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些年,随着国家对民族文化复兴的推动、对文化艺术健康发展的大力倡导,书法界逐渐呈现出新的发展景象,但那些夹杂着西方国家有目的地对我们民族文化颠覆的艺术思潮与行为,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认识、明辨是非,增强文化自信,以促进中国美术现代化的早日实现。
警惕将西化倾向包装成对中国传统的“守正创新”
历史上,书法曾是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书写者甚众。现代以降,随着钢笔书写的普及,尤其汉字输入法的巨大冲击,使其实用功能几乎消失净尽,今天很多人已经不再靠毛笔书写,因此书法的发展问题也引发关注。大部分人讲求继承传统、守正创新;也有部分人把书法艺术以与国际接轨为名,追求“时髦”,迷惑大众。虽然在理论界和有识之士眼中,他们犹如皇帝的新衣,但我们依然不能忽视其在大众中的影响力,尤其那些披着“国际化”外衣,还能得到美术界权威人士加持的艺术“大腕儿”。
究其产生的原因,还是一些人对文化不自信的问题,也就是对本民族文化不够自信。深入研究分析就能知道,过去“与世界接轨”,与美国、与西方接轨时髦的时候,一部分人唯恐不与“世界”、与“国际”接轨,唯恐没有“走向世界”。
而今我们正在推动本民族文化艺术的复兴,倡导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独立自主,在这种特定的文化氛围中,有些人开始与时俱进地转换说辞,他们在中国传统书论、画论中逐章摘句,用于把一些明明是从西方模仿来的东西硬说成是对中国传统的“守正创新”,说成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创造,这种混淆视听的现象需要引起我们的警觉和明辨。
警惕用西方文化颠覆中国民族美术基础与核心
其实书法就是写字。几千年来,中国人用各种工具在各种媒介上写各种字体的字。不论是用甲骨文、金文,或是篆书、隶书、行书、楷书、草书,也不论是在甲骨、青铜器、石头上,或者是在绢、纸上,用刻刀或者毛笔,都是在写字;这些构成文字的线条或尖锐或圆润,或严谨整饬或龙飞凤舞,还是在写字;无论是石鼓文或是石门颂,是《平复帖》还是《祭侄文稿》,仍然是在写字。书法是文字和线条结合的艺术,书法艺术中,有文字所承载的丰富而深刻的精神内涵,当然也有点线运笔所形成的个性气质乃至胆识魂魄的传达,正是这二者的结合,才构成完整的书法艺术。
亦如讲究笔墨的明清绘画,固然已是笔墨至上,但山水还是山水、花鸟还是花鸟,山水花鸟的形象仍然是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中国有自己独立的一套艺术思维方式、观察方式、语言系统和传达方式。但是当有人从美西方横移过来如克莱因、马瑟韦尔、波洛克们的抽象表现主义(其骨子里是无意识,是前所未有、无所依傍的新创,是西方式视觉形式的东西),并以这些异质的生硬不化的东西冒充中国书法的革命,冒充“守正创新”,且忽悠成中国现代艺术时,难免不受到并非不懂书法的中国民众的指责。如果我们再看看美术院校学生毕业展中与书法类似的倾向,也是很让人忧虑的。这种从书法——中国民族美术基础中的基础、核心中的核心——入手的来自西方的文化颠覆,让人极其忧虑。
中国的文化艺术复兴需要汲取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但不需要这种没来由的艺术革命,中国文化的发展讲究中庸之道,讲究守中致和,讲究推陈出新、循序渐进。
警惕教师队伍西化阻碍本民族文艺发展
百年来的西化倾向在知识界已经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尤其在高校领域,在教师中影响颇大。由这些西化倾向的教师培养的学生们,尤其是一些高学历的学生和他们的老师,又自然会占据一些重要的部门,例如教学、文艺宣传和美术馆、出版社等关键部门,这样必然会对中国式现代化美术的建设,形成一定的阻碍。
在某次中国美术理论高峰论坛上,一个谈中国美术却张口就来海德格尔一类西方哲学家的年轻美术学者面对西化太重的批评,就直言不讳地说,我们的确对中国自己的传统不了解,的确满脑子装的都是西方的知识,但是能怎么办呢?我们的老师从来就是这样教我们的。除去这一套,我们甚至没法写文章!
在这种文化扭曲的风气中,中国式现代化美术究竟应该怎么建设、怎么发展?如果任由中国当代文化按照西方文化的思维和模式去发展,那么号称五千年文明传统的中国当代文化会被导向什么样的方向?这需要引起我们的深思与警觉。
警惕中国美术现代化的西化倾向影响文化安全
把个别人搞的那些在今天中国美术界、书法界装神弄鬼的东西放到美国的现代美术馆里去,那可是没有半点违和感,好像就是美国人自己折腾出来的东西。虽然仅仅是书法界个别人,但其“国际范儿”形象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美国那些“当代艺术”是怎么来的?那可是20世纪50年代冷战时期由美国政府操控、炮制出来作为冷战工具的,即使这些所谓“艺术”在美国有它存在的政治、文化基础,算是美国的当代艺术,但中国艺术家没有理由将它作为标杆和标准,以为自己的这些复制品也就真的“当代”了,否则我们“独立自主的原则”到哪儿去了?
面对美国这个只有200多年历史的国家,我们这个泱泱5000年文明的大国,总应该有点儿自己的文化自信。从另一个角度讲,问题就更为严重,因为这涉及我国文化安全的问题。
文化还有安全吗?可能很少有人思考这个问题。
其实汉民族不是一个人种学的概念,它本来就是一个文化学意义上的概念,汉民族从来就是多民族在中华文化大旗下的一个文化集合,算是文化综合体,包括汉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更是如此。因此,中华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立身之本、中国立国之本。
抗日战争最为艰难的时候,许多文化人就强调只要中华文化不倒,中国就有胜利的一天,中华民族就有复兴的一天。今天我国台湾地区的“台独”分裂分子,很简单的做法就是歪曲历史、改编教科书、毒害下一代,以求消灭中华文化在台湾的影响。
如果我们对中华民族文化缺乏自信,如果我们真的不自信到要用一种外来文化取代我们自身的文化,中华民族将无立身之本,中国将无立国之本!
2024年11月7日写于成都东山居竹山斋
(作者为四川大学教授,美术史论家,美术评论家,曾任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第二届、三届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美展评委,《人民周刊》新时代美术高峰课题组、中国画“两创”课题组专家成员;本文为新时代美术高峰课题组、中国画“两创”课题组专稿)
(《人民周刊》2025年第16期)
(责编:张若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