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经党中央批准,中宣部发布了第一批纳入精神谱系的精神。
2021年7月19日至12月17日,《人民日报》推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专栏,充分展示我们党在革命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形成的共产党人的精神,回溯这些宝贵精神所产生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深入挖掘其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系统展示其现实意义和重要作用,展现精神发源地今日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人民群众精神风貌。经人民日报社批准,《人民周刊》杂志社收录《人民日报》刊发的阐释这些精神的系列评论和专版报道,结集出版《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增刊,作为各级干部和广大党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案头资料、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理论水平的必备工具书。
增刊出版后,《人民周刊》和人民周刊网开设《精神谱系大家谈》栏目,邀请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党员群众,围绕精神谱系谈认识、说体会、话心得,把精神谱系的宣传和学习向纵深推进。2023年12月,《人民周刊》杂志社在京举办首届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研究与传播座谈会,会后本栏目更名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研究与传播》,以更好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精神,助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研究和成果转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时代是需要英雄并一定能够产生英雄的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时代呼唤我们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支撑起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珍惜和平,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愿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砥砺复兴,尤见精神可贵。伟大抗战精神所蕴含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必胜信念,有着跨越时空的巨大力量。它如磁石、如火炬般吸引着、引领着无数年轻人,怀揣着强国有我的远大志向,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阅读孔繁森家书,有的孩子读懂何为“舍小家为大家”“真正的大爱”,有的孩子因此立志“从身边小事做起”“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斯人已逝,但其一心为民、廉洁奉公的崇高品格,却跨越时空、激荡回响。
伟大建党精神思想精辟、内涵丰富,意义重大、意境深远,是对中国共产党创建伟业的全面总结,具有深刻的历史启迪意义。
星河漫漫,中国载人航天从无到有,仅用30年就跨越了发达国家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未来,在广大航天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航天定会向着星河更远处不断迈进。
草原苍茫,青山巍峨,流传着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见证着抗战精神的代代相传。
抗战时期,抗日救亡运动在这里蓬勃开展。一名名抗日将士、进步青年前赴后继,一批批粮食布匹、油品武器输往前线,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重要贡献。伟大抗战精神薪火相传,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激励当地人民建设美丽、富足的家园。
以“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的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1日全面启动,各类活动将持续1个月,打造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民参与共享的“科普盛宴”。
近日,记者走进海口、三亚、文昌等地,缅怀抗战先烈,重温琼崖军民6年多孤岛抗战、自立自强的光辉历史,感受今日琼州大地上的小康生活。
在西藏,“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沧桑巨变的背后,始终奔涌着一股滚烫的精神力量——“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
8月31日,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举办第三场记者招待会,介绍第四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和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抗战纪念设施和抗战遗址、遗物修缮保护等方面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