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守护好山水 守望好日子

林小溪 祁嘉润 闫伊乔    2020-09-28 10:46:30    人民日报

华屋村史馆前,向右,是7套歪斜的土坯老屋,逼仄狭窄;向左,是66幢崭新的客家小楼,黛瓦白墙。村民早已迁入新房,老屋则被完好保留,为的是“让后人知道,好日子来之不易!”

江西省瑞金市叶坪乡华屋村,远近闻名的“红军村”。在革命老区江西,许多像华屋村一样的远山小村,曾经饱受贫穷困扰,如今迈步小康。

红色摇篮,华屋村处处皆“华屋”

岭上苍松挺拔,后山游人如织,村民华小英声情并茂讲述着“信念树”的故事。86年前,17名年轻后生参加红军,临行前栽下17棵松树,相约革命成功后省亲故里。树犹在,人未归。17棵青松在乡亲们的呵护下枝繁叶茂,不屈不挠的精神在华屋人血液里流淌,他们从未停下奋斗的脚步。

改革开放以来,红都瑞金的变化翻天覆地,但由于田少地薄、资源匮乏、劳动力短缺等原因,华屋村一度很贫困。

2012年,随着《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华屋村推进整村改造,66幢具有浓郁客家风情的新民房拔地而起,红军祠、信念亭、村史馆、长征体验路相继落成。错落有致的新居取代透风漏雨的土坯房,洁净的自来水取代浑浊的土井水,平坦的柏油路取代曲折泥泞的乡间小道,焕然一新。

用好红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村民们开起土菜馆,华小英担任主厨。“没成想,餐前泡菜比主菜还受欢迎。”华小英开办泡菜工坊,建起蔬菜合作社,并注册商标。通过“景区直销+电商”模式,华屋泡菜走向全国,月均销售额达六七万元,带动一批贫困户增收致富。

“合作社为菜农兜底保障,每月增收近千元。”说起华小英和她的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华割禾连连称赞。爽口的豆角、脆嫩的黄瓜……满足了人们的味蕾,更浸透着华屋村的变迁。

听一段红色故事,品一桌客家菜肴,住一晚山村民宿,已成为华屋村的热门旅游攻略。2019年,华屋村人均纯收入达1.36万元,是2011年的6倍多。

绿色家园,泮溪村秃山变“氧吧”

远山如黛,近水含烟。泮溪湖风光旖旎,因湖得名的泮溪村透着灵秀之气,幢幢民居依山傍水、错落有致……泮溪位于国家4A级景区梅岭狮子峰内,距南昌市区仅20多公里,游客络绎不绝,停车场总是满满当当。

“泮溪村的生态与区位优势明显,但过去却守着绿水青山过苦日子。”南昌市太平镇泮溪村第一书记郭纪征说,当地山多地少,过去因过度采伐破坏了竹林,水土流失严重,湖水浑浊不堪,村民守着水源还要绕远挑水。全村1200余人,外出务工的青壮年一度达800余人。近年来,村民们逐渐意识到保护生态的重要性,恢复生态、发展旅游成为普遍共识。

给生态加绿,为小康增色。泮溪村民下定决心封山育林,自筹资金购买苗木。山绿了,水清了,村子美了,泮溪成了远近闻名的天然氧吧。“村在景中建,人在画中行,游客不请自来。”村民杨庚金牵着匹骏马乐呵呵地说。

杨庚金老伴去世早,孩子有残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前靠低保过活。景区兴建跑马场后,村里安排他投草喂料、牵马巡游,参与分红,杨庚金“马”上脱了贫,攒下一笔积蓄,加上政府给的1.5万元补贴,他拆了老屋,建起一栋60多平方米的砖瓦房。

守护好山水,守望好日子。目前,泮溪村发展农家乐30余家,旅游从业人员500余人,旅游年综合收入5000万元以上。2019年11月,泮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4户28人全部摘帽,全村人均纯收入超15000元。

古色村落,长塘村老屋成“网红”

粉壁黛瓦马头墙,曲杆回廊小轩窗。傍晚时分,井冈山市拿山镇长塘村炊烟袅袅,夕阳为这座百年古村洒上一抹金黄。

“上菜了!大伙快进屋坐。”村民胡艳梅热情地招呼着游客,她是长塘古韵度假村的服务员。“前些年,甭说摆席待客,顺着墙边走,都害怕被掉落的瓦片砸到。”胡艳梅说。长塘古村已有500多年历史,是一座具有徽派特色的明清古建筑群村落。老屋年久失修,村里也无力维护,只得任其荒废。

活态保护古村落,宜游宜居见乡愁。2018年4月,井冈山市引进北京一家酒店管理公司,将22栋明清老宅打包租赁,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按照修旧如旧的理念修缮改造。长塘古村摇身一变,成为拥有53间客房、83个床位的精品民宿度假村。

百年古村“活”起来,群众日子“火”起来。企业按照每栋每年3000—5000元的标准向村民交纳房租,并向村委会支付每年不低于8万元的分红,“村企民”共享发展模式令村庄、企业、村民互利共赢。

“没想到守着老房子,也能过上好日子。”胡艳梅高兴地说。长塘古韵度假村生意红火,房间已预定到年底。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
下一篇:内蒙古自治区首次发布生态产品总值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