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品牌 > 资 讯 > 正文

招揽“高鼻子”和“天才少年”能助华为突破困境吗

赵熠如    2021-12-10 15:47:39    中国商报网

在坚持“舀到国内最上层的那瓢油”之后,华为今年又陆续宣布招揽法国数学家、BBC(英国广播公司)新闻节目负责人等加入。在消费者业务受限的困境下,“高鼻子”和“天才少年”能帮助华为突破困境吗?

 

广纳“高鼻子”

近日,华为法国公司社交媒体首度公开了法国数学家、2002年菲尔兹奖得主洛朗·拉福格(Laurent Lafforgue)亮相的视频。今年10月,拉福格加入华为巴黎研究所,与华为和学术界一起继续研究60年前被引入数学的拓扑斯理论。

除了华为巴黎研究所,华为还在法国巴黎设立了拉格朗日数学计算中心。据悉,有三位菲尔兹奖得主参与拉格朗日数学计算中心工作,他们分别是法兰西学院的皮埃尔-路易·利翁(Pierre-Louis Lions)、苏黎世理工的阿莱西奥·菲加利(Alessio Figalli)、法国高等科学研究所的马克西姆·孔采维奇(Maxim Kontsevich)。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BBC新闻节目负责人Gavin Allen宣布加入华为,担任公司执行总编辑。据悉,Gavin Allen在BBC任职17年,担任过多档BBC新闻节目的负责人,是BBC新闻委员会的核心高管。

这或许只是华为“高鼻子”团队的冰山一角。华为在2019年年报中曾提及,公司约有15000人从事基础研究,其中包括700多位数学博士、200多位物理和化学博士、5000多位工学博士。其此前曾强调,坚持每年将10%以上的销售收入投入研究与开发,特别要加强基础研究与理论突破,持续强力投资技术创新与发明。

今年9月,华为心声社区发布了《敞开胸怀,解放思想,敢于吸引全世界最优秀人才——任总在2022年优秀人才&“高鼻子”获取工作汇报会上的讲话》。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表示,现在要关注“高鼻子”人才的获取,给予海外研究所更多的预算。

“广招全球人才,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是华为持续发展的动力,即便业务做得再艰难,也得坚持下去,而且在这个时刻继续延揽高端人才,也能体现出‘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企业性格。”资深电信行业分析师马继华告诉中国商报记者。

 

精选“天才少年”

不只是“高鼻子”,“天才少年”也是华为极力招揽的一类人。

今年11月初,华为心声社区发布文章《种下一颗种子,繁衍成一片森林》,介绍了拿到华为“天才少年”最高档年薪201万元的钟钊博士的科研成果。文章中提到,钟钊入职不到一年,带领团队把AutoML(自动机器学习)技术应用到数千万台华为手机上,做到了在业界第一次将AutoML大规模商用的突破。

2019年6月,任正非表示,将在2019年从全世界招20名-30名天才少年,2020年还想从世界范围招进200名-300名。“这些天才少年就像‘泥鳅’一样,钻活我们的组织,激活我们的队伍。”任正非提到。

不过,自华为“天才少年”计划启动以来,三年中招募的“天才少年”人数不足20人。根据一封由任正非签发的华为总裁办电子邮件,华为对天才少年的工资发放实行年薪制,共有三档,分别为89.6万-100.8万元、140.5万-156.5万元、182万-201万元。

“过去30年来,华为的超速发展依靠的是重视人才、尊重人才、主动发展人才的管理体系。‘高鼻子’和‘天才少年’这两项人才策略,其实不是华为的新政策,而是过去30多年一直持续坚持的‘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人才引进老政策。”研发与创新管理咨询专家、《华为研发》作者张利华告诉中国商报记者。

 

能否突破困境

今年前三季度经营业绩显示,华为前三季度实现销售收入4558亿元,与去年同期6713亿元的营收相比下降了32%。与此同时,华为连续多年高增长的消费者业务也从2020年起按下了暂停键。根据年报,华为消费者业务多年来保持30%以上的增长,但在2020年这一增长率骤降为3.3%。“高鼻子”和“天才少年”的加入,能助力华为突破这一困境吗?

“华为持续30年在研发与创新管理体系上的更新再造,为引入天才少年、海外高端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再优秀的人才,也需要良好的研发与在创新管理体系基础上搭建的强有力的团队和组织的支撑。技术攻关,不是依靠天才灵光乍现,而是要靠整个团队的持续努力。”张利华表示。

“科研创新是高投入高产出的事业,高端人才众多和科研投入增加才有可能出现重大进展,但科研突破有很大偶然性。华为的科研投入是国内企业的样板,也是其持续发展的推动力,未来也将是其转型发展的基础。正是因为科研能力的存在,华为才能在如此复杂多变的压力面前屹立不倒。”马继华说。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传播中华文化 塑造品牌形象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