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经党中央批准,中宣部发布了第一批纳入精神谱系的精神。
2021年7月19日至12月17日,《人民日报》推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专栏,充分展示我们党在革命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形成的共产党人的精神,回溯这些宝贵精神所产生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深入挖掘其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系统展示其现实意义和重要作用,展现精神发源地今日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人民群众精神风貌。经人民日报社批准,《人民周刊》杂志社收录《人民日报》刊发的阐释这些精神的系列评论和专版报道,结集出版《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增刊,作为各级干部和广大党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案头资料、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理论水平的必备工具书。
增刊出版后,《人民周刊》和人民周刊网开设《精神谱系大家谈》栏目,邀请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党员群众,围绕精神谱系谈认识、说体会、话心得,把精神谱系的宣传和学习向纵深推进。2023年12月,《人民周刊》杂志社在京举办首届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研究与传播座谈会,会后本栏目更名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研究与传播》,以更好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精神,助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研究和成果转化。
梦想无垠,探索不止。瞄准新目标,工程全线为如期实现载人登月争分夺秒、攻坚克难;推动新进展,空间科学研究全面开花,更多航天科技造福千行百业。自立自强,开放创新,中国人将飞得更高更远,漫步太空的脚步将更加自信从容。
新时代新征程,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对于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挺膺担当、奋发有为,踊跃投身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几十年来,我在不同场合、无数次地聆听《黄河大合唱》,每次都会不由自主地眼含热泪。唱到《黄河怨》,许多人挥巾拭泪;唱到《保卫黄河》,全场激情澎湃。每一曲完毕,观众总报以热烈的掌声。父亲冼星海如果能看到这些,心里该多高兴啊!他的一部《黄河大合唱》,可以顶千军万马。
从“能”,到“能做得更好”,跨越70年的回响,映照着我国科学事业从一路跟跑到开始领跑的飞跃,也昭示着科学家精神的薪火相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与奋斗,锚定建成科技强国,在科学家精神的感召下,我们一定能跑好这一棒接力棒!
2018年,我初次涉足钳工领域。第一次实践,师父让我将铁块锉成规定形状。手握锉刀,我不知如何下手,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只在铁块上留下不均匀的痕迹。但我没有放弃,下班后独自留在工段苦练。在一次次的锉削、锯削、钻孔中,我的双手起了水泡,磨出了老茧。为了成为一名优秀钳工,我忍痛坚持。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更多时代楷模。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深刻的经济转型和社会变革,但雷锋精神焕发着永恒的魅力,激励人们无私奉献、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从广袤田畴到繁华城市,从工厂车间到施工现场,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们不畏艰难、勇于创新,以实际行动践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创造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新业绩,用辛勤耕耘成就不平凡的人生。
漫漫飞天路,跑好中国人探索浩瀚宇宙的“接力赛”,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的自强不息、创新超越。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有哪些新看点?未来空间科学实验有哪些新突破?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星空浩瀚,探索永无止境。从东方红一号遨游太空到“嫦娥家族”书写探月精彩篇章,从神舟五号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到建成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一次次振奋人心的发射,一项项令人惊叹的成就,不断刷新中国航天追梦筑梦的高度。
4月24日是第十个“中国航天日”。追梦不停歇,探索不止步,我国太空探索稳步推进,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奋勇前行。
多年来,姜德生带领团队打破国外技术封锁,使光纤传感技术在我国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在国际上实现了从“跟跑”向“并跑”“领跑”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