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增进民生福祉 加强社会建设

2022-09-08 09:17:40    人民日报

 

《 人民日报 》( 2022年09月08日 09 版)
 

山东省东营市首家社区普惠性托育机构内,教师正带领孩子们做游戏。
刘智峰摄(人民视觉)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陆集街道利民新型示范社区,新居如画。
徐 瑞摄(影像中国)

 

社会建设 幸福安康暖民心
本报记者 李心萍 邱超奕

“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

“共产党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好了还要再好,不能止步。”

“老百姓的事,要实实在在干,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

…………

民心所向,忧之念之。民康物阜,盼之行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社会建设全面加强,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发展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人民安居乐业,民生保障实现全方位跃升

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山高谷深,林海莽莽。从修通穿越高黎贡山的公路到培育草果、重楼、独龙牛等特色产业,脱贫攻坚助力独龙族群众的生活实现“一步跨千年”。

辽宁阜新市,传统煤都,锐意改革。从治理沉陷区到实施棚户区改造,一个个新小区拔地而起。新住房、新生活,棚改让22.2万户居民美梦成真。

“让人民群众奔着更好的日子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精准扶贫、补齐短板,带来满满获得感。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十年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从西海固到西南边陲,从乌蒙山区到秦巴腹地,一张张军令状直指难点,一批批扶贫干部扎进贫困村,一系列举措扎实落地。

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就业优先、收入改善,充盈满满幸福感。

就业是民生之本。十年来,我国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一项项举措密集出台,创业环境日趋优化,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2012年至2021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超过1300万人,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饭碗”多起来,“腰包”鼓起来。2021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5万元,比2012年增长近八成。城乡居民收入比显著缩小,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超过4亿人。

兜牢底线、加强保障,构筑稳稳安全感。

居住不断改善。十年来,我国建成世界上最大的住房保障体系,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8000多万套,帮助2亿多困难群众改善了住房条件。

养老更加安心。2012年到2021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从7.9亿人增加到10.3亿人,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从1686元增长到2987元。

看病更加省心。十年来,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由5.4亿人增加到13.6亿人,报销比例持续提高,居民医保的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240元提高到610元,惠及10亿城乡居民。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我国民生保障事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和全方位跃升,暖暖的民生温度传送到千家万户。

社会安定有序,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

突出党建引领,凝聚治理合力。

“自从建起党组织,短短两年小区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住湖南省株洲市淞亿小区的居民雷顺感慨地说,以前由于没人管理,小区垃圾成山,矛盾不断。后来,在党支部带领下,小区组建党群服务站,成立志愿服务队,大家主动清运垃圾、维护秩序。“现在小区安全又干净,还拉近了人心。”

十年来,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日益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断创新。上海建起1.2万余个党群服务阵地,湖北武汉14.9万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广东深圳1800多个党群服务中心遍布全市社区……目前,全国共设立基层党委27.8万个、总支部31.6万个、支部434.2万个,在城市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党组织覆盖率超过99.9%,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延伸公共服务,提升治理效能。

“10分钟就好,真方便!”走出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的鸿玺便民服务中心,章新仁很惊喜:“我替爱人办理残疾人证换证手续,原先要跑10多公里去区里,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办。”

十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坚持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宗旨,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湖南设立村党群服务中心,实现数十项公共服务“一门式”办理;广东“粤智助”平台将200多项服务“搬”上网,居民能“自助办、一次办”;安徽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三年行动,服务更加优质丰富。

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社区正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截至目前,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已实现全覆盖,农村覆盖率达到65.7%。

建设平安中国,守护人民安全。

仔细巡查小区街巷,悉心调解邻里纠纷,快速侦破盗窃案件……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翟营乡北翟营村,一间设在“家门口”的北翟营社区警务室,让居民们十分安心。

近年来,我国抓好抓实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取得更大成效。截至目前,全国已建设13.6万个社区警务室,建成25.6万个智能安防社区,培育平安类社会组织2.1万个,有力提升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立体化、信息化水平。我国群众安全感由2012年的87.55%上升至2021年的98.62%,十年来始终保持高位。

顺应美好期待,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

“随着时代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不断发展,我们就是要不断满足大家的合理需求。”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新时代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加强社会建设指明方向。

坚持就业优先,稳岗拓岗并举,稳住就业“压舱石”。

“一技在手,挣钱有门路。” 参加了厨师培训班,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清江镇巾字村脱贫户高芝兰的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当前,国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仍然面临挑战,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加快释放减负稳岗政策红利、加力促进创业和灵活就业、加密组织线上线下就业服务活动……以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为抓手,各地区各部门同心协力、踔厉奋发,努力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加大改革力度,提升“底线”刻度,织密织牢保障网。

全面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分担机制;启动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同步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司法改革持续深入推进,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城乡……

一项项改革直击民生痛点,民生政策更加精准有力,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底色更足。

共建共治共享,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社区家园更温馨。

哪户是空巢老人,谁家有残疾人,谁需要上门核酸检测……翻开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建设街道利民社区网格员张杰的工作本,社区大小事,一件件记得清清楚楚。

一张嘴一双腿,穿梭大街小巷;一个人一网格,服务辖区百姓。近年来,内蒙古建立1.3万个嘎查村(社区)治理平台,推动城镇、农村、牧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基本全覆盖,实现“事在格中办、难在格中解、情在格中结”。

湖北武汉充分调动居民力量参与社区平安重点工作,把居民从社区治理的旁观者变成了实打实的参与者;福建厦门,通过党组织引领、党员带头,不断拉近居民与居民、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大幅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牢记党的宗旨,各地区各部门加快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底线”加紧筑牢,保障网更为坚实,社区更为温馨,家家户户的好日子传递出中国的发展温度,新征程上的幸福乐章响彻神州大地。

 


 

多元共治
激发基层治理活力(新时代新作为)
本报记者 姚雪青

“我就每天抽空捡捡垃圾,给村里建设‘美丽庭院’出出点子,没想到兑换了这么多东西。”前些天,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洛社镇华圻村村民丁丽珍,拿着一张特殊“存单”来到村委大厅,用107分兑换了色拉油、洗衣液、牙膏等日用品。丁丽珍说:“以后还要带着全家,拉上左邻右舍一起来做。”

这是惠山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剪影。惠山区民政局副局长虞钢介绍,惠山区积极组织引导各村(社区)等基层单元结合自身特点,从制度层面创新乡村治理。

华圻村“积分善治银行”项目从前年开始试行,村民在完成相应事项后存入积分,每家设立家庭账户。翻开丁丽珍的“账本”可以看到,厕所革命、垃圾分类等身边小事都能获得积分。村民“储蓄”的积分不仅可以购买个人保险、订阅报纸书籍、到爱心超市换取日用品,还能兑换理发、送餐、陪诊等助老为老服务。每到年底,村里还会根据积分进行评选。物质奖励、精神激励、服务鼓励“三管齐下”,大大提高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积分善治银行’让群众既有面子、又得实惠,大家比着干、争着干、自觉干。”华圻村党总支书记丁伟安告诉记者,借助这项创新制度,村民们逐步由“要我治理”变为“我要治理”,庭院更加整洁卫生,道路更加有序畅通,村庄更加美观、充满活力,文明乡风日新月异。

据介绍,目前,惠山区以“积分善治银行”等模式为载体,让基层难题在“多元共治”中得到化解,极大焕发出基层治理的活力。面向未来,惠山区还将依托镇综合管理服务指挥中心,开发建设智慧“云平台”,为“多元共治”提供更多支撑。

 


 

互帮互助
老人安享幸福晚年(新时代新作为)
本报记者 史自强

孩子长年在外打工,85岁的村民李静的原以为只能独自养老,如今却过上了幸福的集体生活。

走进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肥乡镇前屯村的农村互助幸福院,20多位老人怡然自得。有的唠嗑,有的看电视,各得其乐。小院里绿树成荫,院旁的菜地里,老人们种植的茄子、辣椒缀满枝头。

“近些年农村空巢老人增多,基层不断探索实践,让老人们在生活上互相扶助,彼此照应。”肥乡区民政局副主任科员杨振红说。2008年,前屯村将闲置的小学教舍进行改造装修,免费供独居老人集中居住。用水、用电、取暖等日常开支均由政府提供资金支持。“每月的开销也就几十块钱,比自己在家过还要省。”李静的说。

互助幸福院院长、69岁的前屯村村民蔡清洋告诉记者:“俺们这里没有专门的看护人员,也没有全职的厨师、清洁工,大家都是年轻点的照顾年长点的,身体好的照顾身体弱的,实现互帮互助。”

入住幸福院的都是本村老人,彼此间非常熟悉,相处也很融洽。李静的和82岁的石贵珍是室友。李静的胃部做过手术,身体不太好,石贵珍就主动承担起了做饭、洗衣这些活计。李静的手工活做得细致,她就帮助石贵珍缝补衣物。

邯郸市民政局养老事业发展处处长郭海军介绍,目前邯郸市已在各县市区建设农村互助幸福院2935家,并探索总结出“集体主办+自愿互助”“低偿收费+互助养老”“扶贫项目+集体补贴”等多种运营模式。

“老人们‘进院不离家’,生活上彼此有照应,病了有乡村医生照看,为其子女外出务工解决了后顾之忧。”郭海军说,今后将进一步深化社会参与,鼓励有爱心的单位、企业和爱心人士,参与互助幸福院的运营,努力让老人们的养老生活质量节节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社会建设(潮头观澜)
冯 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从打赢“一个都不能少”的脱贫攻坚战,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到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从加强“一老一小”民生保障,扩大养老托育服务普惠性供给,到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基层社区治理效能……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社会建设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社会建设全面加强,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美好画卷徐徐铺展。

新时代在社会建设上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补齐民生保障短板、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社会建设的紧迫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社会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以实际行动印证执政党为人民谋幸福的价值目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社会建设,必须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点任务,紧盯百姓反映强烈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兜住民生底线、补齐民生短板、办好民生实事。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以扎实的行动来回应人民对于就业、教育、养老、医疗、社会保障等令人更满意、更美好的期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社会建设,要尊重人民在社会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无论何时,都要牢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衡量社会建设各项工作成效时,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基本标尺。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当前,我国社会建设成绩斐然,人民生活福祉达到新的水平,但民生保障还存在短板,社会治理仍有弱项,需要我们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促进发展、保障民生放在突出位置,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建设达到更高水平。

 

版式设计:张芳曼

 

《 人民日报 》( 2022年09月08日 09 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