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伟大时代的历史跨越

  • 发扬大别山精神 推动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的大别山老区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继续发扬大别山精神,擦亮“红”的底色,提升“绿”的成色,做强产业特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在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上奋力奔跑。

  • 发展日新月异 群众增收致富

    大别山位于中原经济区、皖江城市带和武汉城市圈交汇带,是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战略要地。近年来,鄂豫皖三省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加强革命老区与中心城市、城市群合作,支持大别山革命老区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一批新兴产业加速崛起。

  • 发展特色产业 推进乡村振兴

    昔日大畈村,坑塘脏、堆柴乱,到处是牛栏、废弃房。2021年,新县争取5000万元中央专项公益金,撬动各类资金近5亿元,建设红色大别山乡村振兴示范区。乘政策东风,大畈村修缮房屋、清理河道和坑塘,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 金融发力 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针对性推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促进市场主体健康成长;加大金融对“三农”领域支持力度,让金融服务直达田间地头,助力乡村振兴……随着金融业不断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畅通服务实体经济的渠道,更多金融资源被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满足了企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所需。

  • 金融改革发展迈出新步伐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到去年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达381.95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14.13万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达191.54万亿元,有力支持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金融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效率大幅提升。

  • 大力培育特色产业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近年来,海南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老区人民与全省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海南大力培育老区特色产业,加快基础设施提质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自由贸易港重点园区、重大项目布局革命老区,坚持“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突出城乡一体、陆海统筹、山海联动、资源融通,琼崖革命老区正迈向更美好的未来。

  • 保护生态环境 推动绿色发展

    今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要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用好海南琼崖纵队纪念场所、红色娘子军纪念园等红色资源,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 传承红色基因 展现发展活力

    从1927年9月打响武装斗争第一枪,到1950年5月海南岛解放,琼崖革命根据地军民在敌人封锁“围剿”的残酷环境中坚持武装斗争,“二十三年红旗不倒”,写下中国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海南考察调研。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传承红色基因,这片红色热土正迸发出蓬勃的发展活力。

  •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推动基层文化惠民工程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健全支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 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努力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 向着更美好的明天奋勇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要加快老区建设和发展,让老区人民尽快摆脱贫困,过上幸福日子。左右江革命老区,始终是党中央心之所牵、情之所系。如今,左右江革命老区各族群众抱定必胜信念,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充足的干劲加快振兴发展,向着更美好的明天奋勇前进。

  • 抱定必胜信念 加快振兴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区群众始终记挂在心。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要加快老区建设和发展,让老区人民尽快摆脱贫困,过上幸福日子。如今,当记者踏访左右江革命老区这块充满信仰之力的土地时,不禁为这里的变化感到振奋。

  • 振兴发展有作为

    左右江革命老区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最早创建的革命根据地之一,邓小平同志在这里领导了著名的百色起义。长久以来,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民族解放、边疆稳定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要贡献。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要加快老区建设和发展,让老区人民尽快摆脱贫困,过上幸福日子。

  • 着力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相关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市场准入大幅放宽,公平监管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持续优化。各级政府加快职能转变,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破除阻碍市场公平竞争的体制机制,有力激发了市场主体蕴藏的巨大活力。

  •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我们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创造更具吸引力的营商环境”。

  • 以更优营商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各地各有关部门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助力高质量发展。各地不断深化简政放权,大幅减少行政审批等事项、大力减税降费、实施商事制度改革,改革完善市场监管体制机制,推行政务服务网络化、标准化、便利化,一系列改革举措有力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 传承红色基因 推动绿色发展

    1927年1月,浙西南地区第一个党支部在浙江丽水遂昌建立,在丽水播下了第一颗革命火种。从此,革命星火迅速燃遍整个浙西南,在这里留下了厚重的红色基因。时光荏苒。如今的浙西南山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通达,综合交通枢纽全面构建;通信网络不断织密,山区群众畅享“数字红利”;依托良好生态,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生态富民之路。

  • 生态富民路正宽

    从“革命理想高于天”到“敢教日月换新天”,如今,手持跨山统筹、创新引领、问海借力3把“金钥匙”,浙西南革命老区干部群众正以“绿起来”带动“富起来”进而加快实现“强起来”的发展底气和历史自信,奋力打开“两山”转化新通道,加快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打造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山区样板。

  • 发挥品牌效应 助力老区振兴

    地处浙西南革命老区,丽水挖掘自身优势,以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为导向,深入实施品牌战略,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几年又着力打造“山居”“山泉”等“山”字系品牌,发挥品牌效应,拓宽产品销路,助力老区振兴。

  • 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学前教育普及率、普惠率超过8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以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普及,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差距逐步缩小,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正在变为现实。

  • 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连续保持在4%以上,优先向农村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远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倾斜,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稳步推进,区域、城乡、校际差距逐步缩小,高校招生持续向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学生资助制度不断健全,更多孩子拥有了人生出彩的机会。

  • 教育公平迈出更大步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连续保持在4%以上,并优先向农村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远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倾斜,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正成为现实。

  • 坚持交通先行 迈向交通强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交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进入基础设施发展、服务水平提高和转型发展的黄金时期,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中国路、中国桥、中国高铁等成为举世瞩目的“中国名片”。

  • 交通强国建设迈出新步伐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部分领域交通运输现代化水平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正阔步迈向交通强国。

  • 交通大国阔步迈向交通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建成了交通大国,正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我们坚持创新引领,高铁、大飞机等装备制造实现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车占全球总量一半以上,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超大型交通工程建成投运,交通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

  • 坚守生态红线 谱写发展新篇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时强调,推动陕甘宁革命老区发展,必须结合自然条件和资源分布,科学谋划、合理规划,在发展中要坚决守住生态红线,让天高云淡、草木成荫、牛羊成群始终成为黄土高原的特色风景。

  • 改善生态 黄土塬披上绿装

    陕甘宁革命老区处于黄河中上游地区。近年来,陕甘宁革命老区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推进国土绿化、生态修复和流域综合治理,昔日的黄土地逐渐披上绿装,入黄泥沙量大幅下降,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

  • 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时要求,加大投入支持力度,采取更加倾斜的政策,加大对老区发展的支持,增加扶贫开发的财政资金投入和项目布局,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向老区建设,形成支持老区发展的强大社会合力。

  • 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我国社会救助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 用心用情关爱困难群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我国社会救助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 我国民生保障体系更加完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生保障体系更加完备,一项项惠民政策、一笔笔救助资金编密织牢民生兜底保障网,为困难群众托起稳稳的幸福。

  • 接续奋斗,绘就壮美画卷

    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护好绿水青山,筑牢生态屏障;打造区域品牌,发展特色产业。近年来,湘赣边革命老区走出了一条交界地带区域发展的特色之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这片见证了艰辛革命历程的红色热土,在乡村振兴、区域协同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努力绘就革命老区产业兴旺、生态优美、民生殷实的壮美画卷。

  • 用好红色资源 砥砺初心使命

    如果用红色的故事串起湘赣边革命老区,那便是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的星星之火,还有红军长征的筚路蓝缕。冲锋号声犹在耳,每一寸土地,见证着信仰与勇气、奉献与牺牲。如果用发展的故事串起湘赣边革命老区,那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区域协同等伟大实践。巍巍罗霄山脉,见证着老区破浪前行的豪迈。

  • 合作谋发展 携手惠民生

    萍乡、井冈山、浏阳……这片位于湖南、江西两省交界的狭长地带既是革命老区,又是发展“新区”,涉及湖南10个县市和江西14个县市区,面积5.05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365万。2021年,湘赣边地区生产总值达6676.9亿元。

  • 乡村振兴路正宽

    当前,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防返贫、增后劲,完善监测帮扶机制,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兴产业、促就业,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聚人才,育乡风,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乡风文明焕发新气象。

  • 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 农业农村现代化阔步前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 继承优良传统 绘就奋斗画卷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是全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诞生地。在这里,党带领当地革命群众,在南昌起义南下部队的配合下发动武装起义,建立了海陆丰苏维埃政府。发生在海陆丰的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为开辟中国革命的前进道路、夺取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和巨大牺牲。

  • 弘扬老区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

    海陆丰革命老区是我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诞生地。在这里,“敢为人先、依靠群众、敢于斗争、无私奉献”的海陆丰革命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老区人民砥砺前行、奋勇拼搏。厚重的红色历史,凝聚起矢志发展的磅礴力量,助力老区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 红色引领 绿色发展

    按照“一带一主题”“一村一特色”的原则,汕尾市规划了“红色文化体验”“生态农旅”等不同主题的10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大力发展“红色经济”。在彭湃故里海丰县,湾区红色文化体验景观示范带串起红宫、海丰总农会等红色资源,覆盖46个自然村。

  • 共同建设伟大祖国 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谋划部署和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 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 守护好蓝天碧水净土

    良好生态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增进民生福祉的优先领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部门以更大的力度、更扎实的措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 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各地区各部门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

  • 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系统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 在接续奋斗中创造美好生活

    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推动老区特别是原中央苏区加快发展,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让包括原中央苏区在内的革命老区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是总书记心中的牵挂。

  • 传承红色基因 推动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原中央苏区考察调研,对老区群众始终记挂在心:“现在国家发展了,人民生活好了,一定要饮水思源,不要忘了革命先烈,不要忘了中央苏区的老百姓们。”

人民周刊网简介战略合作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我们启事声明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13 |京ICP备17062222号-1

法律顾问:北京科宇律师事务所 张冰律师 010-83622312

Copyright © 2000-2022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