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将科学家精神融入字里行间

尤 炜    2025-09-17 09:09:50    人民日报

当下,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各地中小学校在教育“双减”中探索科学教育的“加法”,不断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为系统呈现反映我国科技成就和科学家事迹,人民教育出版社参与编写并出版的国家统编教材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等元素融入字里行间。以语文为例,薄薄的课本里蕴藏着一片璀璨的科学星空。

翻开今年秋季学期新投入使用的教材,这片星空越发璀璨。

我们可以重温许多“老课文”:《数星星的孩子》讲述了张衡的好问,《一定要争气》体现了生物学家童第周的志向,《活板》《邓稼先》影响了一代代人。我们可以读到新故事:《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蛟龙”探海》《天上有颗“南仁东星”》等课文是首次进入中学教材,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在全球科学领域的创新力量。特别是课文里书写的一名名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工作者,共同诠释着科学家精神,成为孩子们在教材里追的“星”。

科学家严谨治学的求实态度,也贯穿在教材的每篇课文、每个细节中。课文要做到文质兼美,便教利学,离不开精打细磨。《天上有颗“南仁东星”》的作者王宏甲根据教材需求,将22万字的《中国天眼:南仁东传》浓缩为一篇3000字的课文,五易其稿。他还走进教材试教试用的课堂,听取并吸收师生意见。

除了语文教材,科技成就和科学家故事也频频出现在统编道德与法治、历史教材中。既包括张仲景、祖冲之、沈括等古代杰出人物的故事,也有程开甲、钱学森、郭永怀、袁隆平、屠呦呦、黄旭华、于敏、黄大年等人的事迹。在“爱科学学科学”“确立人生目标”“维护国家利益”“学史崇德”等单元、栏目中,历史长河里的一名名科学家如一颗颗星,交相辉映,与师生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

课本中的天幕是那样繁星闪烁,照亮了孩子们求知创新的道路。期待更多小读者一起翻开教材,怀着崇敬之心,仰望这浩瀚的科学星空,感受中国科学事业的奋进与辉煌。

(作者为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主任)

 

《人民日报》(2025年09月17日 第 14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赓续红色血脉 谱写气象华章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