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图片频道 > 正文

青海发现秦代石刻 定名“尕日塘秦刻石”

2025-09-16 16:39:39    人民网

9月15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确认此前在青海省玛多县发现的石刻为秦代石刻,定名为“尕日塘秦刻石”。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7月25日拍摄的“尕日塘秦刻石”。新华社记者 杜笑微 摄
 
7月25日拍摄的“尕日塘秦刻石”。新华社记者 杜笑微 摄
 
7月25日拍摄的“尕日塘秦刻石”所在地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扎陵湖北岸(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杜笑微 摄
 
7月25日拍摄的“尕日塘秦刻石”所在地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扎陵湖北岸(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杜笑微 摄
 
7月25日拍摄的“尕日塘秦刻石”。新华社记者 杜笑微 摄
 
7月25日拍摄的“尕日塘秦刻石”。新华社记者 杜笑微 摄
 
9月15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确认此前在青海省玛多县发现的石刻为秦代石刻,定名为“尕日塘秦刻石”。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9月15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确认此前在青海省玛多县发现的石刻为秦代石刻,定名为“尕日塘秦刻石”。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记者9月15日从国家文物局获悉,针对此前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的位于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卓让村扎陵湖北岸的石刻,国家文物局安排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建工作专班,调集石质文物保护、秦汉考古、古文字学和书法篆刻等领域专业人员集中科研攻关。经审慎研究,认定为秦代石刻,定名为“尕日塘秦刻石”。

“尕日塘秦刻石”是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成果,刻石与扎陵湖关联形成文化景观,整体保存基本完好,文字多数清晰可辨,因刻石中年月日俱全,不见于文献记载,是我国目前已知唯一存于原址且海拔最高的秦代刻石,矗立河源,补史之缺,意义重大,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