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品牌 > 资 讯 > 正文

奥迪转型加满电 “向东看”仍是全球车市赛点

2021-12-16 16:21:08    中国青年报

按计划,奥迪将在中国市场采取电动+燃油双线并举的路线,以电动车为主,继续扩大在中国的新能源车型阵容。奥迪汽车股份公司管理董事会主席杜思曼表示:“随着温泽岳博士的履新,我们将与在华合作伙伴一道,继续落实奥迪在其最大市场的电动化战略。”

岁末年初向来是汽车企业进行人事调整的旺季,从中人们也不难看出这家车企的业务布局和战略中心。再次向中国市场核心管理层派出精兵强将的奥迪印证了这一观点。

12月7日,奥迪公布中国市场核心管理职能的全新任命:自2022年1月1日起,温泽岳博士将出任奥迪中国总裁,领导奥迪在华业务运营。现任奥迪中国总裁安世豪即将退休。

“过去两年,我们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强化。随着温泽岳博士的履新,我们将持续助力中国未来出行的发展,并与在华合作伙伴一道,继续落实奥迪在其最大市场的电动化战略。”正如奥迪汽车股份公司管理董事会主席杜思曼所说,考虑到中国在奥迪全球市场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奥迪推动电动出行转型的决心,奥迪将始终聚焦中国市场。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奥迪在华累计销量达56.36万辆,同比增长9.9%,创下前三季度销量纪录。其中,国产车型销量同比增长4.4%,共交付49.86万辆,在汽车芯片供应短缺的挑战下仍保持了坚挺的市场表现。进口车型市场需求尤为强劲,销量同比劲增85.6%,共计交付6.42万辆。值得一提的是,奥迪今年实现了在华累计销量突破700万辆大关的里程碑,成为了国内首个实现这一成绩的豪华汽车品牌。

 

“中国市场是奥迪未来成功的战略要地”

有人说,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仅局限于吸引外国资本和获取先进技术,国内各行各业同样渴求管理上的先进经验。汽车产业同样也不例外。

“中国市场是奥迪未来成功的战略要地。在过去两年中,安世豪成功书写了奥迪在华业务发展的全新篇章。”杜思曼坦言,自己难以忘记,在今年上海车展期间,安世豪与中国一汽总经理、上汽集团总裁以及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EO携手同台亮相。“这一历史性时刻是奥迪在华业务全新发展的最好写照。我谨代表奥迪管理董事会,衷心感谢安世豪做出的贡献,并祝愿他在人生的新阶段一切顺利。”

2005年至2008年,被奥迪公司高层誉为“奥迪在全球最出色的销售人员”的安世豪空降中国,担任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负责奥迪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业务。2007年,奥迪在中国市场销量首次突破10万辆,使中国市场成为奥迪在德国本土以外的第一大海外市场地位。

2020年,安世豪再次披挂上阵,重返中国市场,一边处理自己擅长的市场和销售业务,一边肩负着“聚焦合作伙伴关系、品牌管理、产品及经销商等业务领域”的重大挑战。如今,在帮助温泽岳顺利交接工作后,安世豪将功成身退。

“奥迪在中国的成功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成绩,而是一批有理想、有胆识、有谋略之人的合力之举。”安世豪认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乘用车市场,未来十年还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豪华车市场,现在的奥迪已作好准备,去应对行业变革中的各种挑战。

事实上,由于中国经济率先复苏,中国汽车市场被认为是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强劲引擎。尤其是在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推进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被放在了核心位置。其中,“得中国市场者得天下”的规律在今年的全球豪华车市场中更为明显,而现在正是各大豪华车品牌抢占“空间”的关键时刻。

这显著激发了包括豪华车品牌在内的全球汽车领军企业,以更大的热情“加码”中国市场。作为中国豪华车市场垦荒者,奥迪自然不会错过这一关键时期。

从率先在华进行本土化生产,到开创国产车型加长的先河;从引入全球统一的销售服务体系,到成为第一家携手两家本土合作伙伴的高端汽车品牌,再到成为BBA德系三强中率先推出明确电动化时间的品牌,奥迪始终踩在自己的节奏上。尤其是在绿色出行和低碳生活的环境背景下,奥迪继续加速推动其电动化转型进程,布局未来出行解决方案,中国市场更是成了奥迪推动电动化转型的战略要地。

今年年中,奥迪发布了“Vorsprung 2030”全球战略,制定了电动化转型的明确规划:2026年开始,奥迪面向全球市场推出的新车型将全面切换为纯电动产品,并在2033年之前,逐步淘汰最后一批内燃机的生产。

按计划,奥迪将在中国市场采取电动+燃油双线并举的路线,以电动车为主,继续扩大在中国的新能源车型阵容:到2022年,将布局近10款电动化车型,其中5款车型国产;从2023年起,奥迪将在全球亮相首批PPE车型,并在中级、全尺寸车型细分市场继续推进电动产品攻势。2024年,奥迪将携手中国一汽开始投产首款基于PPE平台的电动化车型。

此外,为了更好地倾听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奥迪中国北京设计中心作为奥迪在全球三大设计中心之一,将中国作为创新前沿阵地,并把中国消费者的独特需求转化到车型设计之中,为中国市场打造专属豪华汽车。

“超过30年的成功发展为奥迪积累了大量中国市场经验,并拥有了数百万用户拥簇、两大本土合作伙伴和史上最强大的产品阵容。”有奥迪中国员工在人事变动的评论区留言说,在全球战略和中国本土战略的指引下,奥迪有信心也有实力在新任总裁的带领下,重回中国豪华汽车市场的第一名。

 

电动化产品攻势继续发力,“大象转身”未来可期

就像每逢关键战役,将军必然会派最精锐、装备最精良的部队冲锋陷阵。对于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以及前沿技术的创新高地来说,任何一家跨国车企都势必派出最优秀的管理人才,端出最强大的产品矩阵。

杜思曼表示:“温泽岳博士拥有丰富的中国市场经验,在这一岗位上,他将在推进奥迪在华未来战略的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

据了解,温泽岳博士拥有机械工程学位。早在2004年他就加入了大众汽车集团,并曾在大众商用车和奥迪的生产部门以及大众汽车集团的生产规划及生产战略部门担任管理职务。2013年,温泽岳博士出任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经理及董事,负责技术研发、产品管理及生产制造工作。

在接下来的7年中,一汽-大众经历了快速的发展阶段。得益于独特的产品攻势以及研发能力的不断扩展,一汽-大众成功实现了转型。在这一时期,一汽-大众有10座新工厂投入运营,其中包括位于佛山、天津、青岛的奥迪新生产基地。

当时,温泽岳曾向记者感慨说:“这样的投产速度在全球范围来看都是十分罕见的。”时间一度成了温泽岳和团队最大的敌人,却也再一次验证了企业的体系能力,以及这位德国高管对精益生产管理的熟悉程度。

这样特殊的经历,无疑会为接下来奥迪密度空前的电动化产品攻势安上“保险丝”。

在11月闭幕的2021广州国际车展上,奥迪推出了包括Q4 e-tron国产版,Q5 e-tron国产版、e-tron Sportback以及奥迪A8L Horch等强大的产品阵容。这意味着,奥迪的产品投放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无论在电动汽车领域还是传统汽车领域,奥迪充分发挥了’1+1>2’的双合作伙伴优势,展现出了奥迪强劲的品牌实力和产品阵容,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奥迪在中国豪华电动汽车市场占领上风的实力。”有分析人士表示,奥迪背靠庞大的大众集团,技术底蕴自然不容置疑,借助集团的体系化优势,更是可以快速达成规模效应,这在软件驱动发展的时代尤其重要。

据了解,大众集团旗下软件公司CARIAD已经有约1000名中国的软件工程师,将中国客户的需求和喜好,以及中国独特的数字化生态融入未来全球软件平台,将在技术领域为奥迪注入更多能量。

“目前看来,无论是作为一个行业,还是作为人类出行的解决方案,汽车都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继续存在。”上述专家直言,汽车行业的日新月异,为车企创造了无限的机遇和可能性。“虽然传统车企转型很难一蹴而就,但就像大象转身,虽然看似缓慢,一旦调整好方向,其平衡、体量大等优势,就能让它们更有能力把握新机会。”

他表示,奥迪在中国根基深厚,是第一个进入中国的豪华汽车品牌。“一汽-大众奥迪的历史已经超过30年,而2020年上汽奥迪的落地生根,开创豪华品牌新零售的先河,将成为奥迪品牌未来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凭借技术优势与深耕中国多年的经验,奥迪定将在行业转型新业态中继续保持引领地位。”

目前,中国豪华车市场年销量超过300万辆,2030年年销量有望超过500万辆,其中新能源车的销量比例会超过40%。因此,在新主帅温泽岳的带领下, 奥迪中国既要直面当前汽车消费、技术产业双升级的挑战,也要与一汽奥迪、上汽奥迪的团队加强合作,找到属于电动出行新玩家的答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扬州城控集团:城市综合运营服务商助力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