游戏,它们往往渗透着追求金钱、权力的欲望刺激。

梁钦元指出,对未成年人来说,提高网络素养的教育很重要。对企业来说,应具备社会责任,商业利益让位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此外,针对防沉迷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形势等,需要在标准、规则及制度上调整和完善。

(《人民周刊》2020年第17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党建“红旋风”让环境自治“有温度”
下一篇:重庆铜梁欢庆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