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品牌 > 资 讯 > 正文

中国东方航空执飞我国首班全生命周期碳中和航班

2021-10-12 17:43:58   

“女士们、先生们,您今天乘坐的是中国东方航空‘全生命周期碳中和航班’,本次航班产生的二氧化碳当量,东航通过支持植树造林、可再生能源发电、天然气发电等项目实现了抵消,我们非常荣幸与您携手共同开启‘绿色飞行’空中探索之旅。”10月12日上午,伴随着如是客舱广播在东航MU5103“上海虹桥-北京首都”航班响起,我国第一班全生命周期碳中和航班成功首航。从当天到12月10日,东航将在13条国内精品航线上,执行全国首批、总计约780班全生命周期碳中和航班,为逾百万公里的航迹完成绿色飞行。

9点14分,本次MU5103碳中和航班从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起飞,278名旅客首班体验“碳中和绿色飞行”,航班于10点55分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从油田到高空,首度实现“全生命周期碳中和”

10月12日的MU5103不仅仅像以往中外民航业的碳中和航班那样完成航班运行中的碳抵消,更迈向产业链上游——依托中国东航、中国石化、中远海运联合完成的我国首船“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石油”,使得这一航班的航油,实现了从原油开采、运输、航空燃油炼制、储存、成品油燃烧的“全生命周期碳中和”。

2021年9月22日,中国东航、中国石化、中远海运联合在上海举办我国首船“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石油”认证仪式,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分别向三家企业颁发我国首份碳中和石油认证书。这一碳中和石油项目共有3万吨原油,是产自安哥拉的中石化旗下企业份额油,从西非启运,行程9300余海里,由中远海运运抵我国,在中国石化高桥石化进行炼制,油的产品之中,包括了5417吨航空煤油。三家单位基于航空业、能源业、航运业定位,通过购买碳信用的方式,分别中和了石油在不同环节中产生的碳排放。

作为唯一参与这一项目的民航企业,东航从今年10月开始,启用由该船石油所炼制的航空煤油,在国内首度执飞全生命周期碳中和航班。从今年10月12日到12月10日,东航及旗下上海航空,将在上海始发前往北京、广州、西安、成都、乌鲁木齐、沈阳、大连、昆明等国内航点的13条精品航线、共780余个航班上,实现燃油的“全生命周期碳中和”。

捐出绿色一百分,共践飞行碳中和

对于搭乘10月12日的MU5103和之后同类型航班的东航旅客来说,他们不仅仅是我国首批全生命周期碳中和航班的见证者,也有机会成为这一航班成功执飞的共同参与者、践行者——

东航的碳中和航班打通了旅客互动途径,旅客通过东航APP查询航班出行信息时,能清晰直观地看到碳中和航班的专属标记;购票搭乘东上航“碳中和”航班完成出行的旅客,将收到“东航邀请助力碳中和”的手机短信;旅客作为“东方万里行”会员,可以通过短信或点击东航APP首页的活动轮播图,参加碳中和行动,使用100分的“东方万里行”积分,支持植树造林、可再生能源发电等碳中和项目,参与抵消飞行过程中产生的碳足迹。

旅客在贡献积分、助力“碳中和”后,将获得东航颁发的电子勋章和感谢信,东航APP的旅客ID后,将出现电子勋章图标,并显示“环保勋章已点亮”。

据悉,东航碳中和航班的碳信用额度,是购买了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减排项目主要包括江西丰林碳汇造林项目、汉能海南州光伏发电有限公司共和50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南京金陵天然气联合循环并网发电项目。东航旅客捐出的积分,由此资助边远地区发展农林种植业、开发低碳绿色能源、助力乡村振兴。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老字号能否讲出新故事
下一篇:5G发展远超预期 华为“透底”下一步布局方向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