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汝州:由“煤海”到“绿城”的产业蝶变

2018-11-01 13:01:34    河南日报

【县域生态】汝州:由“煤海”到“绿城”的产业蝶变

国家园林城市——汝州

【县域生态】汝州:由“煤海”到“绿城”的产业蝶变

省级田园综合体硕平花海陈克彦摄

【县域生态】汝州:由“煤海”到“绿城”的产业蝶变

“互联网+农业”模式的汝州士博生态园杨远高摄

【县域生态】汝州:由“煤海”到“绿城”的产业蝶变

中国汝瓷小镇陈克彦摄

【县域生态】汝州:由“煤海”到“绿城”的产业蝶变

汝州市体育中心鸟瞰胡海伟摄

【县域生态】汝州:由“煤海”到“绿城”的产业蝶变

洗耳河旧貌换新颜陈克彦摄

 

深秋的汝州,碧空万里,生机勃发。

产业集聚区内,汝绣农民工返乡创业产业园、特种汽车装备制造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建成投用,机绣纺织、汽车装备等新兴产业方兴未艾;

新能源产业园中,煤炭精深加工、环保设备、新型建材等蓬勃发展,传统能源化工产业提档升级步伐加快,“原煤—炼焦—有机化工”完整产业链条打通;

蟒川河畔,汝瓷小镇拔地而起,中国汝瓷博物馆、省陶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汝瓷文化遗址公园等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一个个产业园区拔地而起,一个个重大项目结出硕果,折射着汝州市推动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亮点。

作为典型的资源城市,近年来,汝州坚持转型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产业谋划和精准规划为引领,努力推进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生态转型、社会转型,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数据,记录着汝州市腾飞的经济。

2018年前三季度,全市三次产业比重优化为6.9∶42.1∶51.0。生产总值完成345.5亿元,增长9.4%,位居十个直管县(市)第三位;规模以上增加值增速8.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4亿元,增长25.8%。

规划引领勾勒转型蓝图

日前,一场关于汝州市温泉、云禅、汝瓷等三大特色小镇规划的讲座在该市体育文化中心举行。对如何利用温泉、汝瓷、风穴寺等优势资源,建设三大特色小镇,蓝城集团总规划师、浙江蓝镇策划院院长胡劭平从小镇特色、建设规模、产业培育等方面,上至顶层设计下至业态布局都做了详尽阐述。

“讲座把规划讲得很详细,以后该怎么干,心里更有底了!”汝州市温泉镇温泉村党支部书记李胜利信心十足地说到。当天,从市四大班子到部分村两委的1000多名党政干部聆听了讲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汝州市坚持规划指引思路、谋划战略、勾勒蓝图,以规划定位产业、以规划落实项目。

围绕城市发展、产业转型等内容,汝州市聘请深圳王牌城市设计院编制城市总体策划方案,并与中国发展研究院新型城镇化研究中心、北京蓝海易通集团等智库单位全面合作,进行深度研究,形成专项课题,进一步明晰了转型发展的路径和方向。

以产促城,以城兴产。汝州市坚持产城融合发展的理念,聘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编制城乡总体规划、全域规划,初步形成了中心城区三大片区、三个特色小镇、三个国家级重点镇、七大产业园区的“三三三七”城市布局和产业体系,为转型发展提供基本遵循。

与此同时,聘请省发改委产业研究所编制产业发展规划,按照全省“10+8”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体系的要求,对产业发展进行精准规划,着力培育发展机绣纺织、汽车装备等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高成长性服务业,发展壮大以现代农业和畜牧养殖为主的高效种养业,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近年来,汝州市研究制订了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工作方案,2017年分四批下达了387个重大项目,其中,210个项目实质性开工建设,102个项目建成投用。2018年以来,先后下达了全市第一批、第二批共166个重大项目,万达广场、广成国际酒店、众创大厦等114个项目实质性开工建设,真正做到以规划储备项目、以项目落实规划。

园区带动推动转型发展

“在柯桥打拼的时候,做梦都想回老家发展机绣产业。”10月30日,在汝州市产业集聚区汝绣产业园内,百瑞纺织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闫素云对记者说,在她身后,智能化生产线上,上百个机头嗡嗡作响,14米长的布面上逐渐呈现出漂亮的花色图案。

曾经,千里之外的浙江绍兴柯桥“中国纺织城”内,机绣企业老板中汝州人占了半壁江山,闫素云就是其中之一,汝州籍机绣熟练工更是达5万多人。

如今,汝绣产业园区内,160家机绣企业、1300多条机绣生产线并全部投产运营,年产值达25亿元,在岗职工6000多人。2018年7月,“汝绣”商标成功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成为汝州市地理标志商标注册成果的又一张名片。

汝绣产业园区的发展,见证着汝州市“无中生有”全产业链招商,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铿锵步伐。

近年来,汝州坚持以优化产业结构为核心,围绕承接沿海地区、大郑州产业转移,高标准规划建设了汝绣农民工返乡创业产业园、特种汽车装备制造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大力培育发展机绣纺织、汽车装备等新兴产业。

目前,汝绣农民工返乡创业产业园一期二期共80栋39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建成投用,入驻企业160余家、生产线1300多条,三期32栋4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顺利推进,23家机绣企业和50家上下游配套企业近期入驻;一期占地800亩的特种汽车装备制造产业园,24栋标准化厂房建成完工,8家企业已签订入驻协议,正式投入生产。

如果说汝绣农民工返乡创业产业园是抢抓产业转移机遇、“无中生有”催生出一个产业的话,那么汝瓷小镇则是在传承发扬本地汝瓷文化基础上、产业升级再造的一个新亮点。

在蟒川河畔,一座占地12平方公里的汝瓷小镇正拔地而起,中国汝瓷博物馆、省陶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汝瓷文化遗址公园等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作为汝瓷小镇文化发展的创新孵化器和科研推进器,中国汝瓷小镇创客源区于10月9日正式开园,目前,黄河科技学院师生250余人已完成了在创客源区为期半月的艺术实践。

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既要支持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实现“无中生有”,打造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又要致力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有中出新”,促进“老树发新芽”。

汝州市突出“三去一降一补”,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两手抓”,聚焦产业集聚区建设,植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理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推进转型攻坚。

依托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新能源产业园,以煤焦化为基础,发展煤炭精深加工产业,配套发展环保设备、新型建材、现代物流等,一期朝川焦化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打造“原煤—炼焦—有机化工”完整产业链条,推动传统能源化工产业提档升级。

同时,开展规模以上企业比投资规模、比税收贡献、比吸纳就业、比科技投入、比社会责任感等“五比”擂台赛,鼓励和支持资源型企业在淘汰落后过剩产能的同时,推进绿色改造、智能改造、技术改造,提升产品质量和效益,实现“二次创业”。通过建立的煤炭行业“僵尸企业”退出机制,今年以来,全市关停僵尸煤炭企业1家,淘汰落后产能30万吨。

以产为基促进融合发展

余晖落下,汝州中央公园华灯初上,云禅湖畔市民如织。

这一宽300多米、长达7公里的中央公园,串起云禅湖、丹阳湖、望嵩湖、天青湖、鹳鱼湖五个湖泊,实现了水系连通,打造出总面积约254公顷的滨水休闲带。

在推进产业转型的同时,汝州结合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工程,坚持以产为基,推进产城融合、产教融合、产融融合,培育转型发展新优势。

作为全省首批百城提质试点县(市)之一,汝州市坚持“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的理念,聚焦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依托城乡总体规划,大力实施供水、供气、供暖,道路改造、棚户区改造、水系改造,环境净化、生态绿化、公共服务优化,智慧信息网、精细管理网、便民服务网“三供三改三化三网”工程,全面提升城市“颜值”和综合承载能力,搭建了转型发展的新空间。

环境优,生态美,使汝州成为了火热的“投资洼地”。目前,产业集聚区内“四上”企业达到1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3家,从业人员2.8万人,被授予2017年度优秀产业集聚区,成功晋升为省定二星级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入驻规模以上企业106家,吸纳从业人员7100人,被评为2017年度省定二星级服务业“两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支撑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汝州市围绕四大特色主导产业,突出教育、人才、科技三项重点,不断促进产教融合发展。

依托汝州市职业技术学院,汝州市先后开设汝绣学院、汝瓷学院,由政府买单,聚焦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定向培训、定向输入,培养技能型产业工人。同时,实施千名人才引进培育工程,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引进博士、硕士研究生等高层级研发型、应用型、管理型人才1800多人,为转型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在此基础上,围绕融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汝州市坚持不求所有、只求所用的原则,主动加强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合作,建立中科院叶大年院士汝瓷研究基地,组建汝瓷产业技术联盟,设立全国首家铸造研发实验室,自主发明专利762项,推进产学研用有机衔接、一体发展。

在人才不断集聚、产教融合的同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亮点也在汝州不断涌现。

依托特色小镇,按照一二三产融合和全域旅游的理念,汝州市加快推进汝瓷小镇、温泉小镇、森林小镇建设。其中,汝瓷小镇按照“汝瓷+文化+旅游+科技”的产业发展定位进行开发建设,被评为国家级特色小镇;温泉小镇突出健康养生、医疗保健、文旅娱乐的发展定位,由河南水投、新昌集团等大型城市运营商参与开发建设,成功入选全国十佳生态文化旅游乡镇、中国最具特色魅力乡镇;汝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和温泉健康养老产业园成功创建省级服务业专业园区。

目前,温泉小镇投资13.2亿元的棚户区改造项目、投资30亿元的沐心小镇、投资50亿元的温泉乐华城等28个项目顺利建设;按照5A级景区标准编制顶层设计的森林小镇,将重点培育发展科技教育、生态旅游等产业,被评为国家森林小镇。

随着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众多荣誉花落汝州,“百里煤海”、水泥建材、钢铁铸造之乡的汝州正在向着建设山水宜居绿城的目标迈进,正在从昔日的“半城煤灰半城土”蝶变为“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出彩新汝州。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白秋津 通讯员桂焱炜 吴改红)

相关热词搜索:汝州 煤海 绿城 产业 蝶变

上一篇:生态“多加分” 经济“增动力”
下一篇:海南三亚:引导村民践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