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不忘科技兴农初心 牢记服务“三农”使命

——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实验站高级农艺师高菊生扎根基层36载

夏天    2020-07-03 16:55:21   

当代科学特别强调原创性,连续性。“长期实验可以回答许多短期实验回答不了的问题”,科学家们对此已经形成共识。

在湖南省祁阳县文富市镇官山坪村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实验站的试验田里,每隔一段距离就见竖着一些碑牌,上面写着“水稻阴离子长期定位试验”(1975年开始)、“水稻种植制度长期定位试验”(1982年开始)、“绿肥替代化肥效果定位试验”(2008年开始)……字样,这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祁阳红壤实验站(以下简称“祁阳站”)长期定位试验的缩影。

国家现代农业绿肥产业技术体系祁阳综合实验站站长、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实验站高级农艺师高菊生1984年参加工作,从那时起,他就与水稻长期定位试验结下了不解之缘。“贵在坚持”是长期实验的灵魂,也是高菊生践行初心的座右铭,在祁阳站工作36年,就将长期试验坚持了36年。

 

高菊生在田间观察试验

 

遇挑战 不忘初心迎难而上

“这是我——一个农业科研工作者应该做的。”面对着长期实验中遇到的专项经费支持中断等困难,高菊生选择迎难而上,而力量和勇气的源泉有两点,其中之一便是刘更另院士的嘱托。

1984年,高菊生到祁阳站工作还不到一个月,刘更另院士就把长期试验的重任交给了他。一天晚上,刘院士将他叫到办公室,对他说:“小高,长期试验很重要,但长期坚持不容易,也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你也要把长期试验坚持下去!只要长期坚持,总有一天会看到曙光!”因此,每当高菊生遇到困难时,就会想起刘更另院士的嘱托,“无论如何,我不能辜负刘院士的信任。”正是这样的想法,让他成功走过了1999年,最困难的时期。

那时,祁阳站科研经费十分短缺,长期试验面临着中断的危险,为了继续实验,高菊生义无反顾的用自己的工资先行垫付把种子、肥料买回来,使得长期实验得以继续(尽管当年只种了一季)。

除了不辜负刘院士的嘱托外,农民朋友朴实的感情也给了高菊生坚持的决心。2002年,高菊生在祁阳站周围的文富市镇排林村布置了水稻试验。一天中午,他与农民朋友一同插秧,直到下午一点才完成,农民朋友留他在自己家吃饭。当农民朋友将最好的饭菜让给他,自己却吃些剩菜剩饭时,高菊生被这种朴素的情感打动,也更坚定了其发展农业技术,为农民服务的决心。

勤耕耘 科研硕果开遍大地

农业科研成果是“时间上开出的花朵”,农业科技创新贵在坚持。高菊生36年的坚持,让祁阳站成为全国拥有长期定位试验时间最早、数量最多、数据积累最完整的农业综合观测站,为农业长期发展战略和政府决策提供了基础支撑和科学依据。

2001年,祁阳站成为第一批进入国家野外台站, 2019年更是成为农业农村部“五有”(土地、机构、编制、岗位、经费)野外观测站的典范。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36年来,高菊生用非常毅力坚持水稻长期定位试验,作为一名农业领域的科研人员,他始终把“三农”问题作为研究工作重心,做到: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惠及千万家。曾先后在《中国农业科学》《土壤学报》《作物学报》等国内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42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66篇);主编《刘更另与红壤地区农业发展》《红壤双季稻田施肥与可持续利用》《红壤稻区绿施肥效应及机制》3部、参编《农田土壤培肥》等专著6部;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6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近10年来,在湖南推广新技术16项、新品种30个……而这些成绩和荣誉,正是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对高菊生36年来工作的充分肯定。

高菊生自2008年承担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湖南稻区绿肥作物生产与利用技术集成研究及示范”、2011年承担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湘南桂北绿肥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和应用技术研究及示范” 、2017年被农业部聘为“国家现代农业绿肥产业技术体系祁阳综合实验站站长”以来,在湘南、桂北推广绿肥115500hm2,增效益3308万元。

2019年,根据南方双季稻区各地区水稻生产特点,集成机械播种、机械开沟、春季绿肥病虫害综合防控、盛花期机械翻压等绿肥丰产轻简化关键技术,通过建立示范基地进行示范推广。并在湖南永州市的祁阳县、东安县、冷水滩区和衡阳市的祁东县、衡阳县构建“稻-稻-肥” “稻-再生稻-肥”“冬季绿肥(留种)+一季稻”等主推清洁生产模式。通过 “稻-稻-肥”模式可减少化肥用量15%~25%、水稻产量增幅在5%~15%之间,土壤肥力综合指数提高约0.1个等级。“稻-再生稻-肥”模式,通过紫云英还田途径减少农药化肥投入来提高再生稻米附加值,每亩可增效约500元。在他的努力下,示范区域绿肥推广面积逐年增加。祁阳县、东安县的秋冬绿肥播种面积分别由2017年17.5万亩、16万亩,2019年分别增加到22.5万亩、19.05万亩。

高菊生参加工作36年来,经常利用业余时间深入田间地头,从生产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寻找科研课题。“作为科研工作者,能为农民朋友解决生产问题,就是最大的成就。”

对农民而言,像高菊生这样的科研人员,就是他们的英雄。1995年,中共祁阳县委、祁阳县人民政府在中国农科院红壤站建站三十五周年纪念碑文中写道:“……三湘四水,印上了他们的串串足迹,大地可以作证;寒来暑往,刻下了他们脸上的条条皱纹,时间可以作证;田间地头,回响着他们的循循善诱,人们可以作证;奖状证书,闪耀着醉人的熠熠光辉,历史可以作证!……”碑文中“四个作证”充分体现了地方政府对农业科研工作者所做工作的肯定!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努力攻克鸡传染性鼻炎 助力中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下一篇:上海 人工智能加速集聚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