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品牌 > 资 讯 > 正文

亚马逊7年来首次出现亏损

2022-07-08 15:37:53    中国商报网

日前,亚马逊前物流总管戴夫·克拉克离开了这家总部位于美国西雅图的网络电商巨头,出任美国航运软件公司Flexport的CEO。在他离职之时,亚马逊庞大的仓储和配送业务正被产能过剩问题所困扰,而在他任职的23年里,大部分时间都是负责这块业务。

克拉克辞职之际,正值亚马逊7年来首次出现亏损。根据亚马逊今年4月末公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其2022年第一季度净亏损额达到38亿美元,而去年同期净利润为81亿美元。亚马逊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还显示,预计过大的存储空间可以在2022年上半年为亚马逊带来100亿美元的额外成本。

有人怀疑,在这样的背景下,克拉克的离职是被押上了“刑场”。但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认为,克拉克此举应是出于自愿,而且还带有一丝自虐的意味。他以往的功绩足以秒杀大多数企业家——通过“闪电战”扩张零售版图,让亚马逊的包裹服务于全球各地。而现在,克拉克又要去支持正在与全球供应链困境作战的公司去了。

疯狂扩张导致仓储严重过剩

这样一来,克拉克把一个非常令人头疼的问题留给了亚马逊总裁安迪·贾西。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亚马逊的在线零售构建不断加速,稳坐全球网络电商头把交椅。2020年—2022年,为适应全球电商市场的需求,亚马逊不断扩张,在各地纷纷建立大型物流配送中心,以加快商品配送的速度。

根据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报道,亚马逊过去两年疯狂扩张物流布局是从美国本土开始的。在疫情暴发的早期,亚马逊就意识到防控措施将刺激网购需求。这时的亚马逊将“谨慎”抛到了九霄云外,在美国大肆兴建仓库、招募员工。而且继2021年年底亚马逊公布了450多个新增物流点外,今年第一季度这家网络电商巨头又投入了60亿美元的额外费用,其中大部分费用用于员工规模、仓储规模的扩张。这些物流点主要用于存储、分类和配送货品。

亚马逊首席财务官布莱恩·奥尔萨夫斯基近日承认,他们选择扩大仓储规模,是基于“极不稳定的交易需求前景”。

美国物流咨询公司MWPVL的马克·沃尔夫拉特说,亚马逊这两年建造的物流中心面积相当于美国无所不在的超市巨头沃尔玛半个世纪的建设总量。

但是,随着市场的变化,亚马逊曾经的优势变成了如今的劣势。现在,亚马逊不得不开始承受仓储容量过大的压力。美国彭博社的报道称,亚马逊过剩的仓储容量可能达到了90多万平方米,甚至可能是这个数字的3倍。

在近期召开的股东大会上,亚马逊总裁安迪·贾西还证实了此前美国彭博社发布的一份报告,称亚马逊打算削减部分仓库空间以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

据透露,亚马逊正考虑将90多万平方米的空间转租出去,这一面积相当于其最大的12个配送中心的总面积。

除了转租之外,亚马逊还可能通过与房地产商的谈判来终止租赁协议,其中包括全球知名的仓储运营商安博(Prologis)。此前亚马逊一直是该运营商的最大租户。

人员过剩增大成本

与仓储面积一同激增的还有员工人数。在经历了数月的人工短缺之后,随着网络购物的降温,亚马逊的配送网络进入了人手过剩的状态。亚马逊首席财务官布莱恩·奥尔萨夫斯基在亚马逊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发布后表示,人员过多导致“生产力下降”,而且与去年相比增加了约20亿美元的成本。

一项不完全统计显示,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亚马逊的物流配送中心增加了数十万个工作岗位。其中仅在2021年下半年,亚马逊就增加了27万个工作岗位。自2019年以来,亚马逊的员工总数几乎翻了一番,达160万人。

但随着疫情造成的影响慢慢消退,人们开始重新前往实体店购物,再加上一些员工休假返回,亚马逊迅速从人手不足的状态转变为人手过剩。劳动力过剩增加了亚马逊的用工成本,从而摊薄了企业利润。

随着增长放缓、各种成本上升,亚马逊的零售业务正在削减对外招聘指标,而且削减的是领取企业年薪的职能部门员工,而不是领取小时工资的临时工。知情人士透露,亚马逊的某些部门已将招聘人数削减了7%,而负责亚马逊网络卖场、仓库配送和物流等业务的“全球消费者业务”部门已把今年的招聘人数削减了1500多人。

除了扩张过度、人员过剩外,亚马逊要面对的还有其成立28年来第一次遇到的通胀旋风。

美国《华尔街日报》在今年4月的一篇报道中表示,亚马逊将迎来一个艰难的夏天。因为亚马逊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清楚地折射出通胀环境下成本上升和需求放缓对其造成的多方面影响。财报显示,亚马逊2022年第一季度净销售额为1164亿美元,同比增长7.3%,这是其自2001年以来的最低增速,也是亚马逊首次连续两个季度销售额增幅低于10%(上一季度同比增幅为9%)。

事实上,亚马逊的销售额增速长期维持在两位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线购物需求激增,其销售额增速一度跃升至40%以上。随着美国经济重新开放,亚马逊的销售额增幅出现明显放缓。

亚马逊对2022年第二季度的预测也令人失望。亚马逊预计,其2022年第二季度净销售额为1160亿美元至1210亿美元,但低于分析人士普遍预期的1250亿美元,且2022年第二季度可能再次出现亏损。亚马逊预计,第二季度运营利润在10亿美元到30亿美元不等,远不及分析人士普遍预期的68亿美元。

报道还称,2022年第一季度表现乏善可陈是意料之中的。通货膨胀和燃料成本的上升,使这家拥有大量飞机和送货卡车的企业运营环境不佳。

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第一季度亚马逊的总营业费用达1127.75亿美元,同比增长13%。其中,销售成本为664.99亿美元,同比增长6.6%;履约费用达202.71亿美元,同比增长22.6%。亚马逊目前有160多万名全职员工,仅仅是燃料成本就已相当可观。根据美国汽车价格跟踪网站GasBuddy的测算,美国2022年第一季度柴油价格飙升了43%。

为了应对不断上涨的燃料成本和通胀,亚马逊早些时候曾宣布,向使用其货运服务的美国商家征收5%的燃油和通货膨胀附加费。

除了增收燃油附加费外,今年2月亚马逊还表示,Prime会员(亚马逊推出的收费会员制度)的服务费将从每年119美元提高到139美元,Prime会员的月服务费也从每月12.99美元涨到了14.99美元。亚马逊2021年年报显示,其在美国拥有1.66亿名Prime会员。仅靠提价这一举措,就可为亚马逊带来20亿—30亿美元的收入增量。

国际业务是不是烫手山芋

过度扩张、员工过剩、通货膨胀在2022年第一季度给亚马逊同比增加了约20亿美元的成本并令其陷入亏损。4月,亚马逊总裁安迪·贾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通胀、新冠肺炎新毒株和地缘冲突导致亚马逊的运营成本已经高得难以承受。

而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表示,同样产能严重过剩的国际业务可能给亚马逊带来更大的麻烦:亚马逊在2022年第一季度北美销售额同比增长8%之际,世界其他地区的销售额却下降了6%。

在考察亚马逊时,人们最关注的是其北美零售业务——主要是美国,但也包括加拿大和墨西哥。这部分业务为亚马逊贡献了很大一部分销售额,在2022年第一季度几乎占到60%份额。

亚马逊的国际业务涉及几十个国家,包括日本、印度、西欧部分地区以及其他地方,但这些地区的销售额只占亚马逊总销售额的25%,其余的销售额来自于其快速增长的云业务AWS。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以外的市场便成了一个大问题,因为海外市场的成本控制可能比美国本土更难。

美国券商研究机构盛博(Bernstein)的马克·什穆里克表示,英国和欧洲的电子商务整体市场渗透率多年来首次萎缩,消费者信心正在急剧下降。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表示,在经济繁荣时期,美国以外市场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很容易被忽视,但现在却越来越突出,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盈利。亚马逊的国际业务几乎常年亏损,今年前3个月的亏损尤为严重。造成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其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扩张。另一个问题是消费力。据亚马逊首席财务官布莱恩·奥尔萨夫斯基透露,亚马逊一年平均向每名美国消费者提供价值881美元的商品和服务。第三个问题是,在较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简陋而竞争激烈,在那里投资看起来就像是在填一个个无底洞。

更何况,新冠肺炎疫情之下,非常态的消费环境同样催生、强化了亚马逊的对手。作为充分竞争市场,北美、欧洲、亚太几大市场上的各电商平台如今正环伺着亚马逊。

然而,亚马逊打算继续进行国际扩张,并认为欧洲的电子商务渗透率放缓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疫情封控期间过度依赖网购的一种逆反应。而无论世界经济如何变化,亚马逊坚信商业从线下到线上的结构性转变是真实而永久的。

如果亚马逊的预测是正确的,那么克拉克的继任者很快还将建造更多的仓库,亚马逊将重新加速扩张。(编译 荻凡妮)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盒马生鲜奥莱低调进京 全场五折靠什么赚钱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