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经党中央批准,中宣部发布了第一批纳入精神谱系的精神。
2021年7月19日至12月17日,《人民日报》推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专栏,充分展示我们党在革命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形成的共产党人的精神,回溯这些宝贵精神所产生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深入挖掘其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系统展示其现实意义和重要作用,展现精神发源地今日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人民群众精神风貌。经人民日报社批准,《人民周刊》杂志社收录《人民日报》刊发的阐释这些精神的系列评论和专版报道,结集出版《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增刊,作为各级干部和广大党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案头资料、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理论水平的必备工具书。
增刊出版后,《人民周刊》和人民周刊网开设《精神谱系大家谈》栏目,邀请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党员群众,围绕精神谱系谈认识、说体会、话心得,把精神谱系的宣传和学习向纵深推进。2023年12月,《人民周刊》杂志社在京举办首届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研究与传播座谈会,会后本栏目更名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研究与传播》,以更好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精神,助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研究和成果转化。
中华民族在血与火中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凝聚的抗战精神,早已化作全民族同仇敌忾的历史记忆,彪炳千古、永载光辉史册。抗战精神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持续释放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向着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向前。
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激励和引导全社会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
课本中的天幕是那样繁星闪烁,照亮了孩子们求知创新的道路。期待更多小读者一起翻开教材,怀着崇敬之心,仰望这浩瀚的科学星空,感受中国科学事业的奋进与辉煌。
80年来,一代代气象工作者传承红色基因,走出了一条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气象事业发展之路,人民气象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
当抗战精神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传家宝,当年轻一代从家族记忆里读懂家国担当,这份精神将照亮我们来时的路,也将指引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继续书写家国同心的崭新篇章。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时代是需要英雄并一定能够产生英雄的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时代呼唤我们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如今,林皋已年逾九旬,经常有人问他:“为什么还要每天坚持工作?”林皋指着大坝的照片说:“你看这坝体,虽然经历了几十年风雨洗礼,却依然坚固挺立。我也想成为这样的‘基石’,把毕生所学融入国家发展的‘坝基’中,再多作一点贡献。”
时代在变,“两路”精神历久弥新。在建设和养护青藏、川藏公路过程中,形成和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鼓舞一代代“交通人”顽强拼搏、勇毅向前。
从上世纪80年代将量子光学理论体系引入国内,到90年代率先在国内开展量子信息科学研究,再到后来致力于打造我国自主可用的量子计算机,郭光灿在量子领域已经深耕了40余年。
2025年7月6日至8日,《人民日报》集中推出一系列报道和产品,在特别的日子重温抗战记忆,讲好抗战故事。这些报道和产品策划精心、制作精细,采访扎实、表达生动,情感炽热、直抵人心,在回望历史中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和伟大民族精神,在催人泪下的讲述中呈现全民族抗战那段艰苦卓绝的壮丽史诗,在创新传播中让正能量赢得大流量,激发全体中华儿女共同致力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
最新数据显示,“三北”工程攻坚战打响两年来,累计实施项目415个,完成建设任务1.64亿亩,成为“三北”工程建设史上投入力度最大、完成任务最多、建设成效最好的两年。本版聚焦扎根“三北”地区的治沙种树人,生动讲述他们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将黄沙染绿的动人故事。
日前,本报记者专访了3位院士,看他们在科普现场为大家带来哪些精彩讲述。听他们谈谈,科普工作如何才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