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铁人精神进校园”社会实践活动走进大庆市澳龙学校

2025-11-16 12:22:36    大庆精神宣讲团公众号

11月14日,东北石油大学大庆精神宣讲团成员前往大庆市澳龙学校进行主题宣讲。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大庆这座城市为什么会家喻户晓吗?”大庆精神宣讲团的亚木同学话音刚落,现场立刻沸腾起来。孩子们小脸上写满好奇,清脆的声音异口同声:“石油!”

“那大家快找找,生活里还有哪些东西是石油变的呀?”亚木同学的提问再次点燃现场,小朋友们立刻举起胖乎乎的小手,有的说“汽油”,有的喊“轮胎”,还有的念叨着“塑料袋”,稚嫩的回答让课堂充满童趣。

 

 

在孩子们热烈的互动中,亚木同学话锋一转,从“工业黑金”石油说起,缓缓翻开了大庆的奋斗篇章。她从爷爷奶奶辈“点灯靠油、耕地靠牛”的缺油岁月讲起,讲述了当年为打破“中国贫油论”,数万石油工人奔赴荒原、开展石油大会战的壮阔场景——寒风呼啸中,他们用冻得通红的双手搬运设备;夜幕降临后,他们围着篝火讨论钻井方案,最终在松基三井喷出了振奋人心的原油。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孩子们仿佛穿越回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眼中满是敬佩。

“石油工人靠‘两论’起家,边学习边实践;铁人爷爷们用‘苦干实干拼命干’,铸就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亚木同学指着图片里的铁人王进喜,动情地讲述着1205钻井队的故事:“他们喊出‘把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的口号,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誓言,用肩膀扛起钻机、用身体搅拌泥浆。‘人拉肩扛精神’‘干打垒精神’‘缝补厂精神’‘五把铁锹闹革命精神’‘回收队精神’‘修旧利废精神’艰苦奋斗六个传家宝,不仅是奋斗的见证,更是做人的榜样。”

思政课接近尾声,亚木同学说:“希望大家以石油人为榜样,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种子种在心里。爱国,就从爱护红领巾做起;创业,就从坚持完成作业开始;求实,就从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出发;奉献,就从帮助身边同学做起。就像那些闪闪发光的石油人一样,长大后成为有爱、有担当,能担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这堂大手拉小手的思政课,不仅让孩子们读懂了大庆与石油的故事,更让“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精神种子,在纯真的心田里悄悄发了芽。

 

 

大庆精神宣讲团将继续秉持“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理念,不断深化与各院校的合作,助力构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新格局,让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黑土地上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10月31日出征太空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