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以综治中心工作规范化建设为抓手 全力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王 宇    2018-01-31 18:54:48   

综治中心作为直接面向基层、联系服务群众、组织协调各方、统筹履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职能的综合工作平台,发挥着协调各方、为民办事、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作用,是深化平安密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10月,我区坚持“试点先行、分步实施、逐步推进、全面推开”工作思路,以推进场所建设为抓手,以规范工作制度为基础,以整合综治力量为保障,以增强实战功能为核心,开展了镇街(地区)、村(社区)两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心(以下简称“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2017年3月,五个试点地区顺利通过全市集中验收。9月底,全区基层综冶中心均已基本实现规范化运行。

 

一、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主要做法

我区根据各地区经济状况、人口规模和实际需求,因地制宜,积极整合现有资源。在纵向上,推动区、镇街(地区)、村 (社区)三层级综治中心运转规范化,横向上,促进综治中心与相关部门资源整合,实现信息共享、协调一致,有效发挥了综治中心联系群众、化解矛盾,维护安全稳定的作用。

(一)建设“一个平台”

在区级层面,整合网格化指挥平台、流动人口管理平台、应急指挥平台、党建全程记实平台、视频监控平台5个平台,增设便民服务热线,构建“5+1”综治工作平台。在镇街(地区)层面,整合空间资源,打造集视频监控、应急指挥、情况会商、日常办公于一体的“多能合一”的综治中心,确保各项硬件设施齐全。在村(社区)层面,打造“两站三室”于一体的多功能中心。

在整合平台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的综治信息系统。综治信息化体系由“双六模块”组成,即:基础应用云模块,包括“实有人口服务管理”“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社会组织服务管理”“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公共安全管理”“社会治安管理”;拓展应用云模块,包括“密云水库巡查守护”“群防群治工作”“铁路护路工作”“‘护城河’联防联控”“政法综治宣传”“法律法规”。综治信息系统“双六模块”为综治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技术和结构支持。

(二)坚持“两个推进”

一是推进“雪亮工程”,实现技防全覆盖无盲区。通过区财政支持与镇街自筹等渠道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在各镇街(地区)主要路口、居民小区、村庄、治安复杂区和案件高发区安装摄像头,打破现有摄像头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市、区、镇街(地区)三级连通共享。截止目前,联入二、三级视频监控平台探头2263个,整合全区中小幼、医院、民防、水库、水镇景区等社会单位视频监控图像464个,基本覆盖了全区主要地区和重点场所。建设车辆号牌识别监控75处,安装车辆抓拍机227个,可监测车道196条,覆盖全区39个加油站,率先实现对加油站的全覆盖,为反恐防恐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推进“网格化管理”,实现综治中心工作外延。加强网格员队伍管理,拉宽网格员业务覆盖面,网格员在履行自身职责的同时,对发现的治安类(可疑人员、可疑车辆、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等)、环境类(散发张贴邪教传单、垃圾乱倒、焚烧、清运不及时等)、违章建设类(私搭乱建、房屋建设等)事件及时上报。开发手机APP移动办公软件,依托手机APP平台,通过网格员和便民服务热线群众反应的各类事件,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座席)根据科室职能,将问题、事件派发到相关科室解决并督查,综治中心对事件进行汇总、建档,并对解决事件进行督查,实现对事件处理的闭环管理。

(三)强化“三个保障”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由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的基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开展基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京密综治委〔2016〕9号),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工作目标,对硬件建设、组织设置、工作职能、信息化建设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形成了镇街(地区)综治中心工作由主要领导负总责,一个领导分管、一套体制机制统筹、一个平台运作、一个窗口接待群众的工作格局。

二是强化制度保障。通过三项制度,完善综治中心日常运行机制。第一,议事制度。每周,召开一次综治中心各部门工作人员会议,沟通工作情况,研究和部署下步工作。第二,例会制度。每月初,综治中心召开一次由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工作例会,研判分析社会治安形势,总结经验,制定相应工作对策,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并及时编发《安全稳定月报分析》。第三,通报制度。每季度,综治办负责,对综治中心各部门开展工作情况进行通报,对重点人、重点事进行讲评,激励先进,督促后进。

三是强化物质保障。为做好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大人、才、物保障力度,共投入170万元,用于综治信息化建设,每年对20个镇街(地区)投入957万元,作为综治中心运行经费。积极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比如,十里堡镇聘用4名社区工作者负责综治中心日常运转、信息采集和信息系统维护工作。

(四)建立“五联”机制

即纠纷联调、治安联防、工作联勤、问题联治、平安联创的工作机制。纠纷联调机制。坚持不稳定因素排摸、分析、化解、预警工作。坚持每月一次排查报告制度,特殊情况做到随排随报;坚持辖区重大事项风险评估制度;坚持开展周一上午班子成员或中层干部到信访办进行接访。治安联防机制。综治中心牵头,定期召开形势分析会,研究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以公安民警为主导、专业治安防范力量为骨干、群防群治队伍为补充的治安联防工作网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治安巡防活动,落实各种治安防范措施。平安联创机制。围绕平安创建总体目标,借助街道综治中心这一平台,将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和平安创建工作网络、工作机制逐步向基层单位延伸,实现职能部门、综治中心和基层单位的对接,与平安村(社区)、平安企业、平安校园、平安市场、平安工地等各项平安创建活动协调联动,整体推进。工作联勤机制。利用各种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利用街道的心理咨询站开展矫正归正人员帮教活动;立足群防群治层面加强反邪教工作;联合铁路部门开展了铁路护路专项行动,提高了铁路沿线群众爱路、护路意识;联合派出所、教育部门开展了校园安全综合治理专项工作,强化了校方及学生安全意识。问题联治机制。会同派出所、行政执法加强了对学校、幼儿园周边环境的检查整治,学校、幼儿园安全防护意识、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周边环境得到改善。开展了黑网吧专项整治,牵头工商、公安等部门共同查处、取缔黑网吧。

 

二、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成效

从试点情况看,我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综治基层基础得到了强化,综治工作水平得到提高:

1.硬件设施全部保障到位。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各镇街(地区)对于硬件设施的保障全部得到了落实。全区综治中心办公用房达到1800平米,电脑、技防设施、通讯设施等硬件均得以保障到位,辖区内综治、公安、司法、信访、维稳、流管、610办公室、网格等相关职能部门派专人入住“中心”合署办公,并将重点视频图像、网格、全程纪实、便民中心等信息系统一并纳入综治中心,实现了资源的整合、信息化办公。

2.平台搭建全部完成。各镇街(地区)顺利完成了网格化平台、流动人口管理平台、应急指挥平台、党建全程纪实平台和视频监控平台的整合,多平台的集成整合,实现了区、镇、村三级视联网会议系统建设的联网应用,区、镇街(地区)、村 (社区)三级能够通过应急指挥系统和党建全程纪实系统完成视频会议;实现了综治信息系统与网格化系统全部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的共享与实时更新。同时,各试点镇结合本镇工作实际和需求,研发了业务科室相关工作模块,如重点人管理、商户管理、环境管理、民政服务等业务模块,逐步实现部门业务办理、记录、分析信息化,将信息化应用真正延伸至基层,体现了信息技术在综治工作的充分应用。有些镇街还设置了本镇街的非紧急救助便民电话收集民众对综治问题的反映。截至目前,共收集数据7000余条,群众关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3600多个。

3.管理力量整合到位。一方面整合综治办、610、信访办、派出所、司法所、工商所、食药所等部门工作人员合署办公,负责处理重点、难点综治维稳和社会治理工作,形成多部门职能上融合、力量上整合、工作上配合的工作格局。另一方面整合保洁员、流动人口协管员、“六护”人员等各方力量,组成网格员队伍,统一规范职责、规范工资待遇,签订岗位职责承诺书,并制定事件上报奖励制度,确保网格员队伍发挥作用及时、有效、管用。例如,十里堡镇整合了综治、司法、信访、城管、工商等部门人员合署办公,同时整合了286名网格员队伍开展日常巡查。

4.工作能力明显提升。一是加强队伍建设,为综治中心发展注入了持续动力。在中心建设上,区、镇两级从人员配备、经费物质等方面给予了政策倾斜,助推综治中心建设规范、有效、实用。同时,定期对中心工作人员进行分类培训和考核评议,综治队伍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二是各试点综治中心在日常运营中,开创了事件处置机制、会商研判机制、督导检查机制、考核奖励机制等有效工作机制,促进了综治中心运转的有效性和规范性,提高了整体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

5.切实解决了百姓实际问题。通过信息化、规范化建设,推进综治中心各项机制、制度更加完善,运转更加顺畅,老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各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以来,以信息技术手段为支撑,部门联动为抓手,及时准确掌握各类事件和社会治安问题,有效化解社各种会矛盾,促进了城市安全稳定和环境秩序整洁、有序,老百姓安全感满意度提升1.7个百分点。

十九大期间,全区刑事类警情、秩序类警情大幅度下降,实现“零”火灾、“零”交通事故发生。刑事类警情同比下降84.8%,街头发案同比下降84.6%,秩序类警情同比下降66.7%,涉黄涉赌警情实现“零”接报,通过一系列数据进一步印证了综治中心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三、存在的不足

从建设情况看,全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还存在以下不足,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予以改进。

1.对规范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存在偏差。当前,有些部门和单位对开展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感觉综治工作6年来一直位于全市前列,“差不多就行”,缺乏对安全稳定形势发展变化的清醒认识。

2.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从试点情况看,通过平台建设以及人力资源的整合,镇街一级的资源得以较好地汇集到综治中心,为综治工作的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出现了各部门职责不清、互相推诿、工作运行不畅等机制不完善的问题。

3.职能部门深度融入有待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多家单位,部门之间固有的、独立的工作和办公形式导致其不适应综治工作中心合署办公工作模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综治工作中心工作效率。

4.大数据分析应用能力有待提升。数据收集汇总只是信息化的初步,强化数据的深度挖掘分析,发现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才能为综治决策和行动提供准确有效的参考。试点的情况是数据收集能力得到了加强,但是大数据分析和应用的能力有待提升。

 

四、进一步深化综治中心建设的对策建议

十九大报告指出: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综治中心是社会治理工作的前端和末梢,肩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任,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很多要靠这个平台贯彻到基层,群众的很多愿望和诉求很多也要通过这个平台传导到各级党委政府,因此,综治中心作用发挥得怎么样,能不能形成有效地社会治理,不仅关系着一方的平安,更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程度,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为了加快形成有效地社会治理,在现有综治中心“全覆盖”硬件建设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深化综治中心规范化、社会化、智能化、专业化建设。

(一)正确处理提高认识与高标准、规范化建设的关系,进一步强化综治中心运行机制建设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召开的农村改革座谈会上,强调要推进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建设,构建农村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央及市委先后下发了《关于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意见》《关于开展基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的方案》等文件,对综治中心建设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清晰地认识到,加强综治中心建设和日常管理,是在新形势下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提升复杂社会条件下,综治组织实战能力的重要支撑性工程。在开展这项工作时,要深刻认识建立综治中心并不是简单地完成市区下达的任务,并不是简单的“找间房子、放几个人”,而是要从建立国家治理体系、促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的高度去看待这项工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综治中心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综治中心运行机制,推动综治中心党的领导、政府运作、第三方参与、法治保障,更好地为夯实基层综治基础、为群众服务。

(二)有效实施“集中+融入”和“全融入”两种不同建设方式,推动综治中心建设紧密结合实际

目前,全区主要有“集中+融入”和“全融入”两种综治中心建设模式。“集中+融入”模式,简称“7+6”模式,综治、公安、司法、信访、维稳、流管、610办7个业务部门派专人入住中心合署办公,工商、食药、城管、卫生、法庭、宣传6个业务部门随时接受中心调派,融入参与中心安排的各项工作。十里堡镇和东邵渠镇综治中心建设采用的是这种模式。“全融入”模式,是指13个主要业务部门不派专人入住,采取每天碰头会、每周分析研判会等形式,安排布置工作,综治中心通过派单方式,指挥各部门处置各类事件和问题。果园街道综治中心采用的这种模式。这两种模式,主要区别在于组织设置和机制制度上。20个镇街(地区)情况各异,虽然成立了综治中心,但运行方式还需要进一步强化,要紧密结合各自实际,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式,确保综治中心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三)加强资源整合与协同作战,变“五个指头”为“一个拳头”,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

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要依靠完善的机制和科学的管理,使这个平台能够有效运转起来,真正使各方面力量由“五个指头”握成“一个拳头”。要进一步深化建立健全纠纷联调、治安联防、工作联勤、问题联治、平安联创的“五联”工作机制,构建综治工作规范化建设大格局,把工作视线聚焦到辖区内全部人、地、物、事、组织上,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各类治安问题和矛盾隐患,实现工作无死角、全覆盖。要充分发挥综合治理优势,健全统筹协调、分流处置、统一管理、督导检查、考核评价等机制,实现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治、服务管理联抓、基层平安联创。对进驻综治中心的各部门人员,要严格落实工作职责,制定绩效考核办法,定期考核评定,切实提升集中办公的效能。要推动综治中心工作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四)进一步推动大数据收集与分析处理应用,提高综治中心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合理运用科技手段,有效分析大数据,才能够对未来更可知、更可测、更可控。一是加快推进镇、村两级综治信息平台建设,实现综治主要业务在信息平台上的规范化运转,采集、共享多部门基础数据,形成综治大数据库,为日常工作提供数据支撑。二是全面加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把辖区内分散的视频资源集合起来,建立视频数据库,全面掌握辖区动态。三是依托综治信息平台,最大限度把各类信息收集上来,做到数据全、信息准、底数清、情况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打破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倡导和落实数据共享共用。同时,引进专业公司或专业人才,从大量的、复杂的数据集合中获取辖区综治工作规律,为下一步有针对性解决综治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系北京市密云区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区综治委主任)

相关热词搜索:抓手 全力 体系

上一篇:扶“志”又扶“智”
下一篇:着力打造安全发展型城市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