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筑就坚强的社会心理防线

彭凯平    2020-03-24 10:30:20    人民日报

  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在疫情防控中,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参与,响应倡议减少外出,尽己所能服务防控,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在疫情面前,信心比黄金更宝贵。越是紧要关头越需要保持理性、平和的心态,掌握科学方法、学会释放压力,以积极心态应对疫情。

  心理学所提倡的积极心态,是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包括人们积极的认知、情绪等。这种心态能够极大提升人们对于健康、道德、意义、幸福等的感受。特别是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在生命攸关的紧急时刻,它能极大激发人的主动精神、集体主义、英雄气概和乐观态度。当人们面对困难压力的时候,积极心理学提倡两种相辅相成的应对心态,一是树立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积极心态,积极投身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行动;二是树立是以情绪调节为导向的积极心态,调整思维和认知方式,寻求多方支持。

  深入分析疫情期间社会心理变化的原因,探索其内在规律,有助于找到合理应对方法。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一些人没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也没有相关的应对经验,容易产生焦虑、慌乱、空虚、压抑等负面情绪。目前,我们虽然对病毒传播致病机理等有了一定的认知,但诊疗方案和防控举措还需不断完善,对新冠肺炎的深入研究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些都是造成人们情绪和心理波动的因素。

  面对疫情及其危害,要保持科学理性的认知,抑制过度思维和负面思维倾向。从心理与情绪控制原理上看,当危机来临时,人类天性中的趋利避害机制会迅速启动,这是人类进化和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此,面对危机时出现心理与情绪的变化是正常的,但过度担心则是不必要的,反而会给身体带来负面影响。要用科学的方法缓解压力,积极向前看。生活是丰富的,充满了各种可能性。人需要获得价值感与意义感,需要社会参与和社会认可。疫情虽然使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发生变化,但生活并没有停止,还要继续向前。在疫情面前,我们仍然可以保持合理生活节奏,设定新目标、取得新成就。如果把眼光放远一些、放宽一些,就能看到很多平时被忽略但事实上很重要的生活内容。在这些新的发现中积极行动起来,有助于形成和保持积极心态。为了防控疫情,全国上下拧成一股绳,各条战线的广大党员干部、工作人员冲锋在抗击疫情的一线,不畏艰险、无私奉献。有那么多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值得我们去关注、去学习,生活中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事可以做。把个体放到与国家、社会、他人的共鸣中去,心态就会更加积极。

  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与各种灾难作斗争,并不断积累经验、取得胜利的历史。阴霾终究遮蔽不了阳光,再大的困难也阻挡不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疫情面前,尤须保持积极心态、坚持科学理性。让我们都学会勇敢、坚强、宽容,筑就坚强的社会心理防线,为战胜疫情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作者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危难时刻见精神
下一篇:做好疫情防控社区心理疏导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