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品牌 > 资 讯 > 正文

重组草案公布 国家电投核能资产整合按下加速键

燕云    2025-03-12 11:19:02    证券时报网

3月11日晚间,国家电投集团产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电投产融”,000958.SZ)披露重大资产重组草案,进一步明确合并重组细节,并披露于3月27日召开股东大会。

相较于2024年10月发布的预案,草案新增了募集配套资金的具体用途,进一步明确了资产估值情况、募集资金具体规划以及未来发展路径,标志着重组进程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未来本次交易顺利完成后,将成为国家电投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促进国有优质资产整合,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性案例。

国有资产改革稳步向前 电投产融即将迈向千亿蜕变

与此前的预案相比,最新公布的草案主要有两大新增事项。一是披露拟置出资产和拟置入资产的评估情况。本次交易方案包括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电投产融拟置入电投核能100%股权,并同步置出资本控股100%股权。根据相关资产评估报告,以2024年9月30日为评估基准日,其中置入资产电投核能估值571.23亿元,置出资产资本控股估值151.08亿元。

公告显示,未来交易顺利完成后,电投产融2023年12月31日资产总额将由458.27亿元增至1176.39亿元,增幅为156.70%;2024年9月30日资产总额将由471.32亿元增长至1218.57亿元,资产规模将大幅上升,上市公司的资金实力和业务规模得到显著提高。

二是新增了募集配套资金的具体用途。据草案披露,为增强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财务安全性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本次资产重组的同时,上市公司将以询价发行的方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募集配套资金总额不超过50亿元。本次重组募集配套资金将用于置入标的公司电投核能旗下山东海阳核电站3、4号机组项目的建设。

据了解,电投核能控股目前在运核电机组2台、合营在运核电机组6台,在运核电机组权益装机规模745万千瓦;控股在建机组2台,装机250万千瓦,并拥有优良的沿海储备厂址。此外,国家电投控股但尚未注入电投核能的在运和在建机组共有6台,合计装机规模807万千瓦。随着交易推进、配套资金的注入,依托于原有的项目储备坚实基础,在我国核电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的背景下,电投核能的核电装机规模将实现稳步增长,迎来高质量发展时期。

在重组草案中,电投产融强调,“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将立足于核电发展思路,紧抓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国企改革的机遇,通过投资建设相关项目或其他有效途径,扩大公司经营范围,提高抗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将公司发展成为资本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力、能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的核电上市公司。”

积极有序推进核电建设 核能多元化运用可期

国家电投集团是中国第三大核电投资运营商、领先的核电技术供应商,按照国务院的要求,承担三代核电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战略任务。在此背景下,电投核能始终以技术先进性和创新性为工作第一要务,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以提高核电技术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据悉,电投核能旗下在运、在建、拟建机组采用多种领先市场的核电技术路线,包括AP1000、CAP1000和“国和一号”(CAP1400)等。山东核电的山东海阳核电站1、2号机组项目采用的AP1000核电技术路线以其特有的非能动安全系统和模块化设计是目前世界上安全性高、先进的核电技术。

山东海阳核电站3、4号机组项目采用的CAP1000技术是中国在引进美国西屋公司AP1000技术及依托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全面消化吸收并通过再创新而形成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非能动压水堆核电技术。未来随着配套募集资金的注入,技术的国产化利用率有望实现进一步突破。

此外,电投核能控股子公司莱阳核电拟建的6台机组采用的“国和一号”(CAP1400)技术是在引进消化吸收三代非能动压水堆核电技术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型号,采用“非能动”安全设计理念,单机功率达到150万千瓦,是中国自主设计的最大功率的核电技术。

2025年是我国“双碳”目标提出五周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为今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之一。

2024年1—9月,我国核电发电量约为3278亿千瓦时,与燃煤发电相比,核电发电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41亿吨,相当于植树造林98.17万公顷,具备明确的绿色低碳属性。同时核能还可替代煤电进行清洁供热,能够在推进热力供应碳减排方面发挥突出作用,助力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目标的实现。

电投核能的“暖核一号”项目采用核能零碳供热技术,山东核电围绕核电厂余热利用和地方清洁取暖的实际需求,在国内率先开展大型压水堆热电联产研究与实践,逐步确立高品质热能发电、中品质热能供热、低品质热能生态建设的基本思路,打造了“海阳核电核能综合利用”创新品牌,建成投运了包括“暖核一号”在内的一批核能综合利用创新示范项目。

国家电投将核电装入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大动作,正是锚定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企业的发展方向,打造清洁能源供应体系的具体落地。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广西拓展海外铝土矿资源取得积极进展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