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摸底”自然灾害风险

本刊记者 张配豪    2021-06-17 15:48:22    《人民周刊》

实施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是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一项基础性工程。目前,我国正在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力争到2022年底完成普查任务。

 

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莲花镇受强台风影响,水位上升,道路淹没。消防救援人员出动冲锋舟,紧急转移被困群众。(资料图)
 

首次“全集”调查

2018年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第三次会议,专题研究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将实施“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作为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九项重点工程”的第一项,也是基础性工程,强调要开展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经李克强总理批准,国务院决定于2020年至2022年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立了由国务院领导同志任组长的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领导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

今年5月18日,国新办举行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情况发布会。会上,国家减灾委员会秘书长、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郑国光介绍这次普查的主要目标:摸清自然灾害风险底数,全面获取全国致灾信息和承灾体信息;把握自然灾害风险规律,提出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和防治建议;构建自然灾害风险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形成分区域、分类型的国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

郑国光介绍,普查分为前期准备、试点“大会战”、全国试点、全面展开等阶段,“经过各方面努力,普查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2021年将巩固普查试点成果,全面开展全国普查工作。”

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教授李京表示:“这是一次非常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也是提升我国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一项基础工作。现在各地区、各主要承灾体到底面临着什么样的灾害危险?只有知道了这些,才能够做好预防,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这些数据调查汇总后,通过绘制图鉴就能为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一些有用的资料。”

李京说,“仅仅靠各个部门单打独斗,各自调查单一灾种,不能完整解决现在遇到的灾害。因为灾害彼此之间有联系,而且一种灾害有可能引起另一种灾害。现在国家进入综合防灾阶段,同时成立了应急管理部来统一管理自然灾害各个方面。现在来做这件事情是恰逢其时。”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技术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史培军介绍,这次普查将首次实现自然灾害风险要素的“全集”调查。普查既涉及多个自然灾害类型的致灾要素调查,也涉及房屋建筑、交通设施等重要承灾体要素的调查,还涉及历史灾害、综合减灾资源(能力)的调查。这些工作与以往开展的单要素、单部门、部分地区的调查有明显不同。

“第一是对地震、地质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还有林火灾害进行普查,调查清楚这些地方有什么样的灾种、这些灾种的历史灾害状况;第二是对承灾体对象的调查,比如受影响的房屋、道路、基础设施、资源环境和受影响的人口等;第三是把这些数据集齐以后,对其进行风险评估,然后制定防治区划,让我们能够做提前的预防和防治工作。”史培军说。

 

重点在“统筹”

“普查不仅仅是调查数据,还要摸清规律。我们既要了解灾害本身的规律、灾害风险的分布,也要了解受灾体的脆弱性信息,这样可以提高预报的准确性,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比如珠海市政府对以前的风暴潮曾做过分析,珠海海边的防波堤不可能无限加高,但是风暴潮很高,风险最大的就是海边的楼宇。风暴潮一来,这些楼宇的地下室就面临被淹的风险。当地政府果断采取措施,一旦预报说有风暴潮,用挡板把地库的口挡住,这样就可以降低受灾风险。通过普查,结合这些基础数据对原有规律进行分析,就可以制定相应的措施,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魏科说。

“自然灾害的预防实际是非常困难的。”魏科表示,“原因在于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规律非常复杂,而且有时候发展非常快。不管是暴雨、地震、风暴潮、台风,发展都非常快,变化复杂,而且能对它产生影响的因子非常多。因此,想要摸清规律、做出一个完整的预报方程模型非常困难。此外,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使得形成的一些规律不断变化,这都给灾害预防增加了难度。”

这次普查还将对城乡房屋建筑单体逐栋定点定位,并采集灾害风险属性信息,首次实现对全国城乡房屋全面调查。由于全国城乡房屋建筑的范围广、总量大,普查难度可想而知。

“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大小不仅取决于致灾因子大小,还和承灾体有很大关系,比如房屋,不同类型房屋的抗震能力差别很大,因此遭遇地震时的损失差异也很大。这就需要对其进行深入了解,分析其脆弱性风险,这对快速作出灾情评估非常重要。比如地震时的伤亡人数要过很长时间才能精确统计出来。但是我们通常需要在短时间内作出判断,以便发放物资和派出救援人员。怎么能根据地震的震级、收集的信息迅速估计出倒塌房屋的数量?这些基础数据就至关重要。”李京说。

记者了解到,这次普查首次实现不同行业部门采用统一的技术框架开展风险评估。之前,不同行业部门对自然灾害风险的理解不完全一致,评估方法也不尽相同,本次普查要实现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就要在统一的技术框架下实施。因此,本次普查工作的重点在“统筹”,难点也在“统筹”。

史培军说,大量的调查数据,如果没有一套信息管理系统,是很难做到准确的。“这些信息系统主要包括现在广泛应用的地理信息系统和云计算遥感系统。我们为这次普查专门研制了信息统计、要素统计等各个途径统计的技术集成体系,整体是以数字化方式代替传统填表的方式。”

(《人民周刊》2021年第11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新发现挑战生物学以往观点,哺乳动物细胞可将RNA序列写入DNA
下一篇: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