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兰亭序》与《祭侄文稿》天下第一行书之商榷

陈传席 2025-08-12 11:27:14 《人民周刊》

作者简介:陈传席,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美术史论家、美术评论家、博士生导师、人文学者、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人民周刊》新时代美术高峰课题组、中国画“两创”课题组专家成员。

 

《兰亭序》的真伪问题暂且不谈,本文只谈它的艺术水平。

1965年《文物》第六期发表了郭沫若的《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一文,台湾的徐复观反对郭沫若的“治学态度与方法”。其实郭沫若的治学方法还是对的,只是他认为《兰亭序》是伪托的根据还不足,但郭沫若严肃地说:“《兰亭序》帖即使肯定不是王羲之写的,它的书法价值是谁也不能抹杀的。”即是说否定《兰亭序》为真迹的人,也承认其艺术水平高。《光明日报》1965年7月23日发表了高二适的《兰亭的真伪驳议》(《文物》同年第七期也发表同一文),高二适驳议的力度也不够。当然,高二适对《兰亭序》的艺术水平是推崇的。我于30多年前读过郭沫若、高二适这两篇文章,其他参加辩论的文章都未读。但已向专家请教过,结论是:至今还没有人否定《兰亭序》书法的艺术水平。不论说《兰亭序》是真还是伪的学者,都承认《兰亭序》的书法艺术水平是高的,是“谁也不能抹杀的”。

图为宋拓神龙《兰亭序》,木面刻字“宋拓神龙兰亭真本小芳兰轩珍藏石卿重装”题签,内签题“宋拓兰亭容轩藏本”,故宫博物院藏。

笔者在青少年时临摹《兰亭序》9年,几乎一天都没间断,但我在20年前就说过,比较而言,《兰亭序》的书法艺术水平不是最高,注意不是说它水平不高,而是“不太高”,且是比较而言。至少说,《兰亭序》的艺术水平比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要差两个等级。

图为颜真卿《祭侄文稿》。

其一,格调不高古,有人可能会说,这正是其创新之处。创新可以,但不能使格调不高古。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则格调高古。

其二,书法的最高境界是散、淡。而《兰亭序》的书法并不太散,也不太淡。它是有所为而书,用心而书。而《祭侄文稿》则极散又极淡。书无意于佳乃佳。

其三,是散和淡的具体化。颜真卿写《祭侄文稿》,下笔、运笔皆十分自然,不做小技巧,不刻意为之。所有艺术品,技巧成分越少,其艺术价值就越高,技巧成分越多、越明显,则会影响其艺术价值。《兰亭序》书写时下笔、转笔多见刻意痕迹,露笔太多,作了很多不必要的强调,比如其第二行“少长咸集此地”,“少”字落笔处过分,“咸”字更明显。而“集”字的第一撇、“此”字几道竖,落笔处皆太过分强调,这就很不“淡”了。而《祭侄文稿》则绝无此类问题。

其四,《祭侄文稿》苍而秀,秀而苍。《兰亭序》秀而不苍,无怪乎有人说他为“女郎才”。

其五,《祭侄文稿》笔墨酣畅,气势连贯。《兰亭序》书写有安排的成分,谈不上酣畅,气势尤逊《祭侄文稿》。

其六,《祭侄文稿》用笔内在变化颇大,而且干湿浓淡、疾徐缓急的变化十分令人鼓舞。《兰亭序》则大逊之。

其七,《祭侄文稿》大气磅礴中见潇洒,雄放中见秀韵。而《兰亭序》虽潇洒,但不太大气,至于雄浑就更逊之了。

其八,《祭侄文稿》气势开张,圆笔居多。而《兰亭序》中很多字太紧,方笔成分居多。如《祭侄文稿》中“何图”的“图”、“爰开土门”的“开”,与《兰亭序》中的“俛仰之间”的“间”和“固知一死生”的“固”,一比较就明显地看出来了。又如《祭侄文稿》中“阶庭兰玉”的“兰”和《兰亭序》中第二行“兰亭”的“兰”,这一问题更明显地见出。

还可以列举很多例子,说明《兰亭序》的艺术水平不如《祭侄文稿》。

总之,《祭侄文稿》在大气、苍秀、气势开张、圆浑、连贯、自然(散、淡)等方面都超过《兰亭序》,生动更过之。《祭侄文稿》是一篇充满激情的书法艺术作品,比较而言,《兰亭序》则像一篇抄写作文的文字稿。

《祭侄文稿》才是“天下第一行书”,又是颜真卿的绝对真迹。

有了《祭侄文稿》,《兰亭序》不足以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至少说,它远逊《祭侄文稿》。

《兰亭序》可为“天下第二行书”。我把《兰亭序》降为“天下第二行书”,一是为了照顾广大崇拜《兰亭序》书法者的情绪;二是为了表示我的宽大、宽容的气度,不忍心再降之。否则,我会把它降为“天下第三行书”。那就暂定为“天下第二行书”吧。

难道你要否认王羲之的“书圣”地位吗?答曰:“绝对没有。”王羲之为什么被后人称为“书圣”,我早已写过文章。我在书法讲演中,如第二届国际书圣文化节上的讲演,此不再重复,我不愿附和郭沫若,但我对《兰亭序》是王羲之的真迹一直是怀疑的。

《兰亭序》书法的风格和现存王羲之其他书风比较,见不出性格的同一性。王羲之的行书应以辽宁省博物馆所藏的《姨母帖》为第一,那真是“淡无可淡”。我在辽宁省博物馆几次看到此帖,不但流连不忍离去,真至“十日不知肉味”。看过此帖后,其他的帖都不想再看了。看过此帖后,愈感《兰亭序》不足以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如果不是字数太少,《姨母帖》应和《祭侄文稿》同视为“天下第一行书”!风格各异而已。

王羲之的《初月帖》《十七帖》《远宦帖》《丧乱帖》《平安帖》《游目帖》《孔侍巾帖》《行穰帖》等,艺术水平都远在《兰亭序》之上,这些帖中的字,都是散而淡的,用笔自然而圆浑,像《兰亭序》中那些过分强调刻意为之的现象都是没有的。

王羲之的“书圣”地位、书法水平绝对不容否认,其书法的影响更是绝对不容否认。我否认的只是《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的地位(而且我认为现存的神龙本等《兰亭序》不是王羲之的真迹)。再次声明,我对《兰亭序》的书法艺术水平也并非完全否认,我已宽大地称它为“天下第二行书”,这地位也已不得了,即使是“天下第三行书”,地位也够高的了。凡是全盘过分地否认《兰亭序》的艺术水平者,也是错误的、不可取的。

(本文为新时代美术高峰课题组、中国书法“两创”课题组专稿)

 

(《人民周刊》2025年第14期)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