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践行新发展理念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体会

刘 伟    2020-08-05 17:44:31    经济日报

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是新时代我们党的思想旗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具有强烈实践性和创造性的科学理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党的十九大之后,伴随新的伟大实践探索,这一思想又获得了新的丰富和发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集中体现了这种新的丰富和发展。其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论述具有重要的意义,深刻阐释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分析了为什么必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回答了怎样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鲜明的实践针对性和严密的理论逻辑性。

一、为什么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何谓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发展理念是发展实践的先导,“发展理念是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形成了一系列新变化和新特征,呈现了新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刻指出:总体来说,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这些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发展客观必然。因此,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要适应这一经济发展的大逻辑,首先必须确立新的发展理念。发展实践由发展理念引领,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进程,发展理念自然需要顺势而变。因此,党的十八大之后提出了新发展理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是我们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新发展理念是具有深刻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

2.高质量发展是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根本转变发展方式,从传统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规模的扩张拉动经济高速增长的方式,转变为主要依靠要素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拉动经济增长。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在跨越“贫困陷阱”阶段,需要能够以要素投入量扩张为主,以高速增长为方略实现经济成长。从供给方面看,经济落后国家各方面生产要素成本低、丰富且具有竞争力。从需求方面看,经济落后国家急需摆脱贫困,伴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其市场需求规模迅速扩张。以规模扩张为显著特点的经济增长既有供给方面的要素条件,又有需求方面的市场容量。但当经济发展跨越“贫困陷阱”之后,这种供给和需求方面的条件会发生系统性变化。

从我国的实践看,自2010年我国进入上中等收入发展阶段后(以人均GDP水平为标志,我国2010年达到世界银行划分的上中等收入水平线),特别是经济新常态下,这种约束经济发展条件的变化极为显著。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4年就对这种变化作出过全面概括,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的变化、市场竞争特点的转化、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变化等九个方面做出了系统阐释,指出这些变化既是系统性的,也是趋势性的,既是经济新常态的外在特征,也是内在动因。要适应这种经济条件的深刻变化,保持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必须根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这种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必然性集中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增大,粗放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必须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进而推动高质量发展,使供求在新的水平上实现均衡,经济才能保持健康发展。二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就是发展质量不高的表现,要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就必须从矛盾的主要方面入手,推动高质量发展,重视量的发展但更要重视解决质的问题,这就要求根本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有效增长。三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必须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从量的扩张为主向质的提高为主转变,这是客观经济规律。

从经济发展史上看,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只有十几个成功进入高收入经济体,其他大量国家或者长期深陷“贫困陷阱”,或者即使跨越了贫困进入到中等收入阶段,但长期难以再跨越,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根本原因就在于发展方式能否转变。那些取得成功的国家,就是在经历高速增长阶段后,实现了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那些徘徊不前甚至倒退的国家,就是没有实现这种根本性转变。经济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上升不是线性的,量积累到一定阶段,必须转向质的提升。我国经济发展也要遵循这一规律。

二、怎样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1.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在于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怎样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发展方式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部分,把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突出强调了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根本原因在于,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方式根本转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方式。离开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就谈不上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谈不上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因为“只有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也才能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支撑”。

现代化经济体系包含什么内涵?从根本上说,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概括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新时代发展、改革、开放三者更加深刻的有机统一。具体地说,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概括了现代化经济体系七个方面的内涵,要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以上几个体系是统一整体,必须一体建设、一体推进,我们建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借鉴发达国家有益做法,更要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

2.怎样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一定要深刻认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科学把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和重点。”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需要贯彻怎样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作出了清晰的阐释:一是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实际上,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着眼点,即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必须着眼于从传统依靠要素投入为主的粗放式增长转变为依靠效率提升为主的集约式增长,从以往高速度增长转变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二是必须牢牢把握工作主线,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质上是明确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从生产端入手,提高生产者的效率和竞争力,包括微观上的企业的竞争力,企业集合而成的产业的竞争力,宏观上的国民经济循环体系的竞争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同于需求侧宏观调控的重要之处就在于,需求侧宏观调控直接影响市场消费者而不是生产者,从国际经验看,一个国家发展从根本上要靠供给侧推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已转化为结构性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主要表现在供给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因此,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工作的主线应在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是牢牢把握基本路径,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际上是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推动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以使新发展理念得到有效贯彻,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有效进展。四是牢牢把握着力点,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实际上是从发展意义上强调产业基础。五是牢牢把握制度保障,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实际上是从改革意义上强调体制条件。以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发展、改革、开放三者有机统一的角度阐释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贯彻的要求。

现阶段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应当采取哪些实际举措?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了五个方面:一是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二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三是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四是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五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化经济体制的制度保障。以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实体基础、战略支撑、空间布局、国际竞争力、制度保障等五个方面突出强调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政策举措和行动重点。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基于对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科学判断,基于对新常态下客观经济规律的深刻认识,科学论证了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在于贯彻新发展理念,阐释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历史必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方式,剖析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回答了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坚持的原则和要求,部署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任务和举措,是“怎么看”和“怎么干”的有机统一,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和方向指引。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经济稳步复苏彰显中国经济韧性和制度优势
下一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把握好绝对与相对标准之间的尺度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