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艺术 > 正文

年画里的中国

陈海强    2020-04-07 09:15:00    人民周刊网

 

友人卢骥鸿收藏年画有些年头了,收获了许多乐趣和智慧。每一幅年画都像一扇窗口,懂得凭窗而眺的人便能于此找到观察中国历史与现实的特殊视角。透过年画这样一种艺术形式,他看见了别人不曾看见的风景,也看见了自己不曾看见的风景。

 

 

大约两年前的冬天,在一次文友间的周末聚会上我见到了卢骥鸿。记得他随和、热情,握手时能让人感觉到其手掌宽厚、绵软、温暖。他的言辞并不多,看上去有些内向和安静,开口也不像一些艺术家妙语连珠,言行温和而谦逊。他送我一个台历,内容是他收藏的年画精品。我请他在台历上签名留作纪念,身旁的诗友从包里取出签字笔递过去,他虽然嘴里说着找不到签名的位置,但还是热情地接过笔,在空白处签上了名字。制作台历的铜版纸坚韧而皮实,写字时有些滑,签名看上去恍如带着几份醉意,透着晃晃悠悠的潇洒劲儿。大家围拢在一起,欢笑起来,鼓掌称好。

 

 

快乐的往事,总是倏忽间就远去了。这个春天,当我因疫情禁足家中,忽然看到卢骥鸿一连数日在微信上发布精美的年画藏品,惊觉距离上次相见已过去了许久。回想起来,初见卢骥鸿馈赠的年画台历,我就有写点什么的念头,但日后忙于埋头拉车或是为人作嫁衣,难以静心思考,不得不将这份冲动收敛起来隐藏于心。直至瘟神为祸人间,我回京后先是居家隔离,再是居家办公,除了隔日去南大门站岗执勤,偶尔处理些上级催要的材料,剩余的时间倒是不少。于是忽发奇想,觉得可以利用这段坐家的时光,体验一把作家的生活。翻阅存储于电脑中的写作选题,竟然看到数以千百计的半拉子文稿,有些写了一个标题,有些在标题下罗列着提纲,有些完成了部分段落和章节,还有些已完成初稿却因为没有来得及修改而弃置至今。浏览这些文件,我忽然意识到自己在写作上欠下的债过于沉重。时间都去哪儿了?拼死拼活忙碌一场,最后华发早生、两手空空。于是,我开始写作了。在电脑上写累了,又从抽屉、书柜翻出一摞摞废稿,在背面开始了刀耕火种式的手写。或许是因为生于农村的缘故,我做任何事情都会联想到农民种地,比如何时播种、何时施肥、何时除草、何时灌溉、何时收获,一方面有规律可循,另一方面则需要契机。写作的时候,如果寻不到规律性的东西,就只剩下等待契机这条羊肠小道可走了。恰在此时,我有幸看到卢骥鸿发出的一批年画图片,想起他曾经谈论年画时的无我神情,瞅一眼积压的写作选题,果然有与年画相关的标题。于是,年画中的中国和春天,率先在一页页废纸上重生了。

 

 

春日过半,恰是三月最后一天,卢骥鸿在微信上发出一幅年画作品,上面的人物齐刷刷穿着古代官服,定睛观瞧,发现是两大清官廉吏,一位是黑脸的包拯,一位是耿介的海瑞。年画上的包拯双手托举官印,官印装在木椟里,木椟用锦缎包着,看上去沉甸甸而生庄严相。海瑞则是右手抱剑,剑虽在鞘中,但让人感到寒光闪闪、凛然不可侵犯,猜想八成是戏文里传说的上方宝剑,小时候曾听人吹嘘执此剑者想杀谁就杀谁、杀谁都不犯法,我们于是紧张地祈祷——这把剑千万别落在坏人手里啊。时至今日,回忆起来依然心有余悸,如果将权柄授予崇尚官威、玩弄权术、精于算计的现管们,恐怕吾辈只有遭殃的份儿。再多看几眼年画上这两位大清官,似乎也就看到了普天下黎民百姓眼巴巴的神情了,只不过这神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顾盼生动,到今天却全然只是艺术品了。一眼一眼观瞻年画上的人物,久之便能感受到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如同野火般蓬勃地发展起来。

 

 

卢骥鸿在这幅年画下附有一条留言:“中国古代一直信奉立场。偶尔冒出几个信奉真相的,则被视若神明、流芳千古。”这是在评价包拯和海瑞,也是他从年画中感悟历史获得的智慧。这种智慧如同一粒微光,出现于历史的天空,照亮的却是亘古暗夜,启迪的则是今日的芸芸众生。我忽然觉出年画的好处,生生不息流淌于年画中的力量,其实也是不同年代里人们的梦想啊。

 

 

我相信,卢骥鸿从年画中得到了大观。他的微信签名是“有怎样的智慧,就会有怎样的活法”。瘟疫横行的春天,促进了人们对许多事情的思考。其实,从年画中也可以看出来,最理想的活法永远需要创作和描绘,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可是,年画毕竟已接近或是在事实上成为了一种文化遗产,虽有屈指可数的赤子热忱地赓续绝学和手艺,可是谁又能让滚滚东逝水重返源流的出发之地呢?时代的大潮顺流而下,到了怎样的岸边就会拍击出怎样的风浪。回望年画中的生活和梦想,有些已经普及了,有些依然等待后来者深思和发现。年画中压缩的岁月和时空,总能探测到呼之欲出的惊雷,那是不同年代里呼唤推陈出新、向前发展的声音。这种呼唤也浓缩着对美好生活的期冀和幻想,让我们从中聆听到乡野之间生命的呐喊。所以,卢骥鸿正在做和已经做的事业意义非凡,绵延在年画中的中国记忆和时代之路,值得更多人关注、探寻和思考。循此前行,我们也将走出瘟疫横行的春天,走向崭新的未来。

(年画图片由卢骥鸿提供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用剪纸剪出火神山、雷神山、黄鹤楼
下一篇:源远流长的鼎文化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