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通州运河展新貌

吕 婧    2018-11-05 16:26:32    人民日报海外版

  二号码头漕船 
  魏勤英摄

  京杭大运河的北起点——通州,取“漕运通济”之意,有“千年大运河北首,百里长安东端”之谓。而漕运,是历朝的国脉所系,因此通州便有了“乃九重肘腋之上流,六国咽喉之雄镇”的美誉。

  大运河在通州境内长达42公里,古时南来北往的船只、游客在这里聚集,更有热闹的码头、粮仓、客栈、酒肆。可以说,运河的历史就是通州的历史。

  初见运河

  从通州运河一号码头上船后向北游行,不久便有一座古朴的八角塔楼闯入眼帘。“一只塔影认通州”,这便是久负盛名的燃灯佛舍利塔。相传在清朝,沿着大运河从南方千里迢迢入京的商人,远远看见这座燃灯塔,都会欢呼雀跃,这说明熬过漫长的水路颠簸,他们即将平安到达通州。燃灯塔作为大运河北端最突出的标志,“古塔凌云”在明代时就被定为通州八景之首。而今,燃灯塔是通州大运河景观建设的一大核心。

  视线稍转,便看到了离岸边更近一点的验粮楼以及视野正前方的七孔桥。验粮楼原名大光楼,位于通惠河与大运河交汇之处,是大运河的最北端,既是终点也是起点,更是南北货物的集散地。乾隆皇帝东陵祭祖曾途经通州,在此地登楼小憩,留下“也应并入谢家诗”之句。也许在乾隆的眼里,这通州的运河风景,已然是谢灵运诗中的诗情画意。只可惜我是白天旅行,无缘领略“倒影山河月影摇”的夜色了。大运河河口处是新建成的七孔石拱桥型拦河闸,而船在此也掉头向南驶去。

  走进漕运

  对于现在的很多人来说,“漕运”也许是个陌生的词汇,但在中国的历史上,忙碌于京杭大运河上的漕运,却是维持历代王朝正常运转的生命线。漕运,是一种运输方式,即官方组织的公粮水运,在古代王朝有着突出的政治、军事意义。朝廷的南粮北运几乎供应着京城所有百姓的粮食,同时,历代分布在各地庞大的驻军,也是以漕运作为强大的物质后盾。宋人张方平曾说:“今日之势,国依兵而立,兵以食为命,食以漕运为本。”在今天,漕运已经随着昔日的辉煌汇入了历史的长河。有幸的是,在此次运河之行的二、三号码头,还能再次目睹这辉煌的漕运史。许是因为天气原因,二号码头的8只漕船都停靠在岸边。游艇在经过二号码头时放慢了前进的速度,我看到在每一艘漕船的船头,都有属于自己的名字:开元号、大业号、仁宣号、永乐号、弘治号等。

  游客大多会从二号码头排队登上仿古的漕船去往三号码头,也就是电视剧《漕运码头》的外景地。继续南行20分钟左右,一处古码头就出现在运河的东岸,从船上望去,大大的“粮”字旗随风飘舞,还有木牌坊、石牌楼等20来座仿古建筑。许多游人挤在岸边拍照,也有人排队等候坐船。码头上的建筑都是按照史料记载的内容修建的,除了古代大型码头都拥有的镇水兽、灯塔等,还有漕运码头特有的过斛厅等漕运配套设施。这里真实再现了当年京杭大运河上的漕运盛景。看着眼前古色古香的漕运码头,耳边仿佛听到了穿越时空而来的人头攒动的嘈杂声。

  “开发二号码头的初衷,便是为了保护和传承大运河的文化与精神,尽管漕运的盛景已不再,但希望通过目前以及未来的规划和发展,尽可能地重现历史的辉煌,让更多人了解漕运,了解运河文化。”大运河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杰说。

  畅游绿色

  途至一半,我才从运河的古韵风景中回过神来,注意到两岸一路伴行的绿意。询问了船上的工作人员,得知这就是大运河森林公园。大运河森林公园是以京杭大运河为主线的带状城市森林公园,依托大运河深厚的历史文化,其中很多景点都出自诗词典故,如“枣红若涂”,取自乾隆的诗句“北枣红时树若涂”,描述的便是通州运河两侧枣树成片的景致。同时,公园通过对沿岸芦苇、荷花等湿地植物的恢复,形成了北京地区典型的草丛沼泽群落,成为北京东部的一道绿色屏障。

  若在以往,行游至此就该结束了,只是听到船上的人提起前面有个月亮岛,因着好奇,我们的游程又延长了几公里。远远的便能看见一个绿意盎然的小岛,听船上的人说,自运河的水得到有效治理后,飞来岛上的鸟越来越多,很多鸟在这里歇脚。通州大力治水的措施,已经让这里成了白鸟翔集的地方。船并没有离得很近,即便如此,还是能看到几只白鹭在水边点水。比起前段的旅行,这里更像是另一个世界,不属于我们,不属于漕船,更像是运河上独独提供给这些可爱的小家伙的天堂。绕过月亮岛,游船返航了。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绿色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保护水环境需要公众参与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