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红色文化 > 正文

“跟着共产党干一辈子革命”

——红色锦旗见证“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博大情怀

2021-06-08 15:55:26    河北日报

西柏坡纪念馆内陈列的绣有“子弟兵的母亲”字样的锦旗。 (河北日报记者赵海江摄)

“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在精心护理伤员。(图片翻拍自西柏坡纪念馆) (河北日报记者赵海江摄)

在西柏坡纪念馆的第一展厅,有一面缝贴着笑脸盈盈的老人半身像和“子弟兵的母亲”字样的红色锦旗,川流不息的参观者总会在这面锦旗下驻足仰望。

“这是1944年2月,晋察冀边区第一届群英大会上聂荣臻等军区领导授予戎冠秀的。”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张庆霞对记者说,戎冠秀是平山县下盘松村人,她以一位母亲的博大情怀温暖了每一位革命战士的心,以血浓于水的亲情擎起拥军爱民的旗帜。

芳菲歇去,夏木阴阴。太行山深处的下盘松村,静谧、安详,绿油油的果树枝头结满了沉甸甸的果实。阳光下,一座普通的农家小院静静地打量着青山秀水,斜插在墙上的五星红旗随风飘扬,写有“戎冠秀旧居”的酱红色牌匾在国旗掩映下时隐时现。

推开漆黑油亮的时光之门,迈过渍痕斑驳的门槛,一幅幅老照片、一件件革命文物、一个个历史场景如转动的电影胶片,一帧帧慢慢展开,碾子滚动的吱吱声,女人们穿针走线忙碌的身影,“戎妈妈”带着慈祥和蔼的笑容一起向我们涌来……

“不投降、不妥协,跟着共产党干一辈子革命!”1938年2月,时年42岁的戎冠秀举起右手,面对鲜红的党旗,用激动的声音宣誓,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戎冠秀的孙女李秀玲曾回忆说:“奶奶总是严格要求自己,讲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自己还是个党员咧!’”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

“裤缝儿、衣缝儿都用双线缝。子弟兵打仗,摸爬滚打,衣裳日夜不下身,不做结实怎行?”抗日战争时期,戎冠秀任下盘松村妇女救国会会长、八路军伤病员转运站站长。她带领全村妇女积极拥军支前,缝军衣、做军鞋,成立垦荒团,种粮、种棉花,救护伤员。

一张黑白照片上,戎冠秀俯着身,蹲在陡峭的山体旁,一名负伤的八路军双脚踩着她的肩膀向上攀爬。“这是应有关部门请求,戎冠秀亲自再现肩扛八路军重伤员进山洞的场景。”下盘松村党支部书记宋海平指着照片介绍,1943年冬日的一天,日本鬼子对下盘松一带进行扫荡,在后方医院养伤的平山五团连长邓仕均在转移时掉了队,被转移乡亲的戎冠秀发现。戎冠秀将他背到一个石洞前,邓仕均伤重上不了石洞,此时枪声正紧,戎冠秀蹲下身子,用命令的口气说:“同志,快上!”戎冠秀用双肩、双手托举着邓仕均进入了石洞。

太行巍巍,滹沱滔滔。青山上的松柏没有忘记,在反“扫荡”的艰苦岁月里,戎冠秀带领全村妇女救治、转运伤员。在严重缺医少药的条件下,她想尽一切办法,用温开水清洗创伤,采来山中的草药敷伤口,用小勺一口一口地给伤员喂饭。奔流的河水不会忘记,多少个日日夜夜,戎冠秀守护在伤员身边,当他们伤愈重返前线时,都情不自禁地喊她一声:“娘!”

“我唱晋察冀,山红水又清……这位好老人,好比一盏灯。战士给她火,火把灯点明。她又举起来,来照八路军……好老人叫啥?名叫戎冠秀……”著名诗人田间创作的《戎冠秀赞歌》,饱含着对“子弟兵的母亲”深情的赞美和爱戴。

“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解放战争爆发,戎冠秀走村串户动员男子参军打仗、妇女生产支前,把最小的儿子送上前线。在她的带领下,革命老区出现了母送子、妻送郎、兄弟竞相上战场的动人情景。

“戎冠秀总是先为别人着想,村里的困难户几乎都得到过她的帮助。”下盘松村原党支部书记韩志贵回忆起与戎冠秀相处的日子来感慨不已。新中国成立后,戎冠秀为改变山区贫困面貌献计献策,并一如既往地关心人民子弟兵,向边防战士赠送锦旗,写慰问信。

“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戎冠秀曾请人代笔给在延安的毛主席写信,信中说:“我是一个共产党员,共产党员是为人民大众谋利益的,这是我们的一个责任,我们一刻也不能忘记。”这成为戎冠秀一切力量的源泉,也成为她一生参加革命、坚持革命和无私奉献的使命!

红色是革命的颜色,是奋斗的颜色,代表着初心不改、信仰坚定。展厅中,尽管这面红色锦旗随时光流逝渐渐褪去了颜色,但戎冠秀拥军爱民的精神已然成为高扬在人们心中的旗帜,光彩熠熠、永远生辉。(记者 肖 煜 王峻峰)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深圳经济特区创办: 实行对外开放的伟大创举
下一篇:勇立潮头 不畏艰险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