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创新学习方式 共享教育资源

以信息技术助推学习型社会建设

黄先开    2020-09-17 10:46:08    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提供了新引擎。新时代,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古人云:“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做到终身学习,关键是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态度,在学习上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当今时代,人们对学习的重要性都有着清醒的认识,但一些人依然提不起学习兴趣,将学习当作一种负担,而不是一种享受。出现这种状况,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习者就学什么、怎么学,学习者处于被动状态,久而久之就容易出现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下降等问题。信息技术的发展创新了教育和学习的方式方法,推动改变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可以根据学习者的职业、爱好、生活习惯等,分析个体的学习兴趣,根据其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使教育个性化真正成为现实。而且,依靠信息技术形成的多样化、多媒体教学方式,也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利用信息技术满足学习需求。一些人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受各种因素制约,其学习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首先,信息技术有利于突破学习上的时空局限。依靠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在线教育,可以突破学习上的时空局限,让学习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随时、随地进行个性化的在线学习。其次,信息技术有利于获取优质教育资源。从实际情况看,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紧缺且配置不够均衡,一些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因此很难得到充分满足。信息技术的发展突破了优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的壁垒,将全国甚至全球的优质教育资源汇聚起来,降低了学习者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门槛,能够更好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最后,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比如,人工智能在语音识别、语义识别领域的突破,使得不同语言之间的自动翻译成为可能,能够解决不同语言之间交流、阅读障碍。不同语言的学习者,甚至可以在一个网络平台上进行同声交流,教育的国际化程度将空前提高。

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教育资源。建设学习型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个人等多主体共同发力。目前,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继续教育、社区教育、企业培训、老年教育等非学历教育百花齐放,与学历教育体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但也存在学习覆盖面不广、风气不浓、形式单一等问题。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搭建灵活开放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教育体系横向纵向无缝对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学习网络,提升教育的公平性、普惠性、均衡性,实现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为所有学习者提供学习机会,解决学习覆盖面不广的问题。利用信息技术,依托各类学校,可以实现教学场所互联互通,开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教育平台,通过远程互动系统实现班与班、校与校、不同地域之间的互动学习,为创新学习模式、改善学习效果、提升学习效率带来新机遇,推动终身学习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作者为北京工商大学党委书记)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下一篇:新疆劳动就业保障惠民生、顺民意、得民心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