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赓续兵团精神 建设幸福家园

2022-08-11 09:01:55    人民日报

立体交通  助力发展

本报记者  李亚楠

瓜果飘香时节,从阿拉尔塔里木机场起飞的航班上,每天都有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的新鲜果品被运往乌鲁木齐,随后转运至其他城市。“早上新摘的水果,当天就能送到全国各地消费者面前。”阿拉尔塔里木机场副总经理康雄说。

截至7月16日,阿拉尔塔里木机场通航“满月”,共计保障航班202架次,旅客吞吐量达15284人次,货邮吞吐量1610公斤。

近年来,阿拉尔市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5年来,阿拉尔市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超100亿元,已经建成了塔中沙漠公路等6条对外联通的重要公路。随着铁路和机场的建成投用,阿拉尔市立体交通格局正式形成。

便利的立体交通,助力当地经济发展走上快车道。很多当地企业表示,产品外运方便快捷了,成本也在下降。

今年1月,阿克苏至阿拉尔铁路全线开通运营。阿拉尔青松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产品从阿拉尔发车,既提高了货物运输效率,又降低了运输成本,“截至6月底,阿拉尔铁路货场发运了近5000吨我们公司的聚氯乙烯,和以前相比,每吨能节省20元运费。”该公司销售经理李忠新说。

随着交通越来越便利,第一师十一团逐渐发展成为现代特色林果业示范区和鲜食水果优生区,种植了冬枣、西梅、樱桃等特色林果。十一团十三连职工余国振2016年由种植红枣改种特色林果,完成了从卖干果到卖鲜果的转变,“每亩地能增加上千元收入。”幸福的笑容挂在余国振脸上。

 

 

大漠深处  “草原”万亩

本报记者  杨明方

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南沿,在南疆“第一人口大县”莎车县县城西北十几公里,就是布古里沙漠。在沙漠腹地,静静矗立着一个“团龄”刚满4年的新建团场——兵团第三师五十四团兴安镇。

7月的南疆大漠,骄阳似火。机耕道、排碱渠笔直延伸,一侧是满目黄沙、沙丘连绵,另一侧却是如茵绿毯,远观像“草原”,近看似“韭菜”。五十四团兴安镇党委书记、政委陈军说,这是一种适合在荒漠中生长的经济作物油莎豆,有“地下核桃”之称。

五十四团兴安镇是兵团精神的生动注脚。在团场党委的带领下,几千名职工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向沙漠腹地推进数公里,让4万多亩漫漫沙丘变成良田,其中半数田地种植油莎豆。

五十四团兴安镇曾尝试种植棉花、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收成都不理想。如何兼顾产业发展与生态平衡?“油莎豆浑身是宝。”陈军娓娓道来,“油莎豆的茎叶是上乘的饲草饲料;果实味道香甜,可生食、炒食、榨油;榨过油的饼粕可加工成糕点,也可提取优质淀粉、纤维素;余下的粉渣是很好的精饲料……”经过引进试种,耐沙性土壤的油莎豆落地生根。“这种一体多用的新型作物,对于治沙、治荒、土壤改良,以及发展养殖业、带动职工群众增收,都具有重要意义。”

向沙漠进军,向沙漠要效益。如今,团镇油莎豆种植面积从最初的2000亩增至2万多亩。团镇构建起以油莎豆资源为核心的油莎豆标准化种植基地、油莎豆种业基地。通过招商引资,打造油莎豆产业园,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薰衣草香  致富路开

本报记者  胡仁巴

“我种植的薰衣草品种多,从6月到10月都能观赏。”7月21日,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六十六团八连职工葛胜利站在田埂上,拿起手机与重庆网友拉起家常。

第四师可克达拉市是世界三大薰衣草产地之一,也是我国最大的薰衣草种植基地。从1964年开始,第四师试种薰衣草,成功选育出多个薰衣草新品种,收集和创新薰衣草种质资源170多份,建立起我国最大的薰衣草种质资源圃,填补了我国薰衣草种质资源收集空白。

2003年,葛胜利在连队第一个迈出“薰衣草种植+观光旅游”的发展脚步,刚开始年收入不足1万元。随着薰衣草产业不断发展完善,现在年收入已达30万元,葛胜利一家依靠薰衣草种植、观赏、深加工产业,日子越过越滋润。

2014年9月,集旅游、观光、休闲、摄影、购物、餐饮为一体的伊帕尔汗薰衣草观光园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7年11月,入选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六十六团立足薰衣草观光游,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大力支持“旅游+民宿”的产业发展模式,助力职工群众增收致富,持续推动乡村振兴。

今年6月25日,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第三届伊帕尔汗薰衣草文化艺术节开幕,当天旅游接待人数突破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万元。

新疆伊帕尔汗香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薰衣草精油及精油添加型护肤品,进一步挖掘薰衣草的经济价值。2020年7月,公司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引进山东福瑞达医药集团投资。“未来,双方将在生物制药、化妆品、文化旅游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推动薰衣草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伊帕尔汗公司总经理饶良波说。

 

 

戈壁滩上  美丽团场

本报记者  韩立群

艳阳高照,天空湛蓝,白云朵朵。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一四三团农一连,棉田一直延伸到山边。高温时节是棉花的生长旺季,棉花长势喜人,再过一个多月,这里将变成洁白一片。

“这块地320亩,种的是新品种。”农一连党支部书记黑胜利说,“我们的棉花种植技术非常先进——无人驾驶农用机械精量播种,一穴一粒;膜下滴灌技术,让浇水、施肥、打药一次完成;收获用的是国产大型采棉机。已经实现全过程机械化。”

相距不远的九连绿色有机蟠桃种植示范园内,果农倪泽寒和老伴正忙着摘桃子,“现在每天卖100多公斤,主要是零售,供不应求!”倪泽寒脸上笑容灿烂。公路从桃园旁经过,路边建有销售亭,往来游客络绎不绝。

“示范园共有400余亩,我承包了15亩,种了7个品种,一亩地年收入1万多元。此外还种了30亩制种玉米,去年家庭收入约20万元。明年还想扩大桃园面积,也准备学习线上销售。”倪泽寒说。

当年的戈壁滩,经过兵团几代人艰苦奋斗,如今已变成万亩良田,该团团部所在地还被命名为花园镇。随着近年来大力发展商贸物流和文化旅游业,职工收入节节攀升。一四三团党委副书记、副政委康君说:“去年职工人均收入9.7万元,目前正在建设铁路空港综合物流园。”

“居民区布满小花园,健身步道随处有,几乎每家都住楼房、开汽车。”一四三团职工杨雪说,“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兵团精神,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把团场建设得更加美丽。”

 

 

兵地融合  绿色交响

本报记者  胡仁巴

“小朋友嬉戏玩耍,大人谈天说地,处处洋溢着阳光、健康的气息。”7月23日,来自海南的游客刘洋行走在兵团第十二师五一农场头屯河谷森林公园里,感受着兵团五一新区的魅力。

要不是听当地群众说起来,游客们很难想象,3年前这里垃圾遍布、污染严重。

长达190公里的头屯河,河道治理是个大难题。怎么办?头屯河的变化,必须从机制开始。以河长制为抓手,乌鲁木齐市、昌吉回族自治州与兵团第十二师、第六师等地多次组织联合执法,实现了多领域、多部门联防联动,终于形成了头屯河治理的“合力”,奏响了“绿色交响曲”。

第十二师党委以兵地融合发展为目标,与昌吉州共同开展头屯河综合治理,坚持兵地总体规划一体制定,区域规划统筹协调,统筹编制兵地国土空间规划。

兵地还共同调整了5500亩土地用于环境综合整治。如今,头屯河治理项目完工,头屯河谷新增绿化面积1万余亩,造就了万亩“绿心”、千亩花海,形成新的城市绿肺。原来的“头疼河”现在被沿岸人民亲切地唤为“幸福河”。

如今,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头屯河谷森林公园,更成为游客和周边民众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下一步,第十二师将加快推动兵地在交通体系、水利资源、电力网络、城镇建设等各方面的共建共享,建立完善兵地统一的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切实让兵地融合发展成果惠及兵地职工群众。”第十二师党委副书记、师长侯国俊说。

 

《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11日 08 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把祖国的新疆建设得更加美好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