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教育 > 正文

莫高窟壁画的教育功能

苏晓佳    2020-10-29 11:04:21    人民日报海外版

提及敦煌,人们脑海中浮现出的场景总是漫天的黄沙、一望无垠的戈壁、苍凉的三危山及莫高窟的“飞天”与古佛。历史上的敦煌,是中国通往西域、南亚、中亚、西亚、欧洲及北非等地区的交通枢纽,丝绸之路上的咽喉,对外交往上的国际都会,重要的军事重镇。

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地位,决定了敦煌莫高窟艺术的独特,也使其具有了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

笔者认为,从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可以学习到人类学与社会学以及艺术发展史。

首先,在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出现了不少宗教题材之外的壁画。在这些壁画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社会,敦煌地区的历史过往与当时民众生产生活场景。这无疑为当今的学术研究提供了诸多宝贵的图像资料。

例如,莫高窟第249窟窟顶北坡上有西魏时期(约535年―556年)的一幅壁画,描绘的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狩猎场景。通过图像分析,可以推断当时敦煌所在的祁连山脉地区水草丰美,也可以分析出西魏时期,敦煌及周边祁连山地区的民众生活风貌与习性。

今天的敦煌,既有汉族人的生活饮食习惯,也有古代西域地区传承下的生活方式,两种生活方式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对莫高窟壁画的图像研究,将会丰富古代中国西域人类学与社会学的研究成果。

其次,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是绘画艺术的瑰宝,是培养后人审美的优秀范例。由于受到西传佛教文化及西域绘画技术的启发,莫高窟壁画在创作上摆脱了中原传统礼教的束缚,画师及工匠们驰骋想象,尽情发挥,又凝聚着对于信仰的虔诚。画中的线条、色彩、造型,无一不生动奔放。这些绘画表现形式,是敦煌画师们自觉运用形式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体现了他们的审美理想。在这些作品中,形式美不仅是作品样式的造型符号,也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情感符号和作品内在意蕴象征。

每个时代对美有着不同的理解。在历代莫高窟壁画中,人物形象的变化和衣着服饰的变换,都体现了时代的审美特征与发展变化,这种审美观与画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今天的艺术教育中,学生可以通过观摩敦煌壁画,领略敦煌壁画艺术造型的变化,进而培养和增强他们对形式美的感受力。

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所具有的强烈的艺术风格,是中华民族艺术长河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民族审美、民族融合影响下,绘画创作方法、语言、技法的集大成者。同时,敦煌莫高窟壁画也是理解外来艺术民族化的钥匙。这是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博大精深之所在。笔者认为,我们应以敦煌艺术研究为突破口,通过研习敦煌艺术,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作者系青年画家)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2020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即将线上线下同步开启
下一篇:2020年度“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活动在京举办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