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中共安康市委副书记、市长赵俊民 ——

决胜脱贫攻坚 全面建成小康

2020-09-21 16:43:20   

9月18日,陕西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打赢脱贫攻坚战 共圆全面小康梦”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九场),邀请中共安康市委副书记、市长赵俊民,安康市副市长何邦军出席,介绍“决胜脱贫攻坚 全面建成小康”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赵俊民从五个方面介绍了安康市脱贫攻坚战役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安康是国家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核心区,10县区均为贫困县,其中汉滨、紫阳、岚皋、白河4县区属深度贫困县,2015年底全市有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8.17万人,贫困发生率23.5%,贫困人口数量居全省第一,贫困发生率居全省第二。党中央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发展机遇,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第一,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凝聚全市力量尽锐出战

面对贫困面最广、贫困量最大的“硬任务”,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一号工程”来抓,把一切人力、财力、物力、智力、精力向决战决胜倾斜。全面建立“市县(区)有指挥部、镇(办)有指挥所、村有作战室”作战体系,构建“八办三组五保障”工作体系,严格实行党政同责、市县同责、部门同责、帮扶同责、督查同责“五个同责”责任机制。市级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各联系一个深度贫困县,其他市级领导分别联系一个县(镇)、包抓一个贫困村,各县区所有县级干部、县直各部门和各镇主要负责同志每人担任一个贫困村脱贫攻坚总队长,做到每个县区有市级领导包联、每项重点工作有市级领导负责、村村有县级领导包抓。

夯实“四级书记”主体责任,落实“四支队伍”帮扶责任,累计选派3276名干部担任第一书记、13046名干部驻村帮扶,市县1144个单位、1216个企业、105个社会组织参与帮扶,5.28万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中省及西安市、常州市187个单位对口帮扶。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艰苦征程中,广大扶贫干部风雨无阻、寒暑不歇,社会各界守望相助、扶危济困,50多万贫困乡亲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共同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

举全市之力、聚万众之心,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困堡垒。全市贫困人口由2015年底的58.17万人减少2019年底的3.34万人,累计减贫54.8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底的23.5%下降到2019年底的1.3%。平均每年有13.7万多群众跨过贫困线,每天有370多人过上“两不愁三保障”的好日子。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8196元增加到2019年的10475元,首次突破万元大关。992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10县区成功摘下“穷帽子”。今年1.74万户3.34万剩余贫困人口已全部达标,即将启动退出工作。困扰安康人民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得到解决。

第二,始终坚持以产业扶贫为基础,初步走出一条特色减贫之路

发展不足是安康长期贫困的根本原因,加快发展是安康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立足“四区”叠加的独特市情(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国家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川陕革命老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建设目标,提出了“追赶超越、绿色崛起”发展总纲,明确了“发展为要、生态立市、开放兴市、产业强市”实施路径,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治本之策,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特色减贫之路。

通过优先发展山林经济、涉水产业、特色种养、生态旅游、劳动密集型产业,力促每个贫困村选准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龙头、建立一套贫困户收益联结机制,实现生态链、价值链、脱贫链有机融合。992个贫困村全部成立了村集体经济组织,以生态友好型产业为主导的“5+X”特色产业精准覆盖到户。全市累计发展现代农业园区1107个,培育专业合作社6000余个、家庭农场2292家,带动20.03万户68.77万群众增收;19个省级示范县域工业集中区,入园企业2228户,吸纳贫困人口就业6500人;建成新社区工厂625家(其中毛绒玩具文创企业308家),吸纳就业1.74万人,其中贫困群众5383人;大力发展农村电商,镇村电商服务站点700余个、开设农村网店5600余家,带动贫困群众3万人。

“十三五”以来,安康经济年均增长10%,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五年领跑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年位居全省前茅,在全省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荣获“四连优”。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82亿元,增长7.9%,高于全省1.9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一。脱贫攻坚战以来的四年多时间,是人民生活改善最大的四年,也是安康经济发展最快的四年,脱贫攻坚缩短了高质量发展的差距,为安康追赶超越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始终坚持以开放发展为引领,充分激发追赶超越活力

发展是解决贫困问题最根本的途径,安康要加快发展、摆脱贫困,就必须补齐开放不足的短板。面对经济总量小、脱贫任务重、产业基础弱的市情实际,着眼贫困群众自身能力差、就业门路少、增收渠道窄的现实困难,坚持以开放倒逼改革、推动创新、促进发展,把开放发展作为最强动力,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抓手,按照“宏观抓产业、中观抓企业、微观抓就业”的思路,构建起“以园区承载集约发展为支撑、以规模特色效益农业为基础、以绿色循环新型工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深入实施“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和民营企业“再创业”工程,落实主要领导“四个亲自”(亲自招商、亲自接洽、亲自协调、亲自督办)招商要求,巩固提升“特色产品展销+重点合作项目推介”的模式,紧扣产业扶贫重点领域,突出特色种养、富硒食品、人工组装、纺织加工、毛绒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做到了“四个一视同仁”和“五资同引”,招商引进了一批就业容量大、带动效应强、增收能力高的产业项目。开放招商助力产业脱贫效果明显,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来自于五大特色产业,70%以上的贫困群众依靠六大支柱工业脱贫,支柱产业的持续壮大为群众稳定增收起到了决定作用。

“十三五”以来,全市累计引进项目1402个、到位资金2525亿元,一批重点项目与复星、华为、中兴、恒大、碧桂园、阿里巴巴、香港中宇、方圆药业等大型企业达成合作,市场主体年均增长20%以上,非公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连续5年位居全省第一,实际利用外资和外贸进出口总额虽然总量偏小但增速很快、态势很好。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平镇高速已于8月28日建成通车,安康机场将于本月底实现首航,随着西康高铁的开工建设,汉江高等级航道通航,以及安岚高速、宁石高速的建成投用,未来安康将成为集铁路、高速、航空、水运、管道运输五种现代化通行方式为一体的川陕鄂渝“融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安康正在以秦巴区域开放发展新高地的形象加快融入关天、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圈和丝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发展大局,实现了从一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向开放崛起高地的历史蜕变。

第四,始终坚持以精准补短为重点,着力改善乡村发展条件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中省投入安康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及涉农整合资金达250亿元,给予安康各类贷款支持230亿元,这些“真金白银”解决了一批多年想解决而没解决的问题,办成了一批多年想办而没办成的实事。

紧扣脱贫退出标准,坚持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十二五”以来累计建设搬迁安置区1364个,累计移民搬迁26.73万户93.7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约三分之一,相当于整个长江三峡移民的规模;其中“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10.54万户33.52万人、大体占全省扶贫搬迁总人数40%。新建改建村组道路1.15万公里,公路总里程达到2.45万公里、居全省第二,人均公路网密度全省第一,全市139个镇(办)1883个行政村(社区)实现100%通沥青(水泥)路、通客车目标;建成人饮工程2168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7%以上;实施电力保障项目944个,电力入户达标率100%,行政村全部通动力电,行政村光纤和4G网络实现全覆盖;累计投入10.5亿元教育资金,资助74.4万人次,让贫困家庭的孩子不再失学辍学;建设1429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全部落实,8.9万名慢病患者享受签约医生上门服务,3527名大病患者得到集中救治。通过大力实施水、电、路、讯等基建项目,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安康的乡村面貌和发展条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贫困群众的生活和命运也发生了彻底改变。

第五,始终坚持以创优精神为标杆,激发合围攻坚磅礴力量

围绕“全省前列、全国上游”目标定位,大力弘扬敢为人先、敢挑重任、敢创一流的“安康创优精神”,从群众最迫切需要改革的地方抓起,从制约脱贫攻坚成效最突出的问题改起,努力实现“突破一点、示范一片、搞活一域”,形成了一批独具安康特色、经受实践检验的好做法好经验。

深入推进“支部+X+贫困户”、农村“三变”改革、新民风建设、新社区工厂、帮扶干部素质提升“五大工程”,抓党建促脱贫、新民风建设扶志扶智、兴办新社区工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发展等工作先后得到党和国家有关领导同志批示肯定,新民风建设荣获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新社区工厂走出脱贫攻坚新路径被评为2017年度中国改革10大案例,安康扶贫空间被评为2019年中国网络扶贫10大案例。

紧抓国家政策性金融扶贫实验示范区建设机遇,健全融资、评审、担保、还款机制,创新建立西北最大的财信融资担保公司,累计担保4273个项目233.76亿元;我们大力推进国企合力团、校地“双百工程”、优质医疗资源下沉“3+X”帮扶行动,积极开展“万企帮万村”“百家社会组织帮百村”等活动,扎实做好中省单位定点帮扶对接,不断深化苏陕扶贫协作和区域对口帮扶。创新举措向脱贫领域聚焦,各方力量向脱贫战线聚拢,形成了合围攻坚的磅礴力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强大动能。

今年4月21日,安康脱贫攻坚工作代表陕西省接受了习近平总书记检阅,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考察我市易地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产业扶贫等“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标后,他讲到:对于今年全面完成现行指标的扶贫我是有信心的,我更关心的,就是今年以后是不是能够稳定下来,是不是有一个长效的机制。他还衷心希望奔小康的路上一个也不少,都能够顺利地脱贫,确保小康。寄语父老乡亲们的生活像我们城市的名字一样,平安顺利,幸福安康。

当前,安康正处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冲刺时刻。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确保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交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新闻发布会上,赵俊民、何邦军还就新冠疫情后推动稳定就业、易地扶贫搬迁、如何促进消费扶贫、如期高质量完成剩余人口脱贫任务以及精神扶贫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焦雪 郑长春)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咬定目标加油干 圆梦小康正当时
下一篇:珞珈山街人大代表积极“抢麦”,为“企”发声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