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桥与路

文 / 罗湘渝(株洲景炎学校1816班 )    2020-12-17 14:48:36   

我有两个家乡——株洲市区和茶陵县城。株洲市区是我的出生地,茶陵县城是我妈妈的出生地。这两个家乡,近些年来,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化最大的,当数家乡的桥和路。

株洲的桥

我认识的第一座桥,是外公带我在湘江边码头上看到的株洲大桥。外公告诉我,株洲大桥是株洲市横跨湘江的第一座大桥,1988年建成通车。后来,我先后认识了建成于新世纪之初的石峰大桥、建宁大桥,以及建成于2007年的天元大桥和建成于2010年的芦淞大桥。

2016年底的一天,爸爸告诉我,去河西上课终于可以不用绕四桥了,因为株洲第六桥—— 枫溪大桥建成通车了。这座有着钢索,没有桥墩的“悬索桥”,使得我们仅用20分钟就能过河—— 我终于可以午睡一下再赶去上下午的课了。

从过去只有一座桥到现有六座桥,从建一座桥要历时数年到用时仅为两三年,我看到了家乡发展的速度,感受到了家乡生活品质的提升和改善。

我的家乡——株洲,因水而生,因动力而闻名,因桥而美丽。桥,带来的是城市的延展和希望。

茶陵的路

2009年,外公外婆和爸爸妈妈带我回到老家——茶陵县火田镇贝水村。那时村里的公路还没有入户,我们的车开到离老家家门口不到百米的地方,车胎陷进泥坑里出不来了,外公唤来乡亲,大家连拉带拽才把车弄出来。当时我还小,对茶陵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路不好,泥巴多。

后来,我了解到,茶陵虽有两千年置县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勤劳善良的人民,却一度戴着“贫困”的帽子——因为地处罗霄山脉、湘赣边界,交通不便,导致经济落后。

2016年,回到茶陵老家,我惊讶地发现,水泥路已经修到了家门口。村里的车多了,叔爷爷家的晒谷坪上都停了好几台小轿车;去往舅爷爷家的路上,“湘东第一村”的楼牌跨过主干道,威武气派;沿着道路进山,可以进入国家3A级旅游景区——“卧龙村”。从泥巴路到水泥路,从穷乡僻壤到旅游景区,路的升级给家乡亲人带来了生活的改善。我的老家,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乡村了,俨然已经成为生态村、旅游村。

我的家乡茶陵,历史悠久,革命传统优良,因路而富裕。路,带来的是乡村的崛起和美丽。

我的两个家乡,看似很不同,但都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发展着、变化着。

我爱我的家乡,我爱我的祖国!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做乘风破浪的接班人
下一篇:扬帆起航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