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国家公园 > 正文

普达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探索生态与民生共赢

2020-07-10 15:15:59    中国绿色时报

普达措国家公园

 

中国绿色时报7月1日报道(记者 杨劼)  走进云南普达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高山湖泊、雪山草甸、原始森林、藏族风情、佛教文化在这里并存交融。这是普达措十几年来探索出的国家公园和谐发展之路。

探索国家公园模式,云南先试先行。1996年,云南借鉴国外经验,率先在全国开展国家公园研究。通过10年的探索与实践,2007年6月,云南省依托迪庆藏族自治州碧塔海省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中国大陆第一个国家公园——普达措国家公园。

2008年6月,原国家林业局将云南省列为国家公园建设试点省。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部委联合发布《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云南成为全国首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省之一。2016年以来,云南成立了由常务副省长任组长,分管副省长任副组长,13个部门(单位)负责人组成的云南省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体制试点工作。

云南省政府印发了《普达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重点任务分解方案》,明确理顺管理体制等12项重点任务和完成时限,并具体分解落实到责任部门。今年2月,云南省委编办正式批复普达措国家公园管理局划归云南省林草局垂直管理,明确了省林草局对国家公园范围内各类自然保护地、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综合执法等多项职责。

严格保护

普达措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2015年,云南制定出台全国大陆首个国家公园地方性法规《云南省国家公园管理条例》,条例明确将国家公园划分为严格保护区、生态保育区、游憩展示区和传统利用区,其中任何单位和个人将禁止进入严格保护区,同时建立巡护体系,对资源、环境和干扰活动进行观察、记录,制止破坏资源、环境的行为。

遵循严格保护原则,普达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走出了资源有效保护永续利用的新路径。

普达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在碧塔海省级自然保护区141平方公里的基础上,将保护面积扩大到602平方公里,把更大范围的森林、湿地、草甸、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地质遗迹、传统民族村落等纳入保护区域。修编《普达措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合理划定核心保护区与一般控制区,制定产业准入清单,关停公园范围内的尾矿库并开展生态恢复。

启动国家公园全域本底调查,组织60余名专家历时半年完成了10个专题科学考察,全面掌握普达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范围内的重要自然资源本底和生态状况,完善了特许经营、生态补偿等10余项机制与制度研究,以及解说、居民点调控等数10项专项规划编制。

吸引社会资本2400余万元,建设免费开放的科普宣教中心,改造建设自然教育基地。与中国科学院、中国林科院、云南大学等单位合作建设野外科学生态站、草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子站,科研监测能力切实得到提升。

从2006年至今,普达措国家公园未发生过森林火灾,空气质量保持一级,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曾经是骑马、烧烤聚集区的岗擦坝草甸,如今水草丰美、景色宜人。中甸叶须鱼、黑颈鹤等珍稀物种栖息地得到恢复,种群数量稳定增长。

适度利用

社区发展全民共建共享

普达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将“社区发展”列入国家公园五大功能,形成社区产业发展长效扶持、旅游收益反哺社区发展、社区优先就业扶持机制。

在核心社区建立访客接待设施,社区居民可以参与服务接待、提供生态农牧产品,每户每年还可以获得不低于2万元的收益分红。出台《普达措国家公园旅游反哺社区发展实施方案》,每年从旅游收益中拿出1500余万元资金,专项用于3696名社区居民的直接经济补偿和教育资助。制定优先聘用社区居民参与巡护、环卫、交通、解说等服务的政策,经营企业为社区居民提供就业岗位约100个,社区员工占企业员工总数的1/3。

2016年以来,普达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利用中央预算内保护利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湿地保护与恢复资金共计1.1亿,新建了175公里的巡护步道及生态栈道、3个管理站、4个观景点、31个休息点、352块标识标牌,实施了2万余亩的封山育林和植被恢复,建设了资源监控平台,完善了界桩界碑、安防监控、森防监控、污水处理等设施。

通过国家公园建设,数千名原住居民的交通、教育等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为增加居民收入,普达措国家公园引导居民参与到生态管护、巡护监测中来,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聘为生态护林员,目前,迪庆州共聘用生态护林员16688人。自2012年开展生态旅游以来,实现旅游收入18.19亿元。

国家公园,全民共建共享。普达措国家公园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每年43.7亿元,户均年收入从2万元增加到10万元,社区居民保护意识普遍提升,从“要我保护”转变为“我要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得到保护。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大熊猫国家公园:太白山冰凌沟野生大熊猫首回归
下一篇:广西大化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