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陕西近五年投入579亿元筑牢困难群众生活保障网

2020-10-29 16:28:56   

“近五年以来,陕西省民政厅累计投入民政事业经费579亿元,其中,367亿元用于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38亿元用于1.3万多个民政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10月29日,在陕西省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工作情况“决战脱贫攻坚”系列发布会上,陕西省民政厅副厅长戈养年表示。

据介绍,目前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覆盖所有贫困县,“爱心超市”覆盖所有贫困村,482个深度贫困村全部建有农村互助幸福院,为全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施低保覆盖率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实施低保覆盖率提升专项行动,兜住兜牢农村贫困群众基本生活底线。截至今年9月底,陕西全省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59.9万户、134.9万人,较去年底(107.3万人)增加27.6万人,有效防止了“脱保”“漏保”问题。

陕西省已脱贫人口中符合条件人员纳入兜底保障80.42万人,占18.06%。18.34万未脱贫人口(经核查,因自然减员原因,实为17.86万人)中符合条件人员纳入兜底保障17.25万人,占97%。4.33万脱贫监测人口中符合条件人员纳入兜底保障2.57万人,占59.28%。4.37万边缘人口中符合条件人员纳入兜底保障2.58万人,占59%,兜底保障扎实有力。

提升社会救助精细化水平,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落实“10个百分之百”和“20个关键环节”目标任务,确保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无缝隙全覆盖。截至9月底,“10个百分之百”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加大临时救助力度 全面落实特困人员供养政策

密切关注疫情汛情,全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今年1至9月,全省共实施农村临时救助49.2万人次,发放资金4.2亿元;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6次启动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向低保、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3.78亿元,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受疫情影响。截至10月15日,累计救助受灾群众22969人次。

全面落实特困人员供养政策,持续加强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全省现有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436所,可用床位5.9万张,形成了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功能完善、服务规范的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体系。

截至9月底,全省共保障农村特困人员12.53万人,其中分散供养8.59万人,全面落实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护理及监管责任,做到日常有人照料、生病有人看护。

健全政策体系 增强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工作合力

健全政策体系,加大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力度。下拨“两项补贴”省级补助资金4.28亿元,惠及100.8万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目前,全省共保障10.07万农村留守儿童、11.64万困境儿童;从今年1月1日起,将福利机构供养孤儿、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分别从1000元、800元/人月,提高到1400元、1000元/人月。全省建成农村互助幸福院13152个,覆盖77.29%的行政村,为农村老年人提供餐饮、临休、娱乐等服务。

汇聚民政资源,增强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工作合力。累计动员引导全省11778家社会组织紧扣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等重点工作广泛开展扶贫行动,累计投入资金44.43亿元,帮扶贫困群众283万人。累计投入资金1.68亿元,实施完成帮扶项目247个,助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夯实脱贫攻坚责任 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陕西省民政厅坚持尽锐出战,夯实脱贫攻坚责任。坚持政策标准,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实施精准方略,提高兜底保障工作质量。健全完善防返贫监测预警和救助机制。强化作风建设,凝聚决胜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下一步,陕西省民政厅将扎实开展“对标补短”工作,落细落实各项兜底保障政策,充分发挥民政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作用,大力推进“互联网+兜底保障”,做好受疫情灾情影响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建立健全解决相对贫困问题长效机制,加快构建分层分类的救助制度体系,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为有效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奠定坚实基础。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创建和谐新生活 绘就移民幸福梦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