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家风 > 正文

孝义家风,一个村庄的传奇

——记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孝门村

何金海    2020-09-02 15:07:44    人民周刊网

据《嘉靖浦江县志略》载:秦时,颜乌孝子为母亲过水方便,四处募钱造桥而名为“思孝桥”,因桥在颜乌住所后门,故名“孝门桥”,村因桥名,这就是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孝门村的来历,至今二千余年不改。

孝门,因孝义家风享誉天下,素为浦江历史名村。被称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至元元年(1335)听从老师吴莱荐举,授经郑义门东明精舍。慕郑义门和孝门之家风,筑“青萝山房”于义门与孝门之间的青萝山下,著书立说、教书育人,参与制定168条《郑氏规范》,留下千古文章,被明太祖赐为“开国文臣之首”,郑义门也被明太祖赐为“江南第一家”,使孝门村和郑义门锦上添花,魅力独具。

明末清初,浦阳龙溪张应朋慕名迁居孝门,弘扬孝义家风,再创家业辉煌。其子张亚居在家仁德孝义、兴学助教、造桥筑路,在外赈灾救难、广送丹药等,一生助金捐银数以百万计;主持建设了孝门张氏宗祠、永锡堂、孝门桥等,特别是张亚居独修杭州鼓楼一事,更是名震全浙,传为佳话。

 

 

在孝门村,忠孝节义之事可谓史不绝书、如水长流。孝门张氏后裔张致嵃于道光十五年(1835)奉旨到广西任职知县,清正廉明,勤政奉公。道光二十九年(1849)父亡,致嵃辞官回籍守孝。守孝毕,村民皆劝其入仕复职,但致嵃孝母心切,坚不复出,特构筑“爱日堂”,以“不可一日不事奉父母”之意来明志,无愧于孝门传人。其事迹载入国史《忠义传》。

在孝门和义门的影响下,当地深溪王氏也效仿《郑氏规范》,于明崇祯年间在参考《郑氏规范》的基础上,再加16条,形成184条的《深溪王氏家则》,共同推动了孝义家风在当地的传承与发展。

从2016年起,孝门村所在的郑宅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孝义家风的历史传承,考虑到他们的后裔子孙占了全镇总户数和总人口一半多的实际,在实现乡村治理中对接乡村人文资源,顺势推出“家风指数”,以“党建+”的模式推行,将其融入基层自治、德治、法治中,从而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

“家风指数”实行“5+1”考评办法:“5”为遵规守纪、邻里和睦、环境整洁、家庭和谐、诚信致富等方面;“1”为奖惩情况。考评要经过村联系党员召集网格农户打分、村评议团审核,最后由镇党委政府批复等程序。办法规定,在享受待遇、评优评先等方面,“家风指数”高的优先;“家风指数”倒数的,要在村公开栏曝光。与此同时,发挥党建+的作用,让每个党员和联系的农户结成共同体,将党员的先锋指数和村干部、村民代表的履职考核结果捆绑起来,共创好家风。达到党风引领民风、民风带动乡风,最终达到乡村治理的目的。

据统计,家风指数推出第二年,郑宅镇各项矛盾纠纷就呈明显下降趋势。2018年和2019年全镇各类警情同比分别下降12%、19.8%,村内矛盾纠纷同比分别下降32%、31.2%,85%的村成为无案件、无信访、无安全事故的“三无”村。2020年初,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

“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人无德不立,村无德不兴,有了家风指数,大家知道做好人不吃亏,也就不盯着那点小利小亏了,慢慢学会互相体谅、互相信任、互相支持。”采访中,孝门村村主任张旭民动情地说。

这种不吃亏,直接体现在“好家风信用贷”上。2016年9月,浦江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妇联、县农商银行联合出台《“好家风信用贷”专项贷款管理办法》,对好家风家庭给予免担保贷款的利好,即获评“好家风”的农户,可享受20万元的信用贷款。据浦江农商银行郑宅支行统计,2016年四季度34户好家风信用贷396万元,2017年全年549户5798万元,今年到8月底止已达1099户11945万元。户数和信用贷额度平均每年分别增长50.4%和51.2%。

为好家风立碑,为正能量站台,金融系统的好家风信用贷,大大助推了家风指数,助推了农民增收和乡村经济发展,令当地的好家风向好民风转变,好民风向好生活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孝门村,2015年办起了居家养老中心,80岁以上老人实行集体供养;2017年将张氏宗祠办成文化礼堂,从此有了文化娱乐场所;2018年通车的351国道从村北穿过,便捷了孝门村的对外交通;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古建筑修缮和村民代办中心建设等,孝门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四星秀美村”“十佳美丽村”,与郑义门江南第一家、宋濂青萝故居一起,成为AAAAA级景区。

孝门村,不仅书写着一个村庄的不老传奇,也成为孝义文化的千年经典。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家风,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中传承
下一篇:节约粮食几十载 勤俭家风传四代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