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疫情期间美术馆无人工讲解,大多也不提供讲解器

自助式观展,有人喜欢有人愁

王广燕    2020-06-05 15:35:01    北京日报

一段展览前言,一张张只写有作者、作品名称的标签——当观众走进博物馆和美术馆时,辅助看展的往往是这样简洁的文字介绍。对不少观众来说,现场的讲解便成为他们从“看不懂”到“恍然大悟”的钥匙。然而,根据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最近各大博物馆和美术馆均暂停人工讲解服务,看展览成为一件更加需要“自力更生”的事儿。

6月3日傍晚近五点,74岁的董女士独自在中国美术馆观看最大规模馆藏捐赠作品展。董女士已是第二次前来观看这一展览,在她看来,没有讲解并不会影响她看展览,因为平时她就自己逛展。“看美术作品跟博物馆里的文物有比较大的区别,认识一件文物需要懂很多历史知识,而欣赏一张绘画时,每个人都可以有不一样的感受。”

虽然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但董女士平时也会画一些中国画,对展览中的几位名家作品都很感兴趣。不过对于朱女士来说,没有讲解使她在带女儿逛展览时“压力山大”。“想让孩子来欣赏艺术,但是孩子的问题有时我也答不上来。”吴先生在中国美术馆看展览时,看到自己喜欢的作品便用手机拍下来,准备回去以后查阅资料。“赶上讲解的话,讲解员基本都会讲最精华的部分,很节约时间。自己在网上查资料就需要花点时间了。”

记者探访发现,美术馆大多都没有租借讲解器的服务,部分博物馆针对长期陈列展可以提供讲解器租借服务。对此,喜欢逛博物馆的张女士反映,“有的讲解器讲得挺好的,但是很多讲解器信号似乎不是很好,无法及时跟上观众位置的改变,反而带来了干扰。”

“在国外的美术馆和博物馆,基本都会提供自助式语音讲解服务。”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魏祥奇认为,自助式耳机可以方便观众根据自己的需求、参观路线自助观展,在这一点上国内美术馆做得还不够。

“将展览呈现给观众,并不等于美术馆的任务完成了。只有让展览和观众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展览才有意义。”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副馆长尤洋认为,对于美术馆来说,通过提供讲解器、印刷品、扫码音视频导览等方式服务观众,其实并不难做到,难的是转变观念。

“对观众来说,并非一进美术馆或者博物馆,就必须要得到一个明确的‘一加一等于二’的认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履生看来,观众也需要调整看展览的心态。看展览不必面面俱到,对几件作品产生喜爱就已达到目的。“有的讲解员只是背了固定的讲解台词,很多艺术作品如果这样讲解,可能反而削减了它的魅力。观众需要不断地走进观赏,从而加深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激发国内市场的消费潜力
下一篇:从抢手到愁嫁 乡镇女教师“剩女”群体日渐庞大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