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未来氢能将占我国终端能源消费10%

刘园园    2018-10-15 13:50:15    新华网

未来,氢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占比至少将达10%。氢能将与电力协同互补,共同成为我国终端能源体系的消费主体。


  11日,由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中国氢能联盟)举办的“2018年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高峰论坛”在海口召开。论坛上发布的《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核心观点做出以上“保守”估计。
  “氢是二次能源,作为能源载体具有显著优势。”中国氢能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余卓平介绍,氢能具有零碳、高效、可作为能源互联媒介和可存储等多项特征,其广泛应用将促进我国能源转型升级。
  “可以将2018年定义为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元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氢能联盟理事长、国家能源集团总经理凌文表示,原因之一就是随着今年2月中国氢能联盟的成立,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有组织、有计划、有方向的集群攻关开始逐步形成。
  不过报告指出,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既拥有优势和机遇,也存在瓶颈和挑战。一方面,中国是第一产氢大国,具有丰富的氢源基础。另一方面,我国在氢能产业方面政策、技术与装备、标准、法规等还不完善。此外,氢能储运技术亟待突破、燃料电池技术与国外相比尚有差距、基础设施匮乏等是我国发展氢能产业所面临的挑战。
  报告认为,中国应利用现有资源优势,迅速布局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加大产业链薄弱环节及关键技术投入,抢占战略制高点。其具体建议包括推动国家级示范区建设、筹建国家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牵头制定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链相关技术标准等。

相关热词搜索:氢能 终端 能源

上一篇:德国助推电动汽车发展
下一篇:治理柴油货车污染要力度也要温度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