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来暖气了!南方部分城市推进供暖过冬

2020-11-24 16:13:52    中国商报

(记者 蔡佳文)冬季来临,“确保温暖过冬”不再只是北方专属“福利”,不少南方地区城市也已摩拳擦掌,有些城市的部分城区,在冬季进行集中供暖,有的城市则正在规划建设供暖项目。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供暖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结合南方城市冬季特点,居民对供暖的需求也不一样。日前,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联合发布的《南方百城供暖市场:模式、潜力与影响》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建议,在南方供暖市场推广模式方面,应采取“一城一策”,以各城市自身经济水平、资源禀赋等为依据,因地制宜探索各地供暖模式。

 

安徽滁州市城郊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队员在该市南谯区对供暖小区地源热泵装置集中采暖设备进行检查维护。CNSPHOTO提供

 

探索 部分南方城市积极推进

目前南方城市已有不少供暖探索实践,包括“政府主导、市政推动”模式、“央企主导、政府示范”模式、“政府搭台、特许经营”模式和“市场自发、百花齐放”模式。

据了解,南方地区主要指长江流域地区,特点是夏热冬冷,涉及14个省(区、市)、约1.5亿城镇人口。南方地区冬季潮湿阴冷,室外温度低于5℃时,人们的不舒适感强烈。近年来,随着南方供暖的呼声越来越高,再加上受寒潮灾害等影响,部分南方地区开始探索供暖过冬。

上述报告指出,经课题组调研发现,目前南方城市已有不少供暖探索实践,包括“政府主导、市政推动”模式、“央企主导、政府示范”模式、“政府搭台、特许经营”模式和“市场自发、百花齐放”模式。

如南京、杭州、扬州等长江沿线城市,过去几年陆续施行部分小区集中供暖;贵阳市一些新建小区集体供暖,供暖企业通过像空调一样原理的热泵技术,经过处理将四十五度的水送入业主家中的地热管中供暖;而在武汉,一些小区也实现了集体供暖,还有些新建小区在建设时就已经完成了供热设施的建设。

据统计,2019年,家用暖气片销量同比增长430%,而销量增长的“主力军”正是上海、南京、武汉等南方城市。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与北方大规模的市政集中供暖不同,南方供暖多以小区作为单位,相对而言效率更高,确定供暖方式和时长等更为灵活;在耗能方面,相比各个家庭独自取暖的花费肯定更低,取暖效果也不同。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表示,南方近年来采暖方式日趋多元化,90%以上的城市家庭配有取暖设备,具体包括蒸汽供暖、地源热泵技术供暖,或者暖气片、地暖、空调、油汀等家庭独立供暖设备。由于设备差异,供暖的效果不尽相同。

 

关键 还需因地制宜布局

当前,我国南方供暖尚属发展初期,作为新兴市场,后发优势明显。探索适宜的供暖模式、路线与行动方案,成为南方城市拓展供暖市场的关键。

南方地区冬季采暖是生活水平提高后的自然需求,但选择什么样的供热方式适宜,需要统筹解决。据了解,目前,我国南方地区一般会使用空调、电暖器等取暖工具来度过寒冬。但这种分户方式不仅浪费了电力资源,不利于节能减排,还加重了百姓的经济负担,并存在安全隐患。

南方供暖问题这几年备受社会关注,到底可不可行、怎么行?事实上,集中供暖因为牵涉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各地因势利导,超前规划,尽早谋划。

“有人呼吁南方像北方一样集中供暖,心情可以理解,但在认识上可能存在一些误区。”江亿表示,一是觉得集中供暖是“福利”、有补贴,事实上,目前北方采暖多数也是个人自费;二是认为集中供暖方便、暖和。其实,冷热不均、环境问题都困扰着北方老百姓。更何况,南方的能源种类、气候和生活习惯与北方截然不同。例如,南方建筑特点被认为不利于保温,将带来更大能耗。

当前,我国南方供暖市场后发优势明显。探索适宜的供暖模式、路线与行动方案,成为南方城市拓展供暖市场的关键。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总工程师黄宁认为,从提高建筑标准的角度促进南方供暖的发展将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考虑成本因素,短期内夏热冬冷气候区的建筑改造和维护有一定难度,推行分布式供暖较为可行。

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城市能源规划专业委员付林建议,应合理去宣传引导,通过科技创新、工艺创新,针对不同的特点,提出合适的供暖方式。

报告认为,供热行业应该纳入到政府监管体系及能源系统进行统一整合,区域供暖纳入城市规划进行整体优化,同时需要建立有效的市场协调机制。地方政府应遵循一城一策、因地制宜的原则,以降低南方供暖市场交易成本为目标,做好全局性、前瞻性的统筹工作。要将供暖纳入城市综合能源服务体系规划和管理之中,对区域供暖的热力企业进行科学、有效、灵活的监管,并利用政府公信力,促进企业和客户的沟通协调。

 

未来 南方供暖潜力巨大

智慧供暖成为近年来供暖市场关注的方向。把供暖系统和其他智能化的产品相结合,如智能家居等,所有的东西都可以互联互通,它的发展是非常广阔的。

上述报告提出,根据课题组评估,到2025年,上海、武汉和南京的供暖用户数量分列前三位,到2030年,上海供暖用户将达到400万户,分户供暖用户将接近600万户,南京将超越武汉位列第二。

对此,中国建研院建筑环境与能源研究院院长徐伟表示:“未来十年,南方供暖总市场规模可能在4000亿-5000亿元,平均到每年可能会增加400亿元的规模。”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教授黄滢认为,“供暖市场潜力较大的上海、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合肥等城市应作为拓展供暖市场的第一步,而扬州、南通、绍兴、嘉兴、长沙等供暖市场潜力相对大的城市则应为南方供暖市场拓展第二步,最后实现其他地级市与重点县域的供暖覆盖。”

在看到南方城市供暖市场潜力巨大的同时,还要注意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为了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清洁能源目前已成为中国主要的取暖材料。市场上各种取暖黑科技层出不穷,供暖企业不断研发创新,供暖市场百花齐放。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董事长宋鑫表示,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不断提升,南方也有冬季供暖需求。如果采用传统的烧煤供暖,就会出现雾霾;都用天然气,就会出现“气荒”;用电取暖,费用过高,这些都是老大难的问题。因此,清洁能源的推广势在必行。

值得关注的是,智慧供暖成为近年来供暖市场关注的方向。徐伟表示:“把供暖系统和其他智能化的产品相结合,如智能家居等,所有的东西都可以互联互通,其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已有一批供热企业开始积极探索智慧供热,包括华为、阿里等互联网技术公司也已纷纷入局。徐伟表示:“上游能源价格上涨,是由于供热效率不够高,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城市集中供热方式和互联网数字技术结合,也是供热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各地多措并举推进“一业一证”改革
下一篇:起底买卖身份证黑色链条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